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1-10-09段小凤朱锋钊黄雪飞张浩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双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段小凤 朱锋钊 黄雪飞 张浩

摘 要:教育教学改革是“双高”建设背景下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对推进高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中探索出“平台课+方向课+拓展课”的课程体系,把黔东山地特色农业思政元素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构建符合专业群特点的思想政治教学团队与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促使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有效融合,从而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旨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2-090-00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1-3],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立足专业特色,紧紧围绕黔东山地区域发展需求,按照专业群发展定位和育人要求,推进专业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一、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学校党委对“课程思政”改革工作高度重视、全力谋划、深入推进。由学院马列部牵头组建了课程思政建设专家团队,提供专家咨询意见。党委统一领导,学院教学工作部、马列部牵头抓总,组织人事部、督导室、学工部、团委各部门联动,二级学院结合自身实际落实推进,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形成自身特色和个性。

二、專业群“课程思政”目标定位

畜牧兽医专业群从专业(群)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制定包括德育目标在内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畜牧兽医产业链疾病防治、饲养管理、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和环境控制等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平台课+方向课+拓展课”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图1),以专业群课程建设为抓手,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强化“思政”融入,结合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大国三农”情怀,吃苦耐劳的劳动观、树立更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4-5],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

三、专业群模块课“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一)构建符合专业群特点的思想政治教学团队与教学模式

一是构建符合专业群特点的思想政治教学团队。组建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践指导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教学培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线上线下开展教学观摩、公开课、典型经验交流等活动,定期组织教研会议等,促进优质资源在思政教学团队中共建共享。

二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灵活性。开拓第二课堂,注重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实施“五结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

1.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结合,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对我国畜牧业发展历程和产业发展现状、前沿领域的介绍,将贵州省实施的三大战略: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讲授中,引导学生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热爱专业,使其深切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引领中国未来现代畜牧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树立学生自豪感和自信心。

2.将产业发展与课堂教学相互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怀

结合我国的国情,积极应对新环境、创新教育形式,利用当下时事如非洲猪瘟疫情、新冠疫情等成为课堂教学的案例,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专业发展,帮助他们在大学生生涯规划中找到明晰的主旋律,树立积极健康的职业观、就业观,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怀,使学生热爱农业、服务农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育训结合,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和主体意识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各种实践教学、实习,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操作[6-7],安排学生深入校内基地、企业实习,形成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联动,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学校之外建设第二个学生认知生产问题、了解产业发展现状、思考产业与社会发展关系的重要课堂,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突出“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效性。

4.线上线下相结合,扩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交流空间

依托MOOC线上讨论区、“农技服务”微信公众平台、学习通APP等途径搭建线上沟通平台。课前,引导学生依托平台资源预习;课中,灵活运用学习通APP、公共教学平台等,达到可随时随地开展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效果;课后,通过线上大数据统计,掌握和分析学生完成课后任务的情况,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反思,实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寓教于“疫”的线上教学活动将云端教学与思政、德育、智育教育相结合,以线上多平台联动评价确保了教学任务有效完成,在潜移默化中达成“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5.结合线上教学,重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采用线上线下多元、多过程评价考核学生职业素养。考核内容包括任务完成、技能水平与职业习惯、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与团队合作能力等模块,通过线上进行系统数据、教师评价、生生互评、评学评教等对课程教学进行全面、科学的评判,构建符合专业群特色的多元、多过程课程评价体系。

四、主要成效与思考

(一)主要成效

根据深挖“工匠精神”“大国三农”情怀等思政育人目标,在专业群教学团队、教学模式、教学评价重构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实现了立德和树人相统一、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引领和塑造相统一、成就和责任相统一的良好教学效果。一是专业群全体动员,课程思政深入人心。专业群不断深化专业理论教学改革,推动一、二课堂互动互补互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和水平不断提升,思政融入课程建设、课堂革命、教材建设等工作,有效地将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体系教育有机融合。二是系统建设课程思政改革落地生根。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了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2019年,国家教学名师顾昌华教授荣获全国十佳教书育人楷模称号。近三年来,专业群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技能竞赛获国家、省市奖项20余项;2020年,食用菌服务团队获“贵州省服务农村产业革命优秀团队”表彰。课程思政建设引领课程建设。《中西兽医结合应用技术》《羊生产与综合实训》《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等3门贵州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于2019-2020年建设完成,并通过省教育厅验收。课程思政建设引领教材建设。校、行、企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公开出版《养禽与禽病防治》、《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等教材5部。

(二)优化建议

1.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学院应建立健全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8],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改革成效与各类考核评估结合起来。高校在教师教学成果、教材申报、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要着重考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

2.加强思政课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

近年来,专业群教师获国家、省市各级教学成果奖、哲学社科奖等20余项。有计划地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思政课课题研究,发表学术科研论文、开发区域特色教材、公开出版教材、申请专利,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建设思政方面微课、优质课,加强经验交流和推广,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提供相应的政策、资金保障。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 财政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玉辞.农业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35(3):118-122

[2]刘淑明,严菊芳,张丁玲,等.论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5):44-46

[3]尹亚冲,孙琳琼.“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及其实践路径[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0,35(2)

[4]农科类课程思政的内在特点和实施路径探析——以农业设施工程学课程为例[J]教改探索,2021,4:57-59

[5]甘瑶瑶,乔玉香.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地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G大学为例[J]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5:12-14

[6]吴珏琳.基于学生中心的化工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探究[J]广东化工,2021,10:297-299

[7]杨铱,阳淑,熊丙全.“双高”建设背景下休闲农业专业文化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5(10):109-112

[8]周松.邓淑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路径优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0:58-59

猜你喜欢

双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全职妈妈浪费吗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