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厨师对食物要有敬畏之心

2021-10-08子芊

当代工人 2021年6期
关键词:鱼骨刘强厨师

子芊

小镇“厨二代”

看过《红楼梦》的人,可能都会对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中的一幕记忆犹新,当时刘姥姥吃了一口茄鲞,愣是没吃出茄子味儿来:别哄我了,这哪儿有茄子味儿啊!于是,连忙讨教做法,凤姐儿说得很全:“你把才下来的茄子皮削了,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和香菌、蘑菇、新笋、五香豆腐干、各色的干果子切成丁子,用鸡汤煨了,拿香油一收,再用糟油一拌,盛在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用现炒的鸡爪子肉一拌就好了。”

得知自己吃的那一口竟是这么讲究做下来的,刘姥姥摇头吐舌说:“倒要多少只鸡配它,怪道这个味儿。”

《红楼梦》这部经典,不同的人会看出不同的东西,大厨和吃货的视线自然是聚焦在里面各种珍馐美味上,一道道让人垂涎的美食,完全可以撑起个“红楼菜系”。

现实生活中,有一位叫刘强的85后对“红楼菜系”进行了复刻,还拍了视频,将“红楼梦”里的菜按照现代人的饮食习惯烹饪出来,并用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让大家能通过一道菜去了解它背后的历史渊源和典故。

刘强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镇,他的父亲是一名厨师。在刘强的记忆中,小时候哪家有喜事,父亲都会被请去做菜,每回父亲去帮厨,都会给他带些好吃的,像炸肉丸或者炸红薯什么的,刘强到现在还能清楚地记得满嘴的香酥。当时谁也不知道,这些小小的幸福,已经在小家伙儿心里埋下了当厨师的种子。

15岁那年,他和许多同村小伙伴一样,放弃学业来到了县城。那是一个叛逆的年纪,但刘强辍学并不是叛逆的行为。“一个人要发展,要么有渊博的知识,要么有过硬的手艺。我家境一般,学习成绩一般,那就早点儿学门手艺吧。”刘强说。

父亲第一个反对,但刘强执意要走。带着姥姥悄悄塞给他的20元钱,刘强来到县城亲戚家的酒店,當起了杂工学徒。学徒的日子总是苦的,他每天扫地、洗碗、端盘子,没钱租房子,就直接睡在店里,两条板凳当床,盖一条又薄又旧的被子。

那时的刘强,经常要到凌晨一点才能躺下,每天都是早上5点多就起床,把第二天的熟食做出来,厨房里的师傅看这个小伙子能吃苦,就都愿意多教他一些。

“我个性就是这样,要么干脆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咬牙坚持下去。”在酒店干了10个多月,他的基本功打得很扎实,就壮着胆子去应聘了一家大酒店,专门学切菜。“三分勺工,七分刀工”,刘强是个挺有头脑的年轻人,他知道一个优秀的厨师,熟练的刀工是必备的技能,那就专门练这个吧!

学了一年多的切菜后,刘强开始跟着大师傅学习完成一道道菜品,让师傅意外的是,刘强上手很快,很短时间内东北菜就基本都会做了,工资也涨了两倍。

鲁菜大师的弟子

只会做东北菜,不是刘强的终点。一次偶然机会,他得知广州一家酒楼招厨师,老板是东北人,刘强心动了。要知道,20世纪90年代末,粤菜在美食江湖上占据着数一数二的地位,刘强决定去广州闯荡。

不到一年的工夫,刘强就凭着机灵劲儿和东北菜的基本功,学会了做粤菜。学成后,刘强带着手艺回到东北,自己开了家小饭馆。因为他做的菜好吃,生意不错,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去300多道菜。

凭本事赚钱,刘强感觉非常踏实,只是后来饭馆遭遇拆迁,生意没了。他辗转到广东承包了一家饭店的厨房,20出头儿,月入过万,刘强超过了很多当初带自己的师傅。

一次,刘强回东北,前老板要他回去掌勺。他把学到的粤菜技巧和东北菜融合到一起,很快就成为酒店里最高的厨师长。

年纪轻轻就在行业里混出了名堂,刘强难免有点儿“飘”。还好,他遇到了贵人。

2009年冬天,刘强参加了一个培训课程。每天早9点钟开讲,他7点多就到教室了,抢先坐在第一排固定的位置上。中午也不去吃饭,叫同事帮忙带两个馒头。因为,培训的讲师是在央视厨艺比赛节目《满汉全席》里看见过的鲁菜大师高炳义,他怕来晚了,或者稍微走开一会儿,座位就被人占去了。

两天后,高炳义对这个执拗的小伙子有了很好的印象,就给他留了电话。刘强与高炳义的师徒情,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种种机缘巧合,刘强最终拜师高炳义。对于刘强,高炳义的要求相当严苛。有一次,高炳义教刘强做鱼骨。鱼骨是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名贵菜肴,如今只出现在高档的宴会上。干的鱼骨硬如石头,要严控做法和时间,才能将其腥味、臭味、异味去除,得到半透明、如同软冰的形态和软糯的口感。

高炳义反复叮嘱,鱼骨要发5天5夜,泡和蒸的手法各占一半。然而,刘强没耐心等5天5夜,就少发了一天一夜,结果做出来的鱼骨就是不行。这让高炳义大动肝火,还拍起了桌子:“年轻人,不要觉得自己很在行,研究厨艺,必须有三心,用心、细心、耐心,一点儿马虎不得!”

那次经历,让刘强明白要想做好一道菜,除做法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厨师这个职业有敬畏之心,并付出真诚,因为菜肴是会回应做菜人的。

自那之后,刘强对于每一道经手的菜肴都会付出百分之百的耐心和细心。如今的刘强,擅长鲁菜、粤菜、宫廷菜、国宴菜、东北菜的制作,师傅的教导功不可没。

爷俩儿好菜

让很多厨界同行对刘强刮目相看的是,他成功主持了北京大学团餐标准化建设项目。

2011年4月,中国烹饪协会主导发起了北京大学“中餐团餐标准化探索项目”。高炳义带领20多位优秀的烹饪大师进驻北京大学。团餐烹饪条件与专业厨房很不一样,一道宫保鸡丁,都能成为技术瓶颈,而刘强总能找到办法成功破局。那段时间,他每天都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并注意调节团队的工作状态。

看到刘强的表现,高炳义全身退出,将整个项目完全交由他主导。8个多月后,刘强带领团队交出这样一份答卷:深度挖掘北京大学百年经典菜肴,并潜心研发适合当今团餐饮食需求的品种,共计热菜、凉菜、面点等1234个品种,最终完成投料标准化数据、制作流程分解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版了《团餐食谱1234》。

27岁的刘强,也凭借这个项目拿下了中餐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成为刘强厨师生涯的又一个新起点。

这几年,刘强在业内越来越有名气,年纪轻轻就在全国收了上百个徒弟,还被外交部派到美国、法国、阿联酋、印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比赛和厨艺表演。“那其实是美食外交。我们是在身体力行地展示和传播中国烹饪文化,拉近中国与各国的关系。因为美食是无国界的,美食能将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联系起来。”

如今,贴在刘强身上的标签和身份很多,注册中国烹饪大师、注册国家级裁判员、世界厨师联合会国际裁判、《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发布总厨师长、TD?味学元素工作室创始人……他在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中灵活切换。虽然荣誉傍身,但他和只关心为餐馆做了多少个爆款、创造了多少利润的厨师,完全不一样。

2020年初疫情暴发,老百姓减少了在外用餐,越来越多人在家下厨。刘强意识到,这可能是对家庭烹饪教学的一次大好机遇。于是,他和师傅高炳义在抖音上注册了“爷俩儿好菜”账号,让老百姓感受藏在烟火气背后的一道道家常美味。

视频里,刘强动手烹饪,高炳义讲解操作技巧或背后的故事,二人好似相声里的捧哏与逗哏,默契无限。看似朴实无华的家常菜教学视频,短短半年就收获了超过500万的粉丝。

有人提议说,短视频要吸引眼球、要上天入地、要有争议性……这样的想法被“爷俩儿”否决了。“不搞一些花里胡哨、博眼球的东西,我们就想踏踏实实的、接地气,跟老百姓交朋友。”这是“爷俩儿”的共识,也是他们视频中透露出简单、舒服、不造作的原因。

“对待每一道菜,不仅仅是做菜那么简单,厨艺、厨德、坚持、心态都很重要。”刘强相信,只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时间会消除一切关于“太帅、太年轻”的质疑。

猜你喜欢

鱼骨刘强厨师
刘强画廊
蚁工
幸福晚年“拼”出来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小厨师菜卜头
粗心的厨师
刘强作品
惹怒了一根“鱼骨”
刘强作品
刘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