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声唱法在音乐剧演唱中的基础性探究

2021-10-09孔维一

参花(上) 2021年10期
关键词:艺术表达基础性美声唱法

摘要:音乐剧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是指通过音乐的方式叙事和表达情感。在音乐剧演唱中,美声唱法是其中最为基础的表现形式,演唱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美声唱法能力、技巧和水平,才能够将音乐剧中的音乐内涵和情感表达出来,从而提高音乐剧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因此,本文对美声唱法在音乐剧演唱中的基础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美声唱法 音乐剧 演唱能力 艺术表达 基础性

一、引言

歌剧起始于17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主要分为巴洛克歌剧、古典主义时期歌剧和浪漫主义歌剧。西方音乐史上第一部歌剧诞生于1597年的意大利,是由诗人里奴切尼完成台本创作,作曲家佩里谱写的歌剧《达芙妮》。在1600年又创作了歌剧《犹丽狄西》,在同年又上演了作曲家卡瓦利埃利创作的寓言剧《灵魂与肉体的关系》,虽然内容以宗教为主,但却是以歌剧的形式演出的。[1]欧洲第一座公开歌剧院于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从而使得威尼斯成为最早的歌剧乐派,以蒙特威尔为代表人物,创作了被世人认为是第一部的真正歌剧《奥菲欧》,以及第一部以历史作为题材的歌剧《波佩雅加冕记》。从18世纪开始,歌剧的中心转移到那不勒斯,当时的意大利歌剧被认为是正歌剧,那不勒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斯卡拉蒂共计创作了115部歌剧。法国作曲家吕利和拉莫是歌剧历史中的代表人物,吕利创立了法国歌剧的独特形式“芭蕾歌剧”,《贵人迷》是其代表作。拉莫是吕利之后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延续了法国歌剧传统。英国在巴洛克时期盛行假面剧,后越来越接近歌剧,被称为“版歌剧”。普赛尔是英国当时最著名的作曲家,他的歌剧仅《狄多与埃涅阿斯》被视为真正的歌剧。德奥歌剧起步很晚,并长期受到意大利歌劇的影响。古典主义时期的歌剧被视为正歌剧,以严肃的内容为主,在18世纪初又出现了喜歌剧,题材主要以日常生活为主,之后还相继出现了民谣剧和歌唱剧。到19世纪,法国歌剧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了巴黎,歌剧种类也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出现了大歌剧、喜歌剧、轻歌剧、抒情歌剧、意大利歌剧等多种不同的内容,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歌剧作品,例如《美丽的海伦》《浮士德》《茶花女》《奥赛罗》等。[2]

西方音乐剧是从欧洲歌剧和轻歌剧中发展而来的,这种音乐剧继承并吸收了欧洲歌剧和轻歌剧的基本形式,同时对美声唱法采取了吸收和继承的方式。美声是一种特殊的演唱方法,在音乐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声的原意为悦耳之声,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是一种特殊的歌唱发声技巧,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西方音乐领域将美声定义为贝利尼、多尼采蒂时代的音乐风格,主要包括歌唱方法、歌唱技巧以及音乐形式,以鲜明的声部区分、连续的音符对接、宽广的音域以及灵活机动的花腔作为基本特征。

二、美声唱法在音乐剧演唱中的基础性

音乐剧的形成与发展一直受到歌剧的影响,歌剧采用艺术处理方法将情绪传递给观众,使其内容变得更加丰富,音乐剧中流淌着欧洲喜歌剧、轻歌剧的血液。美声唱法作为音乐剧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表达方式,是音乐剧的主要表现手法。在16世纪末期,意大利歌唱家卡契尼提出了运用洪亮且高远的声音表现歌剧,是美美声唱法法的开端和基础,美美声唱法法逐渐在威尼斯流派、那坡利流派中应用,使得意大利发展成为欧洲歌剧之乡。因为在当时,受到社会环境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影响,华丽的歌剧并不能满足观众的兴趣需求和情感需求,美美声唱法法这种新事物必然会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直到19世纪,音乐文化史中取得伟大成就的瓦格纳将歌剧创作推向了交响化高峰,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将诗歌、音乐与舞蹈汇聚为一体的音乐剧。因为在德语中,诗歌艺术、音乐艺术与舞蹈艺术的首字母都是“T”,所以当时又被称作“三T主义”。瓦格纳的戏剧理念为欧洲戏剧的综合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瓦格纳的戏剧理论和实践为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剧出现指明了发展方向。由此而发展形成的音乐剧,逐渐确立了以美声唱法为核心的表现方式,音乐剧演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美声唱法水平。许多音乐家也都诞生于音乐剧之中。美声唱法与音乐剧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美声唱法是音乐剧的基础表现形式,构成了丰富的音乐剧元素,是音乐剧故事内容、情感以及思想的主要表现手法,音乐剧中大部分的元素都是通过歌唱家的美声唱法表现出来的。

美声唱法就像设置在承重结构中的构件,对于音乐剧的整体演唱效果起到了增加稳定性的基础作用。美声唱法是最为科学的发声方法,起源于意大利,于欧洲成型,是当前世界上最为完善、最系统化、最科学的一种歌唱方法,是音乐剧能够形成与辉煌发展的重要基础。美声唱法的音域范围较宽,许多美声唱法歌手都能够演唱两个八度的内容,尤其是花腔女高音,能够演唱两个半八度,甚至部分歌手能达到三个八度,更为宽广的音域使得歌手能够在音乐剧中展现更多的歌唱技巧。美声唱法的音色优美、音质统一,主要是对声带振动的科学利用,充分发挥出优美的音色以及音质上的统一。美声唱法需要演唱者气息通畅,才能够演唱出更加洪亮、高远的声音,有利于歌唱者的情感表达。美声唱法是构成音乐剧的核心基础,能够将歌唱者以及剧本的情感进行充分的表达,尤其是美声唱法的应用,为歌唱者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情感表现空间,使得音乐剧的情感能够更加明确地表现出来。由此可见,声唱是音乐剧的基础,是音乐剧最为主要的表现方式,通过与其他表现方式相结合,能够全面提高音乐剧的艺术价值。

三、美声唱法在音乐剧演唱中的应用

(一)气息

美声唱法需要演唱者保持气息通畅、声音连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歌唱气息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当前世界上运用最多的方法,这种气息方法的呼吸伸缩性较大,气息储存空间较大,能够提高声音连贯性和弹跳性。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应用时,过去演唱者主要采用胸式呼吸法,是指主要依靠胸腔气息的方法,演唱者吸气时双肩和胸部会明显抬起,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吸气较为浅短,横膈膜与腹部肌肉无法发力,同时会导致喉咙难以打开,对于音域的放大和声区的统一会造成很大影响,音色变化较为单一,因此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应用逐渐转变为胸腹式呼吸方法,这种方法运用了胸腔、横膈膜和腹肌的整体能动性,使各个部分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从而完成了协同控制气息的任务,同时因为吸气时演唱者的肋骨会张开,且横膈膜下降,扩大了气息容量,能够提高演唱者对于气息的控制能力,使得美声唱法所发出的声音高、中、低变化更加自如,是最为科学的美声唱法气息运用方法。美声唱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在音乐剧中的应用,使得音乐剧演唱者的声音更加具有表现力,调整更加方便,从而提高了艺术表现力,是促进音乐剧发展、提升艺术价值以及彰显演唱者演唱功力的重要方式。

(二)共鸣腔体

美声唱法充分利用了人体的共鸣腔体,主要包括人体的胸腔共鸣、喉咽腔共鸣、口咽腔共鸣、鼻咽腔共鸣以及头腔共鸣,优秀的音乐剧演唱家能够在发声时自由调节各个共鸣腔体区域,从而使其能够以最小的基音和气息获得更大的共鸣效果。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应用时,十分注重共鸣腔体的调节,尤其是对于咽喉内腔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扩充的方式来打开和调节腔体,是美声唱法中最具有特点的共鸣腔体延长技术。美声唱法的共鸣主要产生在口、咽腔体位置,因此,美声唱法将口、咽腔体作为人声共鸣的扩音器,通常采用软腭上提、咽肌直立和会咽上提等方式对共鸣腔体进行调节,从而形成口腔与咽腔的共鸣通道,将头腔、胸腔与鼻腔等共鸣腔体连接,将上、中、下腔体贯通。演唱者在采用美声唱法演出音乐剧时,需要对共鸣腔体进行调节,演唱者需要将下巴放松,喉咙打开,突出咽部共鸣,从而能够避免各种歌唱问题出现,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演唱者的生理负担,使演唱者的声音能够更加灵活、圆润且饱满地展现出来。[3]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应用,强调高位安放、共鸣位置和发声靠后,高位安放是美声唱法最为核心的歌唱技术之一,整体音域的高位使得美声唱法中的每个音都有着浓厚的色彩,从而有利于演唱者将声音统一,共鸣位置靠后、母音变暗是使得美声唱法具有独特因素的直接原因,所以,美声唱法也被称作靠后学派。除此之外,美声唱法十分注重胸腔共鸣,采用美声唱法的演唱者会将胸腔作为声唱的支点和基础,同时在美声唱法的高音区加入胸腔共鸣,能够使声音更加饱满、聚焦,具有更高的韧性,从而提高音乐剧的舞台表现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阐述了音乐剧的发展历史,并对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基础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应用方式,希望能够对我国音乐剧发展以及演唱者的美声唱法技巧提高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作用,促进我国音乐文化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项菲.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 2020(12):53.

[2]李凌宇.美声唱法以及流行唱法在音乐剧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 2019(35):32.

[3]贾玲.音乐剧演唱中美声唱法的应用[J].乐府新聲(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0(1):75.

(作者简介:孔维一,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音乐表演<美声>)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艺术表达基础性美声唱法
吕梁财政四项举措支持基础性养老服务发展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钢琴演奏的音乐控制与表达
浅析实验性动画的艺术语言表达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
构建基础性与选择性统一的课程结构
对外汉字教学的若干基础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