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媒体教学创新探索
——评《微电影实践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探析》
2021-10-09仓伟
书名:《微电影实践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探析》
作者:陈艳,谢伟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7602-6
出版时间:2020 年11 月
定价:88 元
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发展的必要行业。基于社会行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从传统教学到信息化教学,衍生了新型的教学形态。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教育应对国家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极力促进对建设人才教育水平的提升,不断展开多媒体教学,以此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就高校思政课程来说,传统意义上的思政教育一般以理论课程为主,主要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增加了思政课程的枯燥与乏味。另外,当下我国思政课程明确将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等学科部分内容作为其理论知识基础,内容涵盖了历史与政治领域的历史事件与政治事件,教学上需要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如政治事件新闻短片、近代历史事件的相关视频、政治理论家的采访等等,都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高校思政教育多媒体教学以观看影片和讲授知识点为主,知识讲授与影片放映的融合能够促进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达成。
笔者在进行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思政专项课题(2017SJBFDY513)研究的过程中,阅读了陈艳、谢伟光联合编著的《微电影实践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探析》一书。该书立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教学内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清晰的界定,同时结合当下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学的相关要求,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教学、微电影实践教学、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另外选取了部分学生思政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作研究参考。全书依照教育教学科学发展要求,理论实践兼备,是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实践教学的科学指南。
新时代背景之下的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我国思政教育围绕“德育”展开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与健康思想。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德育”教育占据了教学的大部分内容,以“四书五经”为基本教学内容,囊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部分的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总体上归结为士大夫的个人思想教化。这种思想教化是“德育”的基本表现,到现今已经衍化成更崇高的精神,如爱国精神、爱党精神、奉献精神等等。旧时代的教育没有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依靠“讲台式”教学进行授课。虽然这种教学方法是教育文明的延续,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然而在新时代建设之中,“教育强国”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需要抓紧时代潮流,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教学。
思政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目标体现。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明确提出高校各专业学科需要进行思想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宪法知识教育等思政教育知识融入到教学当中。就高校专业课程来说,由于思政教育内容繁杂,容易同专业学科知识教育产生矛盾,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思政教育相关内容的媒体观看。就高校公共基础课程来说,思政教育涵盖了公共基础课程的绝大部分内容。在个人理想与职业道德、法律知识、政治知识、哲学知识、文学知识、国史与党史等课程知识教学之中,多媒体起到了高效率的“感化”作用。如思政教育课程中党史知识的学习可以选择观看党史纪录片或者影片,以此提高高校学生对党史以及革命文化的认同。其次,思政教育具有时政性,学习内容需要密切结合当下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因此在教学之中需要引入相关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时事新闻纪录短片,以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规划、关注国家的变化发展。
高校思政教育要重视多媒体微电影教学实践。高校思政教育注重表现浓厚的国家情怀和个人品德观念。思政教育的宗旨已经远远不止于教授过硬的专业知识。在整体的大学教育中,将思政“德育”与学科“才育”相结合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思政教育多媒体实践教学起到了把专业学科与公共思政课程相融合的作用。当然,尽管思政教育多媒体微电影实践教学以观看相关视频、影片为主,然而从教学的根本特征来说,教学是“教”与“学”组成的教育活动,对媒体视频的观看尽量避免依赖性,最好能够配上教师的知识教学演绎,以强化“教”和“学”相互协调。
同专业学科教育相比,思政教育尽管缺乏学术性,但是始终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学始终需要教师来维护,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多媒体教学的科学意义到底是促进学生深刻感悟学科教学内容,还是对学生本身自我学习能力的催化,这有待教师深化对思政教育知识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