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逐光,照明行业行策
2021-10-08邹黎
邹黎
从白炽灯到节能灯再到LED,从单一照明到兼具节能环保,从简单操控到远程智联……照明行业的“逐光”路径愈发倚重技术含量。并且,虽然我国是全球照明产业链的中心,产业规模惊人,拥有完备的产业集群与完善的产业链布局,数字化、智能化推进也取得不俗成绩,但仍存在价格战泛滥、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行业利润率已经连续多年呈负增长态势,想要推进高质发展需得针对市场痛点、难点有所应变。
细分赛道急速扩展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照明全行业实现营收入约328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8%;其中外销188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8.5%,延续近年来的强劲增长势头,内销约为140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8.7%,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今年1-7月,全国照明制造业主要产品中,灯具及照明装置完成产量29.7亿套(台、个),同比增长33.8%;全国规模以上照明器具制造企业营业收入2023.6亿元,同比增长21.8%;实现利润总额107.8亿元,同比增长23.1%。
虽然是典型的深供应链行业,配套板块涵盖原材料、元器件、电源、机械配件、光学部件、生产和检测设备、检测认证及信息服务等,颇显复杂,但照明行业同时也是毫无疑问的刚需领域,前景广阔,高品质照明消费需求稳步增长,智能照明、健康照明、工业照明、教育照明等细分赛道纷纷迎来爆发。业界人士对照明行业的下一步发展保持乐观,“照明行业的新十年将激发更多不同的市场需求,多种多样的跨界融合令照明有了更多颠覆式的应用,包括互联网+、新零售、以需定产、智慧城市、健康照明等新概念诞生,未来照明及LED行业大有可为。”
健康照明方面,除了涉及光效、节能、成本的基本要求,光健康、光品质、光环境安全、光生物安全等构成了健康照明的新标准,照明企业通过设计方案与控制技术的精制满足不同群体对不同场景、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健康照明需求。工业照明方面应用环境更趋复杂,照明设备需要具备防爆、防腐、防水、耐高低温、抗电磁干扰、防强震动等特殊性能要求,随着对标准化工厂、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的进一步要求,工业照明市场持续扩容,我国在该细分领域的产品制造能力与出口量位居全球首位。景观照明也是为业界看好的细分赛道之一,景观照明市场以每年新增100亿的速度扩张,北京照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城市规划学会视觉与色彩研究中心主任常志刚在其《照明赋能文化旅游产业——从故宫和大兴机场夜景谈起》的主题演讲报告中指出,“灯具作为城市肌肤的神经元末梢具备了成为物联网终端的基本功能,准确的文化定位和对智慧照明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度的把控,能够实现用灯光触摸历史,凸显历史文化价值,强化城市特色,展示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之关系。”
夯实智慧照明生态
当前,照明产品可联、可控、可调的智能化升级已延展至诸多场景,智慧照明正迅速取代傳统照明,为我们重新展现光的价值。智能家居所带来的智能化科技感生活为消费群体所喜爱,智慧照明则是智能家居矩阵中容易被消费者接纳的分支系统与重要元素。2020年全球智慧照明市场规模为108.5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46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4%,市场前景广被看好。据IDC预测,我国智能照明领域2021年内市场增长速度将超过90%。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照明学会半导体照明技术与应用专委会主任唐国庆曾表示,“2021年会是智能照明爆发的元年。理由有三:一是新时代呼唤新照明,而智能恰恰是最大特征;二是人民对美好灯光的迭代需求,因需照明将成为必须;三是科学技术的日趋成熟,加之多界融合,成就了智能照明。”
智慧照明的发展逻辑非常清晰,即根据人体昼夜节律和即时需求,通过明、暗调控为消费者提供舒适的光照环境。众多照明企业敏锐地意识到,智能是手段,健康是目的,低碳是要求,“智能+健康+低碳”是企业逐鹿未来的必行之道。从单品开关简单控制,到细分场景智能照明方案,再到嵌入全屋智能家居系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
越来越多的照明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及家居企业合作,在其搭建的家居设备平台上导入合规、通用的智能模块,与其他家居设备实现交互,并有企业尝试以智慧照明为入口布局全屋智能。在欧普照明副总裁马志伟看来,“光的本质,就是连接万物,这与当今生态互联化趋势步调一致。在如今数字化时代浪潮下,欧普照明始终以开放合作、互联互通的前瞻性目光进行布局,积极与智能领域企业谋求合作,完善智能家居产品矩阵、实现产品之间的智能互联,共同构筑健康的智能家居生态圈。”
智慧城市建设与智能家居的普及让智慧照明保持了持续的较高增长,日益增长的办公、零售和娱乐商业建筑也有利智慧照明的大力拓展。或许在不远的未来,将出现以设计精准、环境亲和、以自适应能力提供健康光环境的智慧化低碳照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