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方法论

2021-10-08魏建国庄严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特征制度

魏建国 庄严

摘要:阐述了准确定位意识形态工作在治国理政中极端重要的地位,坚持问题导向与顶层设计相统一的科学方法,主动回应马克思主义嵌入并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这一重要的时代课题;以意识形态责任规范的法治化与精细化,意识形态话语叙事的大众化与通俗化,构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新格局,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方法论。

关键词:意识形态;特征;話语;制度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96(2021)01-007-05

基金项目: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巩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9dfdxkt176);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西南边疆主流媒体面向东盟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20XXW007);济南市社科规划项目“济南市深化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问题研究”(JNSK20C11)。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形势和复杂态势,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维度系统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具体要求,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怎样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这一紧迫而又重大的现实理论与实践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与新阐述。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方法论,对新形势下更加有针对性地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意识形态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意识形态工作的功能定位:突出“极端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一直以来存在一些误解,或者以为意识形态工作决定一切的“意识形态中心论”,或者宣扬一切意识形态正在或已经消亡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或者以为意识形态工作无足轻重的“意识形态淡化论”。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从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与功能两个维度,全面而深刻地回答与阐释了“怎样看待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根本性问题。

(一)准确定位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153这一精辟论断,不仅阐明了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鲜明地阐述了“谁是第一位”的问题,同时也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地位。新发展格局下,客观看待和科学处理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就要客观看待市场经济发展中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的多样性、复杂性与尖锐性的系列问题,既不能为了规避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意识形态问题而因噎废食,又不能忽视市场经济发展中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危害性,而首先应该明确意识形态这一“极端重要”工作的基本职责,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市场经济发展中意识形态的“负能量”转化为“正向推力”,为经济平稳快速运行创造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有利条件。

(二)科学理解意识形态工作的功能

正如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所说:“意识形态并非简单意义上的世界观或文化世界观,或是掩盖利益的面具,而是一个经由漫长历史演进而形成的信仰体系,以激情把诸多观念融于一体,转化为社会杠杆,在改造观念过程中也改造人。”[2]在社会生活中,意识形态不仅是一定阶级与社会集团的信仰体系,也是引领社会精神文化风貌的价值“风向标”,还是整合不同利益矛盾与价值诉求的“社会杠杆”。正是基于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的这种独特功能,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明确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作用,即“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3]。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的巩固执政、维护稳定、凝聚人心的强大功能,进一步突显了意识形态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结构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

二、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机制:倒逼而“破”与顺势而“谋”

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质是运用多样化手段将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嵌入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并对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主导性作用。因此,探索政党意识形态嵌入并主导社会思想文化生活的实践机制,是阶级国家下每一个政党必须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153这一精辟论述,不仅在理论层面回答了意识形态领域纷繁复杂态势背后的实质,即“到底坚持哪一种主义”,也在实践上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目的,即解疑释惑、凝心聚力,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运用问题倒逼机制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问题做出了清醒的实践回应,注重以“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的战略辩证思维建构意识形态工作的逻辑理路,形成了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嵌入并主导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的科学实践机制与思想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起到了牢基固本的重要作用。

(一)问题倒逼“破”解意识形态难题

当前,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放眼世界,全球信息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也更趋多元性与多样化。反观国内,我们在文化与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反华势力相互勾结,利用互联网这一更加便捷的信息传播路径进行别有用心的意识形态渗透、推陈出新的文化扩张以及潜移默化的思想传播,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由此导致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与尖锐性的时代特点,使得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被“淡化”“边缘化”“标签化”与“污名化”等现象大量存在,使我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巩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面临着比以往更加严峻的形势。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抓好关键少数”的战略对策,重点关注意识形态领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状况,突出了对互联网舆论场中各种错误的价值观念与社会思潮的舆论回应,着力解决当前意识形态工作不适应意识形态格局新变化的现实状况,对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这一“老问题”所呈现的新特征做出了科学而具有时代特征的及时回应,形成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与观点。这些思想与观点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与时代特征,也就是以“中国问题”“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与“中国特色”为导向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创新以及意识形态的工作机制创新。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4]11基于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及时回应与破解时代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主流意识形态规避了可能会陷入僵化、固化、难以打动人的窘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不仅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自身的说服力、吸引力与凝聚力,而且进一步巩固了党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建设起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顺势而“谋”开拓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思路

善用哲学思维、顺势而“谋”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是习近平总书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瞻远瞩地站在国家与民族复兴的高度,坚持战略思维方法,从更好地实现中国改革发展的全局审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體事业的高度上回答了“为什么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这一紧迫的时代问题,明确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制度;坚持运用整体性的辩证思想方法,明确提出了“大宣传”的理念,倡导“全党上下齐动手”“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以及建构全方位多领域的舆论传播格局等重要思想,系统全面地回答了意识形态工作在何处开展、由谁开展、如何开展的系列问题;坚持运用符合时代特征的创新辩证法,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提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思想理论的时代任务,阐明了意识形态领域坚持什么样理论的核心问题。这些重要论述无不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形势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时代发展要求,彰显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考量,是运用哲学智慧与哲学思维顶层设计意识形态工作的典范。

三、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规范:精准治理与全面覆盖

一直以来,执政党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方式包含思想宣传、舆论斗争与作风建设等方面,因缺乏持久性、操作性、常态性而影响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效果,引发了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存在操作性不强、规范化不够、约束力不强的“意识形态工作失灵”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5]6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突出了制度建构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价值,从责任、底线、监督等层面强力推进了意识形态领域纪律与责任的法治化、精细化与规范化,廓清了每一位党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负面清单”,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与领导干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责任清单”,建构起了意识形态领域执纪监督的科学机制,实现了全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自上而下有抓手、各个方面全覆盖”的崭新局面,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实践特征。

(一)廓清意识形态领域的“负面清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全党必须遵循党章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是治本之策”“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等系列思想观点,形成了意识形态领域管党治党的新理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制度规范的修订出台,科学回答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到底是干什么”的时代拷问,明确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每一位党员的根本政治立场;准确阐释了意识形态领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时代问题,明确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每一位党员的基本准则;积极回应了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关于“历史真相是什么”的提问,明确了每一位党员干部不能在历史观上妄自菲薄、失去底线;深刻批判了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淡化的现象,明确了迷信、宗教不是共产党员的精神信仰等系列问题。这些关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制度底线,确保了“关键少数”这一核心群体在意识形态领域传播“正能量”与担当“引领者”。

(二)细化意识形态领域的“责任清单”

什么人、哪一群体在意识形态领域肩负主体责任,肩负什么样的责任,是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必须要回答的时代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要以改革思路加强制度创新”,重点制定并推出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使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领导干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责任担当得以精细化,这也要求各级党委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履好职、把好关、担好责,各级各类职能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担负起对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重要责任。这其中尤其要注意遵循的是“党管意识形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协助党委书记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6]。意识形态领域制定的相关责任制度的规范化、精细化,不仅提升了意识形态领域管理的有效性,而且确保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领导,同时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方法与优化路径。

(三)完善意识形态领域的监督落实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等,强化了对意识形态领域重点单位和部门的定期政治“体检”,进一步完善了对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职能单位意识形态工作情况的督导巡视工作,把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言行、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党内政治生活与党性教育情况、意识形态问题应对情况等作为巡视问责监督的重点,实现了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向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时代转向,确保了意识形态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的全面开展,更加有效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四、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叙事:从聚焦政治话语向大众话语转换

话语叙事不仅是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意识形态传播场域主要存在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三种形态。政治话语叙事宏大、严肃、抽象,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与意识形态色彩,社会大众接受度与认同度有限。学术话语圈囿于知识分子阶层,社会群体与范畴相对较小。大众话语则是贴近人民群众接地气的叙事性生活化语言。鉴于意识形态领域政治话语的社会认同度较低,当前意识形态传播的重心实际是实现叙事表达由政治话语向大众话语的转化,以此建构其更加贴近群众生活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以伦理道德、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等不同载体更好地形成适应群众心理的意识形态叙事表达。由此,这也就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特征,即从意识形态工作话语叙事的包容性、言语表达的通俗化、内容实质的生活化等角度全方位地推进意识形态政治话语向大众话语叙述的转换。

(一)提升意识形态的整合力,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是意识形态进行政治表达的理论形态。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史,人们对以阶级冲突为核心的革命型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日渐失去兴趣,而以国家、民族、社会、个人等为内容的包容型意识形态话语则更容易嵌入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更乐于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注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包容性话语,彰显出包容性话语的地位作用,从而更加淡化意识形态的革命色彩,以隐蔽而非遮蔽意识形态政治性的理论形式,实现意识形态所具有的巩固政治合法性、引领价值观念、整合社会不同阶层思想的功能价值。

(二)提升意识形态的话语魅力,推动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通俗化

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实质是如何让意识形态语言更“接地气”,这也是意识形态宣传的重心。众所周知,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核心与灵魂,意识形态工作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价值观的传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既注重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滋养以及传统美德的培育等宣传角度确立主流价值观的主导性,又注重以平实、通俗、生动的言语诠释贴近人们生活的伦理道德、价值目标、思想观念,润物细无声地实现着人们日常生活与意识形态话语之间的转化与对接,潜移默化地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的传播力、渗透力与影响力。

(三)提升意识形态话语的中外融合范式,推动对外传播的有效性与普适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意识形态对外传播中不同的价值观念、概念表达、内容表述,往往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障碍。由此,对外意识形态传播中,将西方话语、西方概念的相关阐释更好地对接转换为中国特色与中国传统,传播中国声音,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维度。

五、意识形态工作的谋篇布局:实现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有机统一

意识形态工作在何处展开,是人们在现实意识形态领域又一模糊认识与思想困惑,有人误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宣传思想部门的任务,有人误认为意识形态工作同基层党员干部个人毫无关系,有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领域迷茫而不知所措。這些模糊认识弄不清楚,意识形态建设的谋篇布局就搞不明白,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就会沦为空谈,意识形态领域可能就会犯下历史性的错误。

(一)注重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也明确指出“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还提出了大宣传格局的新理念。这些重要论断,既回答了意识形态工作在哪儿开展,也阐明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是谁,更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展开的领域具有全面性、全局性、整体性。

(二)注重意识形态建设的重点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同时也突出强调了要处理好意识形态领域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群体等相关问题,提出了诸如“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对中央意识形态单位进行全面‘体检”等重要指示,彰显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重点突破的基本特征。《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对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要做到“分清主流支流,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的突出问题,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6]。

(三)注重实现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辩证结合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一直以来都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直接影响着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态势与发展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做好正面宣传,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7]这实际上也再次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开展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方针与重点方向,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弘扬主旋律”,也注重在舆论斗争中“打好主动仗”。这既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而具有的全局观、整体观、长远观的审视,也体现了优先解决意识形态领域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哲学智慧,彰显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推进与重点破解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50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 2014-08-20(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6]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EB/OL].[2020-10-20].http://www.npx76.com/a/119310.html.

[7]习近平主持召开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0-10-20].http://china.cnr.cn/news/20160220/t20160220_52142 0357.shtml.

责任编辑:董瑞军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特征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