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申奥成功20周年!这十大变化,每个中国人都感同身受
2021-10-08卞立群
卞立群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北京!”
20年前的7月13日,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的这句话,从莫斯科传至中华大地,顿时引爆全民喜悦与狂欢。直到今日,那份兴奋与骄傲仍未消散。20年来,中国竞技体育飞速发展、全民健身观念深入人心,二十年前的申奥成功,至今影响着中国体育,甚至国人生活的很多方面。
变化一:竞技体育飞速发展
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28枚金牌、59枚奖牌,到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创造历届金牌之最、伦敦奥运会创造历届海外奥运会金牌之最。还有中国女排2016年里约奥运会再次登顶、2019年世界杯十連胜拿下第十个世界冠军。
变化二:国民“金牌观”更豁达
竞技赛场向来有输有赢,这是体育的一大魅力所在。随着中国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国民对体育精神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对运动员的苛求到宽容,从整齐划一到对个性的包容。
变化三:全民健身更深入人心
2008年后,8月8日被设为全民健身日。跑步、健身、滑雪、登山、踢足球……朋友圈里“晒运动”成为时尚。体育,不只局限于在赛场上为国争光,也越来越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变化四:体育产业成新增长点
随着全民健身观念的加强,激发出体育产业蕴含的经济潜力,户外运动、群众赛事、体育消费等得到迅速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源源不断地贡献力量。
变化五:体教融合不断深入
在教育体系中,体育的作用正越来越受重视。从家长到学校,正逐渐达成一种共识:体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变化六:奥运谢幕,场馆仍旧火爆
在北京奥运会筹办过程中,曾新建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五棵松体育馆等11座场馆。如今13年过去,这些新建场馆仍在发光发热。比如“鸟巢”不但可以承办大型活动,还成为旅游景点。“水立方”作为健身场所,向民众开放。五棵松则经常承办各类篮球比赛和活动。
变化七:基础设施建设风生水起
除了各类新建场馆,筹办北京奥运会过程中修建的配套设施,如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首都机场T3航站楼、北京南站……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还是我国首条高标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另外,在公共交通、园林绿化、垃圾处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升级,大大提升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变化八:“双奥之城”与冬季运动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2022年冬奥会主办城市为北京,北京将成为首个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鸟巢”“水立方”、五棵松体育馆等奥运场馆将再次承担比赛任务。
变化九:东西方文明进一步交融
北京奥运的成功申办,为东西方文化交融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超过3万名境外记者、全球40多亿观众,通过奥运这扇窗,真实地感受中国、了解中国,中国融入世界的脚步更加自信从容。
变化十:体育强国征途不断提速
种种变化,都让中国通往体育强国之路变得越发坚实。从2035年的阶段性目标,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中国体育的征途正在不断提速。
(山的那边摘自微信公众号“中新体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