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之我见

2021-10-08王金花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审美教学古诗词初中语文

摘 要:古诗词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代表,还是美的载体。古诗词中蕴含着各种美,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促使学生欣赏美、理解美,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这要求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重视审美教学,以实现语文智育与美育的双重目标。为此,本文就初中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古诗词审美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4-0024-02

引  言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它们就好像璀璨的明星挂在文学的天空。审美教育是智育和德育的助推器。在古詩词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那么,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开展审美教育,才能让学生充分领悟古诗词的美与内涵呢?

一、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

审美教学必须有客观的审美对象存在,要有“审”的手段和方法。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对象是古诗词,而最基础的古诗词审美方法就是诵读和吟咏。其中,诵读是将视觉文字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的一个过程。关于诵读的作用,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学生来说,诵读是他们感知诗词内容,体会诗词的韵律美和音乐美的一种重要途径。吟咏则需要学生读出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在吟咏时,学生要有明确的声调转换,从而体现诗词的构筑美。在古诗词审美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诵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1]。

例如,在教学《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这首朗朗上口、画面优美的古诗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领会古诗的意境美,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让学生以诵读的方式进行古诗鉴赏。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古诗,并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读准字音,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合理运用气息,做到“声断气不断,音断意相连”。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诗的韵脚(西、低、泥、蹄、堤),读出感情。那么,如何读出感情呢?让学生认真品读首联,齐读颔联和颈联,再品读尾联,并结合古诗内容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进入古诗的意境,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诵读来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为古诗词审美教学打好基础。

二、再现形象,感知古诗词的形象美

古诗词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形象的艺术。许多诗人与词人都是写景、写人的高手,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知到许多鲜明、具体的艺术形象。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应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外到内的过程。形象是古诗词的外在,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古诗词中形象的分析和审美,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借助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法再现古诗词中的艺术形象和美景,为学生感知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和感受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提供良好的条件,让学生在视觉作用下领悟古诗词的形象美[2]。

例如,在教学《野望》(王绩)这首清新朴素的五言律诗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清幽秋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风景视频,让学生借助视频欣赏秋色颇浓的山野景色,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描绘的风景、人物,如层层树林、重重山岭、映照着落日的余光、萧瑟恬静的秋景、放牧和打猎的人。诗中不仅有光与色、远景与近景,还有静态与动态的搭配和映衬,并且远近、动静搭配得恰到好处。

三、启发想象,进入古诗词的审美境界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不但语言凝练,而且意境深远。古诗词的情感和意蕴都隐藏在文字中,读者在鉴赏古诗词时,必须进行联想和想象,才能进入古诗词所营造的艺术境界和文学世界。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借助联想法学习古诗词[3]。

例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这首词虽然笔墨简练,却字字珠玑,形象描绘了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生动地表达了旅人的羁旅心境。为了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联想之前学过的有关“秋”和“乡愁”的古诗词,并从中找出能表达这两个主题的经典意象和景物,以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学生进行联想、想象做铺垫。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这首词中出现的景物,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并让学生思考这些字词蕴含的意义。比如,枯藤指秋天植物已经失去生命力;老树一生沧桑,可能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古道、西风、小桥流水,使词的意境变得清新幽静,说明天涯漂泊虽然凄苦,但是也不总是黯淡无光。借助经典意象让学生联想和想象,可以让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受到熏陶和教育。

四、披文入情,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

许多古代诗词评论者和创作者认为,诗词只有情与景和谐、思与境共生,才算是有了真正的艺术生命。古诗词的意境,是创作者审美体验的艺术化加工,是经过提炼、加工后形成的。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要领会作者的感情、愿望,要善于发现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通过动情、入情、悟境进入作者所创造的世界[4]。

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这首诗看似语言平淡、景物寻常,其实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为李白诗中的名篇。在教学这首诗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体会诗人是如何描述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及渲染暗淡凄楚的悲凉气氛的,还要抓住“杨花”“子规”“随风”等词语仔细品味诗人是如何表达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的,思考诗人是如何通过臆想和借助经典意象创设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的。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悟其“神”,会其“意”,将画卷般的画面印入脑海,深刻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五、提炼思想,感受古诗词的思想美

“诗言志”“诗缘情”,古诗词是作者喜怒哀乐的寄托和载体。古诗词也正是因为有了情感,才有了温度和张力。但是,古诗词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分析上,还要关注古诗词的情感,发掘古诗词的人文内涵和思想美,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5]。

例如,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这首古诗时,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诗人在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其实,这不仅是杜甫的呐喊与理想,也是无数仁人志士的理想和追求。那么,为何诗人一贫如洗仍旧怀揣悲天悯人、忧国忧民之心呢?为何诗人年老体衰仍旧有着“济苍生,安社稷”的伟大志向呢?教师可以从唐代的政治、文化背景说起,从作者从小所接受的儒家教育入手,讲述儒家对天、地、人关系的思考,诠释儒家的家国情怀和普世观。教师应告诉学生,正是因为受到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观念的熏陶,所以许多知识分子如杜甫、范仲淹、文天祥等都身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多次为江山社稷和万民发声。我们既要学习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也要尊重他们对国家、民众的拳拳之心,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思想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结  语

综上可知,古诗词有着积极的审美教育功能。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古诗词中蕴藏的审美元素,运用多种手法开展审美教育,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塑造学生的人格,促使学生的智慧和审美能力同步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苏玉敏.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9):7.

栾舒然.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J].汉字文化,2020(06):106-108.

周丽.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之法新探[J].考试周刊,2021(26):51-52.

黃晓红.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1(09):29-30.

彭菁菁.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21(12):51-52.

作者简介:王金花(1986.9-),女,福建莆田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审美教学古诗词初中语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猜诗词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