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谈琼剧特色艺术

2021-10-08吴崇阳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戏曲

吴崇阳

摘要:戏曲行当是我国戏曲艺术特有的表演体制之一。由于传统戏曲的程式化特点,戏曲在表现舞台艺术的时候,便刻意将人物归划生、旦、净、末、丑等几种类型融入戏曲,丰富了戏曲艺术的艺术载体价值与文学创作价值。然而戏曲行当的本质,是对生活内容的系统性的艺术夸张,体现出的是我们民族独特的戏剧美学趣味。

关键词:戏曲;行当的作用;琼剧行当的起源;琼剧行当的细分

一、戏曲行当的作用

戏曲表演是一种以程式化、戏剧化、歌舞演故事的舞台表演艺术,是综合运用“唱、念、做、打”为一体且多种表现手法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随着戏曲艺术的逐渐完善成熟,在戏曲艺术中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载体就是‘行当艺术。据史料研究记载:戏曲史上行当的首代名词并非以行当称之,而它最初的说法是说为演员的“分布饰色”所谓的“部”还有“色”其实就是大家所常说的“行”和‘‘当”原称。行当艺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划分是根据剧中出现的人物,是根据其的自然属性(包括年龄、性别、环境等)、社会属性(包括身份、职业、性格、气质等),表演风格的装扮,表演技术专长等等,在化妆服装辅助下等各方面加以艺术夸张综合归类划分成大体的“生、旦、净、末”四种类型。另一种说法也可以根据扮演剧中人物划分不同的行当角色,但是必须在剧本的相辅之下才能进行细化分配。行当在剧本剧情的提供下它谱写的是人物的轮廓、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年龄、任务的特征都是有一个基本规行,它是导演、演员沿着它的轮廓做进一步的精雕细刻、深度塑造艺术产物,这中艺术现象说白了就是行当形象。所以既是戏曲中艺术化、规范化的性格类型的细分,又是,带有性格色彩的表演城市的分类系统,所以行当的基本作用就是体现人物的自然属性,体现人物的社会属性,是创作者歌颂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的美学形象,同时行当的产生有助于观众从外部造型上对剧中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品性的善恶美有印象鲜明的认识与对比,是演员与导演进行形象创造的造型基础,是戏曲演员,把握和演绎剧中人物的表演程式,技术和手法的具体创造物之一。

二、琼剧行当的起源

据史料记载琼剧行当的历史可以延伸到宋元朝,当时起初行当的发展形式分工并不全面。然而它的起源却有着多种说法、首先有人认为琼剧的行当产生基本影响具有两个方向,一是民间手持木丈的曲艺木偶戏,借鉴军戏并经过数百年来琼剧老先辈、老艺术家们根据世代口传的方法把琼剧的行当一代一代的演变延传至今逐渐形成现有的行当。另一种说法确是认为琼剧的行当起源于体制来自南戏,是吸取南戏的艺术形式而成,而早期的琼剧行当与古梨园戏却也有着一样的艺术载体元素,据之也可以确定出就是现在的琼剧行当与南戏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载体关系。

近代来由于国内戏曲大幅度进步与各地方剧种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的动力下,琼剧通过与国内各大优秀剧种进行交流学习,间接性地促进琼剧行当艺术的完善性。经过吸收粤剧、潮剧、京剧等优秀剧种的艺术风格结合琼剧特有的艺术风格不对创新出独具代表琼剧的行当艺术。在最早期的琼剧行当中主要只是以生、旦、净、丑、四大类为主要分支,从清末不断发展至今,才形成具体性分工划分出来划分的生、旦、净、末、丑、五大主要的行当体制。

三、琼剧行当的细分

在琼剧行当分类中,据不同的文献资料、不同的文艺单位,却有着不同的观点。以海南省琼剧院所发表的《琼剧概貌》一文中,就明确认为琼剧行当在琼剧艺术舞台上,可具体分为生、旦、净、末、丑、杂为六大主要行当类别,从该文献上解明琼剧行当配套齐全,分工合理足以定格行当艺术划分为生、旦、净、末、丑、杂等六大台柱。而第二种观点认为琼剧的行当体制主要也是分为六大类,但是其的行当细分却为生、旦、净、丑(花生)、须生、婆脚(归属于老旦一种)为主系。在第三种观点中以海口市琼剧团《琼剧的始源》中认为琼剧行当可分为五大类:分为生、旦、净、末、丑。其行当分配艺术特征都有明细分工。根据以上所述观点,结合目前琼剧舞台上现行的行当,本人把琼剧进行细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

生行在琼剧舞台上占据的分量还是比较重的,其通常分为正生、贴生、武生、小孩生(娃娃生)。正生:属于文戏老倌又称为小生,在海南当地观众俗称“生脚”,像类似行当主要以唱功、做功为主,面部化有清秀的俊妆,表演举止动作温文尔雅,潇洒大方,喜持白纸小扇,多扮演贫苦士子或富家子弟。根据不同的剧情人物定格,不同的表演特点也分为扇子生、纱帽生、穷生等。角色人物如《张文秀》中的张文秀、《搜书院》中的张日文;贴生:其行当性质、表演风格、人物特征与正生一样,其俗称为“二冲”主要是扮演生角中的二号人物;武生:武戏老倌,主要扮演英雄人物和江湖豪客,通常以武打戏为主表演过程中身段动作干脆利落,动作威武且唱功也要求具备相应的功底,武戏角色人物如《三气周瑜》中的周瑜、《逼上梁山》中的林冲;小孩生:顾名思义就是娃娃生,多为扮演书童或未成年的男性。如《秦香莲》中的春哥。

除了生行接着就是旦行是琼剧中最为受欢迎的行当了。旦行在琼剧行当中可细分为正旦、贴旦、老旦(婆脚)、彩旦、武旦。正旦:统称小旦,俗称“旦脚”其扮演的角色性征是贤淑含蓄,端庄文雅的女性角色,一般已婚年轻妇女、贵户闺门、小家碧玉等。正旦主要以唱做为主,唱腔讲究亮丽、清脆、婉转;做功要求身段优美、步伐轻盈,在正旦中还可以细分闺门旦和苦旦(青衣)两类。如《红叶题诗》中的姜玉蕾、《张文秀》中的王三姐属于闺门旦,《白兔记》中的李三娘、《状元桥》李秀英等属于苦旦;贴旦:又称“二旦”其行当戏路与正旦一样,通常为正旦的替换角色或者扮演旦行的二号角色人物;老旦:又称为婆脚。妈旦。主要扮演老年女性重唱功,运用真嗓演唱,根据剧本要求文武兼备,表演接近生活、行腔板目流畅,剧目人物有《红楼梦》中的贾母;彩旦:又称“泼妇”“媒婆旦”,专门扮演泼妇。荡妇、鸨婆、媒婆等不正派角色,以及一些滑稽或 凶蛮的年轻女子,做功自由,表演接近生活,是行当较为诙谐的女性人物;武旦:又称“袍甲旦”,武旦也分别为正武旦和贴武旦,其主演扮演的是武艺高强的女性人物。通常讲究唱腔要清脆悠扬、板目清晰、板式卓越。身段台步细腻矫健、舒展轻捷,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净行在戏曲界的术语称作“勾脸”其他剧种称“大花脸”而琼剧艺人称为“黑脸”或“灰脸”而不是任何净角都叫“黑脸”、“灰脸”它是根据剧中所扮演的人物去对号入座的。琼剧净角行当中的唱法都是同一條线路的主要唱念用浑厚的真假嗓结合、惯用炸音。例如《秦香莲》中的包拯、《李逵闹江》中的李逵。末角作为五大行旦中的一个主系,在琼剧艺术中也是起到一定的作用,末角:也称“杂仔”琼剧观众统称为老生。末角通常要求唱腔嗓亮。宽厚有力、身段动作沉着稳重、功架大方威严,台步多用方步呈八字形。如《海瑞》中的海瑞、《三堂会审》中贾知府。

丑角是琼剧观众最为喜欢的行当之一,其表演的人物手法诙谐有趣、机灵搞笑。在丑行主要分为“杂角”跟“花生”两类。杂角:又称杂脚主要扮演管家、师爷、贪官污吏、糊涂知县(狗官)之类的反面人物或身世卑微的下层人物、其表演最求诙谐有趣,唱腔表演不做具体要求戏路不拘一格;花生:也称“画鼻”,“画鼻”一名是因鼻子有一画有一块白色而得名。主要扮演的是品德低下酸秀才书生、风流的花花公子,唱法身段与小生相似主要以举止轻浮、动作夸张为主。剧目人物有《梁祝》中的马文才、《乌鸦戏凤》中的大少爷。

结语

行当艺术作为戏曲艺术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既有戏曲的共同特征,又有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独有的审美特征。从独特具备的艺术格调来区别其他程式性艺术的表现体裁,尤其是行当艺术深深植根于戏曲艺术中的多元性、虚拟性、艺术性的艺术意义,来突出鲜美的艺术特色较比。然其却充满着一种以“似与不似”的写意性,将其表现的审美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表现追求,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戏曲艺术中独树一帜,同时还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演效果和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戏曲表演研究》.黄克保.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01).

[2]《琼剧》.符桂花.南海出版公司.2009(10).

猜你喜欢

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新舞台
戏曲从哪里来
小学音乐戏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传统戏曲
戏曲进校园,经典共传承
趣学本土戏曲
四部委携手推进戏曲教育工作
四部委携手推进戏曲教育工作
戏曲创新不能忘记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