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中学:让每个学生都自由全面地发展
2021-10-09吴宝军
吴宝军
垣曲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优秀省级示范高中。多年来,学校秉承“厚德自强”的校训,坚持“激发潜能,让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研究创新,走出了一条内涵发展之路。
一、构建“334669自我实现”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
垣曲中学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着眼于“人的发展”,组建专门研究团队,结合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及其他“自我实现”教育观,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县域中学的育人新模式,即“自我实现教育”。该教育模式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激发学生的潜能,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艰苦奋斗、追求卓越,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教育。
主要内容是“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自主文化”三种文化引领,“理想信念教育、唤醒潜能教育、责任意识教育、自主发展教育”四类教育主题,“生涯自信、行为自律、学习自主、责任自承、道德自省、精神自强”六自目标追求,“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格局,“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爱心育人、评价育人、协同育人”六育实施途径,“责任意识课程、生涯规划课程、潜能激发课程、红色精神课程、走近名家课程、经典阅读课程、学法培养课程、自主实践课程、演讲技能课程”九大课程保障,简称“自我实现教育334669”育人体系。
其中,“三种文化、四类教育、六自目标”为育人思想体系,明确了学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三全育人、六育途径、九大课程”为育人实践体系,夯实了学校“怎样培养人”的实践根基。
在自我实现教育的引领下,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育人活动,如“十六岁公民责任教育”“十八岁成人礼”“百华里拉练极限挑战”等。目前,九大课程的校本教材已经定稿刊印,形成了课标导航、文本承载、科学评价的课程体系,使我校的育人活动更加系统化、规范化、高效化。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育人效果,拓宽育人场域,学校在“334669”育人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1346”家庭教育体系。围绕一个主题,即“加强家校共育,助推孩子健康成长”。构建三条主线,即围绕“学习”,指导家长学习,提升家长育人能力;围绕“讲述”,传承家风家训,树立孩子成长榜样;围绕“体验”,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和谐亲子关系。坚持四位一体,即“课程垣读本垣讲述垣活动”的教育体系。开展六项活动,即专题讲座、家长共读、家风家训故事讲述、仪式观礼、亲子团体活动、家长会,构建起更加立体化的教育格局。
二“、80分钟问题化诊断式课堂”培育核心素养
垣曲中学作为县级中学,长期以来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育教学质量差,优质生源流失严重;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方法单一。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垣曲中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历经16年分三个阶段,最终建立起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是探索阶段(2004.11—2010.07):针对教师“一言堂”、课堂效率低的问题,一边学习洋思中学、太谷二中经验,一边大胆模仿和探索,形成了“自主、合作、训练”学案教学模式;二是发展阶段(2010.07—2015.08):针对45分钟课堂中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合作、展示的问题,大胆延长课堂时长,形成了“80分钟学案教学”模式;三是创新阶段(2015.09—2020.06):针对学生思维能力不强、学习能力不高的问题,坚持实践研究,突出问题驱動,变学案为学习评价单,解决了学案束缚学生课堂思维的问题,形成“80分钟问题化诊断式课堂”。
“80分钟问题化诊断式课堂”是以学科问题为基础、学生问题为起点、教师问题为引导,以自主、合作、展示为主要学习方式,以课堂学习评价单为抓手,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为目的的高效课堂。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发展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素养为追求,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新。课堂结构为“两段三测八环节”,“两段”即学生建构知识阶段(包括课堂前四个环节)和学生能力提升阶段(包括课堂后四个环节);“三测”即复习诊断、基础诊断、达标诊断;“八环节”包括复习诊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展示、师生解疑、基础诊断、总结提升、达标诊断。课堂呈现出四个鲜明的特点,即自主性强、训练度高、思维度深、评价度高。
“80分钟问题化诊断式课堂”将课时延长到80分钟,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保证了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过程的完整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同时,课堂以问题为中心,由学生自主建构、合作展示、质疑总结,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实践创新等素养得到培育,提升了育人质量。2018年,垣曲中学课改成果荣获基础教育“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12月,运城市教育局长改革创新项目“探索课堂改革”推进会在垣曲中学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