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
2021-10-08彭荣华
彭荣华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学到最基础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在数学课堂上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以及强化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以及提问.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一、目前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存在的問题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中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学生正处于高中教育阶段,许多学科的压力导致学生上课时不能去专注地听讲,以至于在课堂上许多学生走神、打盹,导致了数学水平的下降,还有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不强,于是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半途而废,放弃学习高中数学,这就进一步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探究能力不高,不利于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二)形式化严重
在高中教育阶段,许多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有了变化,更多学生认为学习高中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有的教师形式化的教育理念也比较严重,对课堂教学没有进行积极的改革以及创新,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下降.而形式化的教育往往偏重于注重成绩,如果学生的数学成绩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就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导致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时,心理压力增大.
(三)课堂氛围严肃
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灌输硬性的理论知识,缺乏有效的互动,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学习压力增大,以至于让学生认为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是一种煎熬,也导致了学生有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不敢与他人积极互动,也不敢向教师发出提问,而没有进行有效的提问,就不会使自己的疑惑得到解答,从而加重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心理负担.
(四)学生学习信念不足
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压力是很大的,以至于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认识不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导致了学生认为数学就是一门需要单纯提高成绩的理论学科,这就与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目的背道而驰.除此之外,许多偏科较为严重的学生把数学课堂变成了自由的自习时间,在数学课堂上学习其他学科而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于是学生慢慢地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导致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二、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积极性
首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理论知识的关键,从而对高中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能使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中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愿意自主地参与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最后,进行有效提问,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热情,使学生树立学习高中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内容更加深刻,促进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
(二)改善传统的课堂氛围
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能够改善传统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明白学习高中数学的目的是什么,同时也使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的独特魅力,从而改善了传统的课堂氛围,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更加牢固,从而使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更为高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以及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改善高中课堂的学习氛围,还能使学生在进行高中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时更加得心应手.同时,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三)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心理也呈一定的封闭状态.而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能够活跃学生学习数学的气氛,同时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遇到不会的数学问题时,可以积极大胆地向教师提问,降低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压力.在有效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也会认识到自己是学习高中数学的主体,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高中数学的自信心,对数学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学习高中数学的效率.
(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能够改善数学在学生心中的传统印象,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使学生也了解到高中数学与生活之间紧密的联系,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养成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在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下,还能够提高学生与其他同学的交流频率,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也能够把他人优秀的数学思维借鉴到自己的数学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三、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的具体策略
(一)增强问题的趣味性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论比较严谨,而且数学知识在公式上拥有大量的数学符号,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比较高,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还有待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善数学问题,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使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从抽象变得具象,同时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掌握数学理论知识.[1]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应用提问,在应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班级中开朗的学生的名字引入数学问题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探索欲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知识的时候,情绪分外高涨,从而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质量.
(二)设计思维发散的课堂问题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于是在课堂上的提问方式也比较单一,这就导致了课堂上的气氛严肃,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改善课堂氛围时,应该设计思维发散的数学问题,感染学生进行回答问题的情绪,同时也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对数学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回答问题的习惯.[2]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课堂问题向课外拓展,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不局限于数学教材内容中,而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这一节课的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重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教师也可以与学生的地位进行互换,让学生给教师提出问题,然后由教师来给学生仔细分析解答,让学生认识到解决数学问题注重的不只是结果,还有解题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自主提高学习高中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