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研究

2021-10-08柯雪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分层评价小学数学

柯雪霞

【摘要】新课标要求每名学生都应该获得充分发展,强调不同学生之间具有个体差异,应该引导与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差异,研究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对于认知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进行直接教学,对于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经历知识自主构建的过程,注重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发展综合素养.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践探究法与问卷调查法,遵循学生认知差异采取分层教学,通过创设分层学案、巧设分层问题、进行分层指导、指导分层训练、科学分层评价等,更好地提高分层教学效果,更好地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认知差异;分层问题;分层指导;分层训练;分层评价

不同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每名学生都具有独特性,尤其在知识认知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大都采取统一的教育教学策略,设定统一的教学标准与学习目标,布置统一的作业和进行统一的评价,没有突出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对于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数学教学策略,遵循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入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与创设丰富多样的数学教学方式,落实分层教学.

一、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分层教学基本内涵

分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学知识、现有的能力水平、相关潜力等,将学生科学地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中的水平相近,并设置不同的教學目标,并应用科学的分层教学策略实施教学,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与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具体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考量,划分不同的学习层次,秉持公平与公正的原则,尊重每一名学生,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需要设定对应的学习要求,并采取动态调节制度,当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时需要及时做出调整.教师设计的分层学习任务应该遵循科学适度原则,以此更好地落实课程教学目标.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运用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并未做好分层教学准备.分层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并根据数学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提前做好总体规划,设计分层预习学案,但是这些并未落实.

二是并未有效设置分层问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认知差异,落实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是在数学课堂上予以落实,因此教师需要在数学课堂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巧妙设置分层问题,但是实际情况是所设问题没有体现出层次性,也没有进行针对性提问.

三是并未有效进行分层指导.为了更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差异,教师在指导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层指导,但是大多数时候并未落实,教师只是根据课程内容讲解重难点知识,没有有效地进行分层指导.

三、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分层教学优化策略

(一)科学划分小组,创设分层学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遵循不同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结合分层教学模式的深刻内涵,优化和落实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应该科学划分分层学习小组,并根据具体划分、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创设分层学案,将分层学案有针对性地提前发放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借助学案预习教材内容,从而提升自主预习的效果,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分层教学一般运用在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此时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有了较大分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与学习态度,科学划分为学困生、中等生与学优生三个层次,并创设纸质或电子分层学案[1].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分数乘法”的章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基本含义,掌握计算法则,熟练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在“分数乘整数”的课时中,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两大点:一是在已学分数加法、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利用实际生活案例,研究分数连加算式,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基本计算法则,并能够熟练解决相关问题;二是通过观察、比较与操作体验等,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教师可以结合以上教学目标,设置三个层次的学案:对于学困生的学案,主要是加入分数加法的习题,让学生思考3个310相加还可以运用什么方法表示,要求学生阅读完成本课的教材内容;对于中等生,要求学生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三人共吃一个西瓜,每人吃29个,一共吃了多少?对于学优生,还需要加入拔高题,让学生能够熟练计算所有类型的题目.

(二)重视课堂教学,巧设分层问题

不同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由此分为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三个层次[2].为了更好地让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教师应该重视数学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巧妙设置一些分层问题,以此要求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解答,在循序渐进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回答,也可以在课程知识教学之后引入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参与训练.

例如,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乘法”,在“分数乘整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例题提出一些难度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比如:①一包牛奶的重量是310千克,那么3包的重量是多少?②一袋大米的重量是3千克,已经吃了310,还剩多少千克?③王伯伯家中有5亩的园地,用来种白菜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大豆的面积是种白菜面积的13,那么种大豆的面积是多少?对于以上不同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分别让学困生、中等生与学优生进行解答,并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及时反馈,在后面的训练中也可以设置类似的分层问题.

(三)落实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指导

猜你喜欢

分层评价小学数学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改革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微探
论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评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