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发布
2021-10-09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近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建立,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重点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科创产业、协同开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长三角中心区人均GDP与全域人均GDP差距缩小到1.2: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铁路网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0%,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人均公共财政支出达到2.1万元,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
方案从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重点区域联动发展、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共享更高品质公共服务、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高水平建设安全长三角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并在附件中明确了22项重大政策、104个重大事项、16类重大项目“三张清单”,共142条内容。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轨道上的长三角”将在五年内继续织密成网。方案指出,将制定实施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加快建设一批城际铁路、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及具有一定城际功能的干线铁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方案附件的重点工作清单中,列入了“研究设立长三角轨道交通协调推进机构和城际铁路公司,推进城际铁路运营一体化”,这意味着长三角城市群内部,联通的将不仅是高铁,还有更多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将要相连,并可能实现一体化运营。
“水路”建设也被列入方案。方案指出,5年内将共同建设水上长三角。加快构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治理体系。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重点推动长江淮河干流、京杭大运河、洋山港河海直达通道和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等。方案还提出,将持续完善长三角综合交通体系。长三角在5年内将完善机场布局,提升枢纽机场保障能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航空货运枢纽集群,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方案中“点名”的临空经济区有:研究设立南通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无锡苏南硕放临空经济区、杭绍临空经济区、温州临空经济区、合肥临空经济区。
另外,方案中还提及,将研究在苏州建设上海浦东、虹桥机场城市航站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方面,沪苏浙交界处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重中之重,将定期形成推广清单,加快复制一体化制度经验。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都市圈同城化水平逐步提升,相关规划将编制实施。
方案提出,将共同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具体来说,要在“十四五”期间研究生态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和生态产品供需主体交易机制,总结浙江丽水、江苏溧阳等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总结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经验,高水平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加快在太浦河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建立太湖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快推进上海全国碳排放交易机构建设,探索形成区域一体化碳交易市场。
方案还首次提到了加快在太浦河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同一条河流,上游认为太浦河是泄洪通道,下游则坚持应是清水走廊,省与省之间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矛盾,十分复杂。
此前出台的《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一河三湖”环境要素功能目标、污染防治机制及评估考核制度总体方案》等,均未提到生态补偿机制,此次方案明确提出,将出台完善长三角生态受益地区和保护地区横向补偿机制指导意见,复制推广制度创新经验。
(综合自解放日报、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