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21-10-09朱明金张凤娇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警句名言成语

朱明金 张凤娇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几千年来华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我国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

虽经历几千年风雨的洗礼和历史的积淀,但是仍然具有无穷的魅力和教学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认为,在国际文化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对少年儿童选行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传承、弘扬,是值得每一个思政教师思考的现实问题。下面我就以《诚信是金》這一课为例,粗浅地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运用寓言故事,内化道德品质

《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对学生来说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而寓言故事形式通俗,寓意深刻,哲理丰富,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将寓言故事运用于《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去,可以挖掘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资源,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增强其生机与活力。对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有助于学生在平凡中寻找真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在教学《诚信是金》时,我首先选用了人们耳熟能祥的传统寓言故事《曾子杀猪》,通过孔子的弟子曾子践行诺言,为幼子杀猪,来告诫人们做人要言而有信,童叟无欺。还选用了《急不相弃》这一寓言故事,说的是两位三国名士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逃难,有个人想跟着他俩一起乘船逃走,王朗看到船上还有位置就同意了。后来在盗贼越追越近的危急情况下,为了让船行驶得更快,王朗想把那个人扔下,而华歆认为君子应该言而有信,既然当初答应了他的请求,带他上船,就应该急不相弃,继续带着那人一起逃难。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做人当如曾子、华歆,大丈夫言出必行,已诺必诚,不可言而无信。这样既发掘了文化内涵,又承传了文化精神,使学生真正领略到了诚信的含义,了解到了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和发扬。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体会到原来道德与法治课堂也很有意思,是有故事的课堂。脱离了单纯说教,老师尴尬地泛泛而谈的课堂氛围,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传承成语文化,启迪学生智慧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中华文明智慧的活化石,更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在教学《诚信是金》时,我让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列举与诚信有关的成语,于是就出现了与诚信有关的下列成语:一言九鼎,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取信于民;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玩中领略传统文化之美,而且可以培养合作能力,更关键的是可以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性情。

三、积累诗词警句,提升人文素养

古诗词、名言警句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和璀璨明珠。许多古诗词、名言警句里所蕴含的忧国忧民、乐观豁达、追求向上的人生哲理与思想品德、人文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在教学《诚信是金》时,我通过宋朝王安石的《商鞅》、 唐朝卢照邻的《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两首关于诚信的古诗以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人之所助者,信也”等名言警句,让学生懂得中国古代先哲十分注重诚实守信,并将其视为立身之本。这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对当今社会过分世俗化和物欲化的倾向可以起到很好的抵制和克服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诚信和利益的关系,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我在《诚信是金》这一教学案例中所选的古代寓言故事、成语、古代诗词、名言警句等作品,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还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的感慨中,增强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进而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断深厚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让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警句名言成语
所有鲜花都是警句
拼成语
猜成语
名言
名言趣画
读名言 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