基于价值增值视角的高校内审业务外包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2021-10-09李强
作者简介: 李强(1979-),男,汉族,江苏南通人。主要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内部审计。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内审业务外包的现状,其次分析了影响目前高校内审业务外包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最后從如何正确选择内审外包单位、完善内审外包流程、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制度建设、强化内审外包事后评价控制四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有效提升高校内审业务外包审计质量,促进高校价值增值。
[关键词] 高校内审;审计外包;质量控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内部审计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加上我国高校内审机构设立普遍较晚,制度建设滞后,内审业务质量管理、评价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多方面因素的存在,这对内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同时普遍选择开展外包审计业务。由于缺乏系统规范外包审计业务质量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加上利益驱动和高校内审部门对外包审计单位审计工作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存在,致使高校内审业务外包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一、高校内审业务外包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1、高校内审业务外包质量政策、制度环境
高校内审机构作为高校从事内审工作的专职部门,涉及的审计工作领域广、专业性强,加上高校内审专职人员在配备数量上、配备专业结构上都存在问题,难以有效开展并保证审计质量。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力量(审计外包)成为目前各高校解决审计工作量大、人员配备不足的通用方式。依法审计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基础。但目前指导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文件有《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江苏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文件,目前规范、指导高校内审工作文件有《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贯彻内部审计规定,推进全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以上规范内审工作管理的文件、规定中,没有明确内审工作质量等级认定标准、内审质量评价等方面的规定[2]。
目前国家层面对外包审计单位监管主要体现在社会审计管理上。对于社会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来说,违反职业准则、规则诉讼风险较低。工程外包审计人员一般都是绩效考核制度,收入主要取决于完成的工程项目数量,保底收入较低,甚至没有。各项保障也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基建工程项目审计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况且对于外包审计单位工程审计人员来说工程审计(特别是隐蔽工程工程量认定)本身就存在不确定,即使违反职业准则、规则对自身职业生涯的影响也不大,所以外包审计人员没有提升审计质量的内在动力[1]。
2、高校内部审计环境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基本保障,内审机构的独立设置是其独立行使审计监督职能的基本体现。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对审计 工作越来越关注,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20年3月份教育部出台的《教育系统内审工作规定》明确要求高校独立设置内审机构,并保证内审工作所需人员编制,规定对内审人员录用标准,具备审计、财务、经济、法律、管理、工程、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提出明确要求。但从目前规定执行情况来看,高校内审机构的独立设置,内审工作开展需要的人、财、物的配套相对滞后和不足。内审工作独立性未能能到充分体现 [4]。
目前高校内审业务外包审计质量控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内审机构、内审人员对外包审计质量控制重视不够,质量标准不明确、控制手段单一,加上人员配置不足、知识结构限制等原因,导致内审人员对外包审计质量控制要不无从下手、要么流于形式,未能有效、系统进行监管。②由于缺乏明确的审计质量标准规范,内审人员对外包审计审计方案、审计流程、审计结论支撑材料等没有有效跟进,加上外包审计与学校内审联动反馈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目前高校内审开展的外包审计质量控制基本上停留在审计报告的复核方面,外包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任重道远[6]。
3、高校内审业务外包程序控制
目前高校内审业务外包主要集中在基建项目审计、校投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各类专项经费审计、校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基建工程审计业务类型主要包括前期造价咨询、过程跟踪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7]。高校一般都是由招标办或资产管理处扎口根据物资采购管理办法采用公开招标等多种形式根据业务类型构建对应外包单位备选库。备选库中选择开展外包业务单位的方式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略有不同,一般情况依据业务金额分档和轻重缓急。备选库选择落实工作外包单位过程,应做好详细台账并作为重要资料存档。学校职能部门应加强外包单位的监管和考核,制定针对性并具备操作性的考核评价制度,实行考核淘汰机制,建立黑名单,有效提高外包单位履职能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