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地域文化精粹点亮群众舞蹈之风采

2021-10-09毛伟伟吴硕

参花(上) 2021年10期
关键词:舞蹈群众音乐

毛伟伟 吴硕

摘要: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活动形式中,群众舞蹈以其参与度高、生活气息浓厚、适合基层演出、兼具锻炼功效等特点逐渐成为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潮流。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下,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迎来了百花竞秀、蓬勃发展的大好时代,许多优秀作品绽放舞台。身处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创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群众文化舞蹈力作是编导肩上责无旁贷的使命。经过多年编创工作经验的积累,以地域文化精粹点亮群众文化舞蹈之风采,助益作品精品化具有可行性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群众文化 舞蹈编创 地域文化特色 路径

一、引言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实实在在地服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和谐良好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铸就坚实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高度重视下,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更是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身处这样一个美好的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如何创作出反映生活、扎根群众、服务人民的群众文化舞蹈精品,是舞蹈编导需要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的课题。笔者发现,经过多年编创工作经验的积累,以地域文化精华助力群众文化舞蹈作品编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指导意义。具体可以从作品构思、选材内容、动作队形、音乐设计这四个方面着手来谈,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带来有效参考。

二、厘清两个概念

在展开讨论之前,让我们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百度百科网络资料为库进行检索和提炼,先厘清两个概念,即何为地域文化精粹,何为群众舞蹈。

地域文化,一般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具有独特文化特色,涵盖特定区域生态、传统、民俗等文明现象且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通俗地讲,生活习惯、饮食、语言、耕作等均属于地域文化,而这其中提炼萃取出的具有地域烙印的传统文化精华就可称为地域文化精粹。

群众舞蹈,简单说来就是由非专业人员表演的舞蹈,也就是民间舞蹈,是一种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广泛传播的舞蹈形式,多以群舞为主。群众舞蹈的形象并不刻意于艺术化,而是相对直接地观照群众的生活实际,尤其是劳动生产生活。群众舞蹈的动作难度通常不大,基本不会出现如串翻身、拉腿蹦子等技巧性动作,其动作结构层面是比较鲜明简单的,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养为目标。

三、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创编策略

(一)作品构思与立意应贴近生活实际

作品构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作品想要表达什么,确立作品主旨和中心是着手创排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若没有清晰明确的构思立意,极易导致舞蹈作品成为流水账,表达混乱,无法让观众看懂,更谈不上广泛传播了。只有站得住脚的主旨,并将其贯穿作品始终,才能构建起一个内核充盈、情绪饱满的精品。

通常来说,一部优秀作品的构思并不是偶然的或凭空想象的,一定是基于大量生活观察或艺术思考的。这就提示群文工作者要注重日常的点滴积累,留心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任何作品都应是结合实际的、贴近生活的、扎根群众的。讲到贴近生活,自然离不开地域文化,从日常生活环境到行为习惯再到审美取向,无一不深深烙印着地方文化特色。

其实,地域文化就是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生活出发。例如要表达“丰收”的主题,那么就要先思考作品要体现哪个地区的特色,其典型的农作物是什么,生产方式是什么,等等。以东北地区为例,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高粱、谷子等,那么作品中可能涉及的内容就包含收割玉米、掰玉米、堆谷堆、晒场等劳作形式,可考虑融合诸如二人转、地方戏等东北特色文化因素。如果作品是以南方地区为创作出发点,那么作品主题内容可能需要从东北秧歌转为插秧苗、采茶、摘棉,表达的情感也要更为细腻了。倘若编创作品时脱离当地生活实际,混淆地方文化,不顾生活实践和地方文化特色,只通过奇思妙想、哗众取宠是很难形成艺术精品的。

(二)选材内容应关注群众接受度与表达可能性

选材内容是一部作品的血肉,与作品构思紧密相连。前文已经说明群众文化舞蹈从构思开始就是来源于群众实际生产生活的,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因此,在选材内容上,应该注重从当地的实际文化环境出发,甄选群众基础强、易于表现的风格或内容,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错位表达。

同时,面对生活中大量的素材资源,编导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进而筛选出一些典型的形象,并赋予一定的价值和精神内涵,为作品选材建立群众接受程度高、具备实操编排可行性的内容素材库。以辽宁锦州为例,其为辽西地区核心城市,是典型的大陆文化兼有海洋文化特点,可凸显为农业耕种、船夫号子等较显著的文化符号。锦州的文化包容性也较强,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面塑、高跷等,还有多民族的文化因子碰撞,如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等。毋庸置疑,以人民群众日常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实际生活为内容选材,注定是丰富多彩的。

在这里还要纠正一个小的误区,即群众文化舞蹈作品内容追求个性化发展趋势。近年来群众文化舞蹈作品中出现一些语汇晦涩、过度抽象、难以理解的现象。其实,群众舞蹈的内容、风采与舞蹈形象应当是脚踏实地的,可以产生强烈共鸣的,只要是符合地域文化特征的、积极向上的、表达准确的、通俗易于传播的都是可行的,并不怕主题雷同,但切忌刻意追求标新立异,脱离生活实际。

(三)动作队形编排应以简明高雅为原则

动作队形是作品的具体呈现,演员在舞动变化过程中将作品各组成部分有机串联,也把故事娓娓道来。群众文化舞蹈编创以群众基本都会、都能明白的舞蹈语汇为前提是毫无疑问的,简明而高雅,通俗但不低俗是基本原則。

相对于专业舞蹈的技术难度与完成度,群众文化舞蹈更倾向于丰富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审美能力,普及程度和广泛接受程度是决定群众对群众文化舞蹈的态度的关键因素。[1]故而,动作队形在保证可行性的前提下,须充分考虑和听取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建议,不要编创文化陌生、繁杂高难的动作,群众一旦产生跨文化认知鸿沟,就极易对作品望而却步,失去兴趣。如东北秧歌,节奏明快而富有弹性,艮、俏、浪、梗、稳、幽的韵律表达着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色。在东北地区创排群众舞蹈,动作中加入东北秧歌步伐不仅优美,韵味十足,群众学起来、跳起来还没有负担,群众爱跳,观众喜欢,这就是地域文化精粹的文化烙印作用。

与此同时,在作品核心主旨的推动下,编导在舞蹈创作时也需要融入丰富的想象力,可以适度增加道具助推情绪高潮,动作的编排、队形的变化也可以丰富多样。[2]舞蹈动作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群众文化舞蹈中简明易懂的舞蹈动作可以传递群众的情感,赋予群众文化舞蹈生命力,让群众文化舞蹈成为情感互动的通道。

(四)音乐设计与选择应科学优美

音乐设计是时常被忽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少群众文化舞蹈作品存在音乐衔接生硬、使用不当的现象,或不同曲风音乐混搭,或不符合地区文化的乐器演奏,再或是音乐中混杂外文语言、地区方言等。合理恰当的音乐能让人过耳留情,或明快或抒情的旋律在脑海中有了印象,当曲子再度响起,群众的参与积极主动性油然激发。音乐可以让舞蹈散发更多活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其中。

任何创作都不是小工程,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也绝不能忽视音乐对群众文化舞蹈的重要作用。在设计群众文化舞蹈所需要的音乐时,特别要注意其与舞蹈的高度一致性,曲式虽不局限于某一种,但一定要符合主题立意,尽量避免错误混搭,造成曲风混乱,切忌在表现历史主题的舞蹈作品中混用现代流行音乐,或将西南地域风格的乐曲用到陕北风格的作品中,这些都是错误的。好的音乐设计能烘托舞蹈氛围,营造出具有美感的舞蹈意境,升华作品,如在表达相思、离愁的舞蹈中适时融入唢呐配器,情绪一下被激昂的音乐带动,万千思绪涌出,舞者、观众同时共情。

此外,编导也要重视培养群众文化舞蹈参与者的乐感,从他们最熟悉的地方特色旋律入手,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音乐、理解音乐。[3]这是加强对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逐步培养自身能够通过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快慢,在脑海中浮现画面,尝试舞蹈表达的积累过程。只有充分融合地域文化特色,符合需求,恰到好处的音乐创作出来的群众文化舞蹈才能够更加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才能够得到更大的满足。

四、结语

群众舞蹈可谓群众文化活动中最常见的艺术形式,傍晚洒满夕阳的广场上、周末文化馆的排练厅里、不同的社区活动空场内,很多群众都在接触舞蹈、练习舞蹈,用舞蹈表达着对真善美的讴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坚持跳舞甚至成为许多群众的休闲必修课。新时期背景下,舞蹈编导更要以十足的精气神,扎根人民,深入生活,以地域文化精粹为基石点亮群众文化舞蹈之风采,创排以人民为中心、充满生活气息的群众舞蹈作品,努力表达群众心声,服务公共文化建设,助力全民艺术普及。

参考文献:

[1]王玉.新时期群众舞蹈创作思考[J].艺术教育,2021(01):142.

[2]陈敏.群众舞蹈的价值与编创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21(10):8.

[3]黄丽媛.群众文化中音乐和舞蹈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探析[J].北方音乐,2020(24):225.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錦州市重点大型音舞诗剧目《曙光》(项目编号:JH21-210700-01740)的理论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毛伟伟,男,本科,中国歌剧舞剧院,编导,研究方向:舞蹈编创;吴硕,男,硕士研究生,蜗牛时代(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剧、导演,研究方向:剧目编创、文化传播)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舞蹈群众音乐
多让群众咧嘴笑
冰上舞蹈搭档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我和舞蹈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