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探析

2021-10-08张艳美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大学生

张艳美

摘要:高校将志愿服务课程融入课程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构建社會主义和谐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要明确建设志愿服务和社会责任的意义,把握志愿服务的根本方向和任务,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建立有效的培养途径,确保相应的培养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责任感

引言

在许多重要场合,鼓励青年大学生胸怀大志,脚踏实地,积极承担历史责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已成为落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任务的重要任务。基于志愿服务和社会责任的高数,探索了志愿服务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路径。

1、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感

1.1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约束一个人行为的个人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道德思想、行为准则和个人义务的具体表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一种履行社会道德义务的态度。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要表现在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认可,最终融入自己生活的过程中

1.2.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通过自己的知识、文化和技能,自愿为社会做出相应贡献,不求回报的活动。志愿服务不仅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方式。通过志愿者的实践,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的大爱传承下去,成为传播真善美的高尚行为模式。

2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

2.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我奋斗目标

进入大学生阶段,意味着大学生即将实现角色转换,真正从学生角色转变为社会人角色。大学生要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学会规划自己的事业,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对自己负责,为步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做好准备。具体来说,大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首先要从自身的主体性出发,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优缺点、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和人生追求等。并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然后在目标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地工作,避免盲目和被动。同时,目标对大学生也具有内在的激励功能,可以激励大学生在各个阶段和最终目标上不断努力实现目标;其次,大学生在制定职业规划引导自我奋斗目标时,也要关注自我,立足现实社会,自觉实现社会责任,坚持把个人发展融入社会发展,把自己的才能运用到国家和社会建设中,必要时适当调整个人目标,使其趋于理性和现实,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2.2以规范化为原则,共建体系规范的教育体系

既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是创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路径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完善管理制度。一方面,系统梳理学校各部门教育职能,改革创新各级管理体制,建立各部门教育职责清单,引导各部门积极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共同努力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管理中建立相互监督的奖惩机制,督促学生相互监督,约束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二是完善课程体系。首先,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插入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其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融入到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在知识讲解中传递教育信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后,要设置一系列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选修课,增强此类选修课的魅力,积极引导学生选修高质量的德育课程。三是完善评价体系。一方面,完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评价机制,建立学生责任意识档案,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责任意识表现和反思、考试作弊、学术不端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记录在档案中,作为评价大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的材料;另一方面,举办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研讨会,组建以研讨会参会人员和思想政治专家为主要代表的检查评估小组。不定期对各类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活动的设计、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效果纳入综合考核。

2.3 构建志愿服务培训的评价体系

基于志愿服务的利他行为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履行责任的能力,从而帮助志愿者解决志愿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因此,在构建志愿服务培训评价体系时,要立足于志愿服务的实际需求,结合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活动和规律,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评价效果提供一定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效益。想要完善志愿服务培训评价体系 ,可以从组织评价和志愿者自我评价进行管理。在志愿服务组织的评价中,需要掌握从教育者的基本观点 ,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实践,并对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相对应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志愿者基本情况的总结、课程目标的达成和实践的最终操作。鉴于评价指标的明确性,还需要与定量与定性结果相结合,并有效的结合同行评价与群体评价 ,最终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通过分析评价的可操作性,有效的提高相应指标的清晰度和实用性,提高其综合评价意识,从而制定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最终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大学生在志愿者中占有主体地位,要不断的加强自我评价,才能更好提高培训效果。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后,训练前后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只有学生自己才能感受到。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需要增强自我评价,可以采用相应的量化标准,真实反映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培训前后自我社会责任感的变化,从而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

总之,引导大学生树立自我志愿服务的理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点,而志愿服务是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前,以志愿服务为基础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然而,考虑到志愿服务本身的紧迫性和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这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人们达成的共识。因此,强调志愿服务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度,最终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旭科,岳修震.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担当精神淡薄之因及对策[J].公关世界,2021(14):27-28.

[2]李红革,李婷.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3(04):98-102.

[3]代小如.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

本文系课题:天津农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方法与路径研究”,课题号2021-C-17  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