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冷”镜头如何拍出“暖”新闻

2021-10-08赵耀东

新闻爱好者 2021年9期
关键词:镜头新闻融媒体时代

赵耀东

【摘要】融媒体时代,摄影人如何将“冷”镜头对准火热的生活,拍摄出充满正能量的“暖”新闻,这需要考验摄影人对生活、对群众的真心、爱心和热心。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冷”镜头;“暖”新闻

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摄影家。作为地方党报《焦作日报》的摄影记者,如何发挥自己的专长,拍出满满正能量的“暖”新闻,不仅考验摄影记者的拍摄技巧,更多考验的是他们对生活、对群众的真心、爱心、热心。唯有摄影人充满真心、爱心、热心,新闻图片才能转化为光与影的永恒。

一、用真心演绎人间大爱

摄影是一门光与影的艺术,更是一门唯有用真心才能拍出有生命力的艺术。拍摄图片,重点在人,难点也在人。特别是拍摄具有时代意义的人物画面时,摄影人不用真心是拍摄不出“暖”新闻图片的。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不但激起了我们共同应对挑战的信心,更激发了我们发自内心的大爱。白衣天使面对失去生命的危险逆行出征,作为摄影人,就要用真心去拍摄他们,用大爱去拍摄他们,让“暖”新闻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在武汉展开了一场舍生忘死挽救生命的大决战。危急关头,怀川儿女有召必应。2月2日,来自焦作市人民医院、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焦煤集团中央医院的14名经验丰富、业务过硬的精兵强将,受命驰援武汉。医疗队的主战场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该院区收治的全是重症患者,生与死的搏斗每天都在这里上演。脸被口罩勒到流血,手被汗水浸到泛白,仍倾尽全力投入战斗,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希望留给患者,用生命守护生命。3月25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封区清零。焦作医疗队医疗组圆满完成了“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救治任务,取得了收治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医护工作零投诉的骄人战绩,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立下了“焦作战功”。

对于这些胸怀大爱的白衣天使,我们只能用最真诚的爱去记录他们、表现他们、赞扬他们。

2020年3月30日是英雄们归来的日子。为了欢迎英雄凯旋,焦作市委、市政府精心组织了一个欢迎仪式。为了报道好这次活动,焦作日报社精心组织,使出浑身解数,全媒体阵容出战。新郑国际机场、焦郑高速焦作出口、焦作市会议中心欢迎仪式现场都安排了全媒体记者。

3月31日,《焦作日报》以《英雄归来——致敬焦作援鄂医疗卫生队》为题,用4个整版记录了这一历史性事件。每一个版面,每一篇文章,都有摄影人的付出。尤其是当天第四版更是以《白衣执甲慷慨赴荆楚〓春暖花开荣耀归故里》为题,整版报道了欢迎焦作援鄂医疗队队员们的精彩画面。这次报道,《焦作日报》摄影记者用饱满的热情,大爱的镜头,拍摄了1000张图片,记录了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历史瞬间,让受众也感受到暖暖的温情。可以说,暖新闻最暖心,也最能触动人的心灵。

二、用爱心传递社会温暖

生活中并不缺少爱,缺少的只是一双有爱心的新闻眼。作为一个摄影人,我们只有心中有大爱,才能把充满爱心的故事拍摄出来,才能传递温暖。在突发新闻事件中,我们报道的不仅仅是事实真相,更应该关注人性的光辉,关心人们之间相互的爱。

《突发!焦作两岁男孩生命垂危,他们齐力出手变身大英雄!》也是焦作日报摄影记者用爱心拍摄的“暖”新闻。

2018年11月2日11时46分,摄影记者从焦作日报社出来,驱车刚刚右转驶入人民路,就见一位不知所措的母亲怀抱孩子站在路边的轿车旁,一边呼喊着,一边掐孩子人中,一旁还有两位男同志在帮忙打120。

有情况,记者急忙停车上前。只见这位母亲怀中的男孩两三岁的样子,全身不停地抽搐,双眼斜视发直,意识已经丧失。危险,一秒钟也不能耽误!曾在医院工作过的摄影记者当即提出建议:不能等,立刻去医院!在场的几位路人和巡逻至此的交警紧急商量拿出意见:警车开道,一人驾驶孩子母亲的轿车,其他人同车护送。此时,正值下班高峰时段,交警迅速拉响警笛,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展开了一场生与死的极速接力大营救。

11时51分,警车行驶到半路上,迎面与接诊的救护车相遇,医护人员将孩子转移到救护车上。此时,后方医院已做好一切抢救准备,道路上的机动车和行人听到警笛声也纷纷主动避让。11时58分,救护车顺利抵达医院,医护人员立刻将孩子送进抢救室。孩子得救了,孩子的母亲激动万分:“感谢所有帮助我孩子的好心人!”

回到家中,记者顾不上吃饭,立马将拍摄的生死大营救短视频和图片传送到报社。《焦作日报》新媒体马上在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进行了推送。第二天,《焦作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了记者采写拍摄的题为《生死时速》的文章,编辑部并配发评论《生死接力营救彰显城市温度》。

有温度的新闻,才让感动常在。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以《緊急关头,才知道超人真的存在!》为题,报道了全国各地发生的救助儿童事件,其中包括11月2日发生在焦作市的9分钟内众人爱心接力送儿童就医事件。该报道阅读量破千万人次。

2019年2月23日,市民李女士给《焦作日报》报料,她路过世纪路与迎宾路交叉口时,看到路中间发生一起车祸,一辆救护车被撞,车上还有病人,并将其拍了下来。得到消息后,记者立即进行了采访。很快,《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新闻《全城扩散!焦作一救护车被撞“人仰马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命悬一线接下来的故事……》,当天,该报道阅读量破2万人次。

2月25日,《焦作日报》又以文配图的方式刊发全媒体记者采写拍摄的题为《救护车被撞翻病人遇险众人争分夺秒合力相救》的新闻。

2月26日,新华社客户端在首页“你很了不起2019”短视频栏目中,推荐了《焦作日报》的短视频,标题为《清障车变身英雄联盟!帅》。仅仅一天,该短视频浏览量为149746人次。2月27日,新华社官方微博新华视点在《为你点个赞》栏目中,又以《帅气!救护车侧翻群众变身英雄联盟合力救人》为题,图文并茂地报道了这一暖心事件。仅当天,阅读量就达8.3万人次。

3月1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以《致敬身边的英雄!救护车侧翻,他们用清障车救人》为题又报道了这条暖新闻。仅一天时间,该条新闻阅读量突破千万,点赞20973个,评论1999条。

三、用热心播撒温暖阳光

去思想之矫饰,还生命之自然,在光怪陆离的大喧闹、大事件中,用光圈艺术捕捉生命最宁静的片段,这是摄影人的艺术理想,也是摄影人应有的追求。能否拍出震撼心灵的照片,关键是你离事实真相有多远,离普通百姓有多远。摄影人需要表达生命的魅力,需要拍出人性的光辉,更需要摄影人的热心。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个催人泪下的感人画面:两个老态龙钟的老人,步履蹒跚。过马路时,他们将双方互相“捆绑”在一起,白发老翁抱着行动不便的老伴缓慢地从我们眼前走过。夕阳西沉,晚霞满天,这位瘦弱老翁的身影却愈显高大,人世间相濡以沫、生死相依的真实感受油然而生。

2015年7月15日,《焦作日报》视觉新闻版以《“捆绑夫妻”,相濡以沫的爱》为题,对在十字路口抱着腿脚不便的老伴过马路的故事进行了报道。这幅抱着老伴过马路精彩瞬间的照片,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老翁顿怀恩搂抱着妻子过马路,殊不知,顿怀恩也是疾病缠身,双膝关节疼痛难忍。这对“捆绑”夫妻,身上捆绑着好几根布绳子,有用来捆绑两人的、有用来提腿用力的,还有用来背小凳子的绳子。

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记者被深深打动了。这满满的正能量难道不是我们社会需要弘扬的吗?记者跟随老人一天,用镜头记录了这对夫妻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生活片段。

“捆绑夫妻”的纯美故事见报后,焦作日报官方微博又进行了推送。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持续“发酵”,引起了网民围观点赞。网友偶遇留言:“太感人了,患难真情!”网友琪琪留言:“这就是爱,一种相濡以沫的爱!”

在认知多元化、信息快餐时代,“暖”新闻不仅没有被冷落,反而不断受到受众追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暖”新闻慰藉心灵、促人向上。近年来,《焦作日报》刊发了不少这样对普通人的生活予以关注的暖图片。图片新闻《无情的车祸》,讲述的是一场无情的车祸,夺去了年幼孩子的生命,亲人们搂抱着逝去的生命,哭喊得撕心裂肺……在现场的记者痛感生命的脆弱,痛恨车祸的无情,在无限的惋惜中,举起了照相机。照片背后是对生命的无限感慨,震撼人心。后来,这张照片获得了中国第九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优秀奖。

在图片新闻《以不屈的斗志与命运抗争》中,参加焦作市残运会的肢残运动员李荣康,在泳池边奋力撑起仅剩下二分之一的身体,面露坚毅的笑容。图片新闻《看耄耋姐妹跨省相逢 喜民生关怀成就传奇》,讲述的是70年前被拐卖到安徽的温县武德镇的闫小改,寻找已经90岁高龄的姐姐闫秀英。记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联系,最终促成两个耄耋姐妹得以重逢。

这些摄影作品雖朴实无华,却点中了大家最柔软的情怀。于细微处见人性温暖,于温暖的人性中举起相机。拍摄“暖”新闻,是摄影记者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更是对待职业的一种操守。

在一次采访中,摄影记者了解到武陟县西陶镇一位农妇身上长了一个大约20公斤的肿瘤,但因家庭贫困多年来无法治疗。摄影记者便伸出援手,募集善款5万余元,在焦作市妇联、市民政局及武陟县民政局的帮助下,使这位农妇顺利完成了手术。

带着温暖的情感,拍摄有温度的照片,记者已将生活与新闻紧紧相连。

(作者为焦作日报社摄影部主任、主任记者,焦作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编校:王志昭

猜你喜欢

镜头新闻融媒体时代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三维场景浏览中建筑造型的特点及镜头运用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用努力化梦为真
立体视频资源存储入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