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级辅导站模式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
2021-10-09庞雪茹
庞雪茹
[摘 要]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二级辅导站的建设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大数据时代下,如何充分发挥二级心理辅导站的联动作用,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研究课题。本文详细分析了基于二级辅导站模式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以期能够为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有力帮助。
[关键词]二级辅导站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辅导站
课题: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模式构建与实施(课题编号:19XHSK-012)。
引 言
在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愈发重视的趋势下,多数高校开始设置二级心理辅导站,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引进二级辅导站模式。所谓二级心理辅导站,即在各学校根据心理咨询室要求加以构建的,基础设施完善,可供辅导员与学生交流,或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固定办公场所,能帮助师生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此外,辅导站还提供了一些趣味性的心理书籍,以吸引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有助于高校实现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高校心理辅导站的运行情况分析
第一,高校心理辅导站场地利用率偏低。各个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任务繁杂,心理工作只是其中一项,因该工作的概念太过抽象化,难以以成绩进行评估,而管理人员又比较担忧工作的独特性与敏感性,便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心理教育工作,导致心理辅导站的真正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场地利用率也较低。第二,心理辅导站工作职责定位不明确。辅导站运行时,一些教师对职责定位不明确,他们干预问题学生时,将心理中心的工作任务揽入辅导站职责范围之内,埋下了不必要的隐患。第三,心理辅导站的工作成效评估难度较大。辅导站建设时明确要求必须覆盖整个校园,负责教师主要为辅导员,而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或者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在学校分布失衡,致使工作成效参差不齐,难以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第四,心理輔导站负责教师的热情难以长久维持。由于心理工作长时间的动态性变化与实际效果无法客观评估,若不配置一定的激励或鼓励政策,辅导站教师在既定时间之内很容易丧失工作热情。
基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分析
1.组织管理建设
组织管理作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设的重要基础,包括领导注重、工作机制、制度建设等二级指标,同时也是二级心理辅导站相关工作得以贯彻落实的前提条件。组织管理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2.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建设
就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而言,高校需严格遵守以预防为主的相关原则,二级心理辅导站与学生密切关联,是心理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主要包含危机事件应急预案、心理普查档案、问题学生备案等二级指标,而全方位做好指标建设工作,可显著提升教师与学生对心理危机事件的正确认识与危机应对能力。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指标体系具体如表2所示。
3.宣传教育活动建设
就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建设而言,二级心理辅导站主要负责活动开展与普及宣传等工作。该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宣传活动、心理教育等二级指标。基于建设具体要求,辅导站可深入探究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与具体形式,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主,以提高学生共性心理品质为目标,举办各式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层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指标体系具体如表3所示。
4.科学研究建设
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开展的主要师资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因此加强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与水平,是有效保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条件。学校可以理论研究为出发点,鼓舞辅导员及班主任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学的相关科学研究工作,以提升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科学研究指标体系具体如表4所示。
基于二级辅导站模式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1.建设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
高校为了进一步实现心理普查与心理危机预防的制度化建设,需构建动态化电子档案。二级心理辅导站可及时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无缝衔接,就各院校的测评结果明确重点群体,详细记录档案人口的变量,构建层次化心理动态数据信息库,如以红色代表心理危机重点群体,加强干预与实时跟踪;以黄色代表一般心理问题,与心理咨询室相对接,数据库信息库应根据学生心理变化进行实时更新,全方位做好后期跟踪与分析工作。
2.在思政教育中始终贯穿积极心理学理念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然而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对于问题学生多是以批评教育或个人谈话的方式处理,太过注重学生的缺失与不足,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当前,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自我意识突出,以传统模式开展思政教育或引导很容易适得其反。对此,教师应在学生日常管理过程中贯穿积极心理学理念,以助于学生对自身进行积极评价。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展,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闪光点,对其进行正向引导,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3.构建校—院—班—家一体化的网络服务体系
高校应将积极理念作为主要引导,适时转换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二级心理辅导站教师应定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摒弃传统的说教模式,遵从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原则,与学生构建彼此信任的良性关系,以确保师生交流更为及时、有效、多元。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要以肯定、激励为主,以挖掘学生自我成长潜能为辅,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首先,和辅导员构建良性合作关系。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陪伴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人员,可准确掌握学生的基本状态与思想动态。学生在学校时对心理服务的需求各不相同,心理辅导教师与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上会存在一定交叉点。所以,二者应建立良性合作关系,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变化与思想动态,以便于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心理服务需求。此外,学校还应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实时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引导他们逐步提升身心素养,适度调整心态,使其能以积极正向的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其次,注重朋辈关系建设。高校学生处在青年时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这一特点在大学生群体中最为凸显,尤其是他们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更倾向于对朋友倾吐心事,然后才会选择辅导员或心理辅导教师。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需进一步渗入班级和宿舍,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一定的建设性意见。例如设置心理委员职位,并对心理委员进行心理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学术沙龙与案例分析,以提升其专业素养。心理委员可在班级或宿舍中开展各种宣传积极心理与正能量的活动,以便于深入了解周围同学的心理服务需求,助推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工作。
最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构建与家长的付出、努力息息相关。对于需要协助的学生而言,学校心理健康部门应定期和家长交流沟通,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实时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凝聚教育合力。
4.以特色品牌活动塑造积极心理品质
二级心理辅导站的灵活性十分突出,可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举办各院校特色化的品牌活動。学校可就专业特性与校园实际状况,构建心理危机排查与预防机制,设计针对性与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此外,还应在学校内部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普查活动,脱离传统说教式的心理辅导方式,以多元化、灵活化的形式开展针对性心理辅导。
5.以软文化建设强化心理辅导网络平台
二级心理辅导站需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助于学生树立积极正向的自我认知,强化自我效能感,构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始终处于集体状态,健康和谐的环境可强化学生的归属感,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态。在网络全面普及的形势下,心理辅导站应该充分发挥微信、App、微博等平台的载体作用,大力宣传正能量,引导学生深层挖掘自身潜质与优势,快速适应不同环境,提升自我效能感。
结 语
当前二级辅导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辅助,也是师生交互、情感交流的载体,需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学校应以专业的心理指导、潜移默化的思想引导,帮助学生疏解压力,消除负面情绪,使其形成平和的健康心态,进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琼华.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设探索[J].现代交际,2020(11):25-26.
[2]黄春涛.浅谈高职学生公寓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与管理[J].山西青年,2020(1):40.
[3]段中丽.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探讨——以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为例[J].求知导刊,2019(6):97-98.
[4]曹月,柏松杉,袁强.二级辅导站模式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102.
[5]洪磊.探析以二级辅导站为依托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电子科技大学信软学院心理辅导站“成长吧”为例[J].黑龙江科学,2017,8(17):132-133.
[6]甘泉.传媒类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与发展探究——以浙江传媒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心启航”为例[J].传媒论坛,2019,2(7):21-22.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