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满洲省委机关刊《满洲通讯》研究
2021-10-08田雷
田雷
【摘要】《满洲通讯》从1927年12月至1928年11月在沈阳共出15期,是中共东北地方最高党组织——满洲省临时委员会及其改组的满洲省委创办印发的党内出版物。作为东北党组织第一种机关刊,它仿照《中央政治通讯》编辑,伪装封面、秘密发行,是东北党组织按照中央指示办刊的体现。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红色新闻业中罕见的连续出版物,它是这一时期东北人民反帝反奉革命历程的记录者。
【关键词】中共满洲省(临)委;机关刊;《满洲通讯》;《中央政治通讯》
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及时制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方针,改变了大革命失败后国内革命运动的低潮情形,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会后,中央派出干部分赴各地加强组织建设,恢复建立秘密交通网。8月21日,中央发出通告,要求各地党组织恢复和加强宣传鼓动工作,筹办党内出版物和面向党外的报刊。其后,中央在上海新办党刊《布尔塞维克》,《中国青年》由武汉迁上海出版,《满洲通讯》在此背景下诞生。
一、《满洲通讯》的创办历程
1927年10月14日,肩负组建东北地区统一党组织任务的陈为人到达沈阳;24日,“满洲各地活动同志大会”在哈尔滨召开,宣告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的成立,陈为人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机关设在沈阳。中共满洲省临委指明新形势下革命工作的方向,让东北各地党员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此前,在奉张当局破坏下,东北各地党组织所办报刊全部停刊,而《满洲通讯》的创办让东北地区红色新闻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2月1日,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机关刊《满洲通讯》在沈阳创刊,陈为人亲自主编,是32开的党内出版物,内容包括“发刊词、决议、省委政治报告、省委临字通告壹号”,印刷和发行方面“每月出一期,因种种困难暂用油印,每期每支部发一份,如以后能改用铅印每一同志当发一份”。[1]1928年3月,省临委计划它“每月出二期”,[2]但未实现;9月,省临委改为省委,《满洲通讯》即为省委机关刊。
《满洲通讯》刊期不定,从1927年12月至1928年11月共出15期;其中,1927年为2期,1928年为13期。目前可知1927年12月1日出第1期,12月30日出第2期;现存第1-3期合刊标注日期为1928年2月26日,1928年7月24日出第10期,8月出第12期,9月13日出第13期,10月、11月分别出第14、15期。
二、《满洲通讯》的编辑发行
《满洲通讯》仿照《中央政治通讯》编印。1927年9月30日,中央要求各地党组织传阅《中央政治通讯》,刊物到达省委后翻印、再分发至各支部;此外,要求各地党组织的工作决议案、政治通告、讨论报告及自身所办的党内通讯要按期寄给《中央政治通讯》。12月22日,《中央政治通讯》第16期刊载陈为人《关于中共满洲省临委工作情况给中央的报告》,报告中说到:“通告已发出自一号至八号,五日短篇的通讯已发出自一期至五期,满洲的通讯(致中央通讯)已发出自一期至二期,关于指导各地的公函,已发出三十余件。”[3]可见东北党组织与中央秘密交通之通达及《满洲通讯》所出刊期等情况。
伪装封面、秘密发行是这一时期红色报刊的显著特征。《满洲通讯》伪装印行,所用刊名有“周善堂周年报告集”(第8期)、“四书注解”(第9期)、“佛学津梁”(第12期,并标注“佛学研究会印行”)、“上帝之言”(第13期)、“卫生规律”(第14期)、“国文讲义”(第15期)。[4]为避免奉张当局检查,《满洲通讯》由交通员秘密传送至东北各地基层党组织。
三、《满洲通讯》的刊载内容
作为党内刊物,《满洲通讯》发挥了组织系统内通达信息的功能,成为省临委联结中央和东北各地党组织之间的纽带。《发刊词》中说它“(一)公布临委的政策,重要决议及一些政治上、工作上的指示;(二)转载中央或北﹝方﹞局的重要通告;(三)登载各级党部重要的报告,各级同志对党的各种意见”;在效应上,要求“各级同志接到此通讯后务须详加研究与讨论或批评”,“应一致接受与努力奋战,达到满洲工农兵贫民革命在本党所指导之下,迅速成功”。[5]
具体而言,刊载内容一是省临委给中央的报告;二是省临委决议案、通告、告书、公函、党代会文件、工作大纲、工作计划、巡视报告、信件;三是东北各地党组织如哈尔滨市(县)委、东南特委、吉长区(县)委、关东县委、牡丹江支部等的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调查报告。其中,省临委给中央的报告、给东北各地党组织的信件、东北地区三次党代会文件篇幅较大。
(一)省临委给中央的报告
1927年12月所出第1期刊发“武装暴动”报告,号召:“若我们不革命,什么也办不到。我们革命胜利自有一天,同志们努力。”[6]1928年2月所出第4期刊发“满洲的政治经济形势及党的工作情况”;3月所出第5期刊发省临委当年三个月的工作计划,包括组织工作、宣传教育、工农运动、巡视工作;此外,4月所出第7期、7月所出第10期分别刊发政治报告各一份。
(二)省临委巡视员的报告
1928年1月所出第3期刊發南满巡视员“关东州的情势及党的任务”报告,北满巡视员“党在北满各地的工作情况”报告;3月所出第5期刊发“某巡视员”关于“某县社会状况”的调查报告;8月所出第12期刊发“某巡视员”巡视“某农区”的工作报告,并附省临委对此报告的决议。
(三)省临委决议案、函、信件
一是决议案。1928年4月所出第7期刊发省临委对东南特委报告的决议,同月所出第8期刊发省临委关于哈尔滨县委党内问题解决经过的报告,以及标注“只准负责同志看”的《军事工作大纲》。
二是函。1928年2月所出第4期刊发省临委复“某县特支”“冻同志”的函;4月所出第8期刊发省临委对东南特委工作批评意见的公函;5月所出第9期刊发省临委对东南特委匪运、农运工作指示的公函。
三是信件。1927年12月所出第1期刊发省临委回复哈尔滨市委、吉长区委的信;第2期刊发省临委回复牡丹江支部的信。1928年2月所出第4期刊发省临委“常委”复“某同志”的信;3月所出第4期刊发省临委关于某巡视员的报告而致团省委的信。
(四)省(临)委通告
《满洲通讯》共刊发省(临)委“临字通告”35号,其中,第1-31号为省临委通告,第32-35号为省委通告。
一是刊于1927年的通告。如“通告省临委成立”(第1号),关于农运问题(第5号),关于工作报告与工作计划问题的决议(第7号)。
二是刊于1928年的通告。如建立“满洲济难会”的情况与任务(第9号),关于征收党费问题的决议(第12号),“秘密工会章程”(第13号),出版《满洲工农兵》及征稿规定(第14号),关于各地同志来省委接洽工作的规定(第15号),各地工作存在的缺点及解决办法(第16号),反对蒋介石屠杀上海工人一周年之宣传要点(第17号),“为静默死者事”(第18号),“强调刻苦锻炼革命精神”(第19号),“赤色五月”宣传大纲(第20号),反日宣传大纲(第21号),关于开展反日运动工作问题(第22号)等。
(五)东北地区党员代表大会、支部会议文件
一是党员大会文件。1927年12月所出第1期刊发东北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文件,包括《我们在满洲的政纲》《满洲工人运动决议案》《满洲农民运动决议案》。1928年3月所出第5期刊发“满洲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对中央扩大会议决议案之决议;3月所出第6期刊发省临委第二次扩大执行委员会报告与决议;10月所出第14期刊发中共满洲省委第三次代表大会文件,包括《关于接受中共六大决议案的决议》《政治报告》《政治党务决议案》《党务报告》《农民运动决议案》。
二是支部会议文件。1928年8月所出第12期刊发支部会议讨论大纲第8、9号,列出讨论问题数分别为10、8个;9月所出第13期刊发支部会议讨论大纲第1号,列出关于“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任务”的讨论问题6个。
(六)东北各地党组织工作报告、决议案
一是工作报告。1927年12月所出第1期刊发哈尔滨市委、吉长区委当年11月的工作报告;同月所出第2期刊发牡丹江支部关于“农民状况”的调查报告。1928年2月所出第4期刊发“某县特支”关于“社会状况和工作情形”的报告,“某县特支”给省临委的工作报告、工作计划;3月所出第6期刊发关东县委给省临委的工作报告;5月所出第9期刊发东南特委当年三个月的工作报告。
二是决议案。1928年1月所出第3期刊发关东县委决议案,哈尔滨县委组织、宣传、职运、农运新决议案;2月所出第4期刊发吉长县委关于政治、组织、宣传、职运、农运等工作任务的决议案。
四、《满洲通讯》的作用启示
“在新闻舆论工作中,政治方向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性。”[7]作为党内出版物,《满洲通讯》所载内容表明了中央、满洲省(临)委的政治立场,发挥了党刊对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作用。它刊发监督文件、激浊扬清,倡导民主作风、树立典型,增强思想性、实效性、公信力。
(一)凸显党刊特性,发挥导向作用
1928年4月所出第7期刊发关于“满洲的朝鲜农民问题”报告,指出:“朝鲜农民是我们反日的友军,是我们满洲革命的农民的一部分。我们再不能旁观中国的军阀地主和日本帝国主义者去蹂躏朝鲜农民,我们当联合这部分可亲可爱的革命群众,在斧头镰刀交叉的红旗下面,共同作反日运动,作土地革命运动,作夺取政权的斗争。”[8]这期另刊发省临委《告满洲朝鲜农民书》,是《满洲通讯》所载的唯一的“告书”,号召“中韩俄日工农联合起来!打倒中日军阀资产阶级!满洲苏维埃政权万岁!全满洲工农兵解放万岁!”[9]
11月所出第15期刊发《追悼姜朝风同志》,“此文实是东北党刊第一篇人物报道”,[10]也是《满洲通讯》中唯一的人物报道。在纪念“北满工人唯一的革命领袖”时说道:“姜朝风同志死了,满洲的同志们!敌人正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的同志死在敌人手中的又何只(止)姜朝风同志一人。我们无数千百万的工农群众,无一不是敌人的鱼肉,我们要领导工农群众起来,替我们的死者复仇,反抗豪绅、地主、买办军阀、资产阶级的白色恐怖,解放全满洲的工农群众!同志们前进!!!”[11]
(二)反映党员意见,提倡党内民主
1928年2月所出第4期刊发“某同志”于1月29日对省临委负责人的批评信,“某同志”自陈“拿下级党员的态度,所奉献于你的建议”,提到(省委负责人)“对一般同志接触时,似乎是特‘排大架子……由暂时的假定,或者你以前是一位惯于统治黎民的老官,旧日镇压下民的威风,一时难于忘却吧!?”[12]省临委某“常委”在复信中说:“省临委自成立至今,才第一次接到下级同志对上级党委的批评,省常委很热烈的欢迎接受。”原因在于“过去的省临委,同志互相间的批评过少,使负责的同志于不知不觉中,在态度上有不适宜的表现”,最后表示“我们惟有努力的去改正之”[13]。
3月所出第5期刊发“之”同志对省临委决议案的疑问,其中就军工运动、农民运动提出意见,省临委在复信中肯定:“你能对决议案发表意见,这是党内的好現象。”同时建议“之”对决议案的全部内容“作有系统和更深切的研究”。[14]8月所出第12期刊发的“支部讨论大纲第九号”中说:“所有讨论大纲,在支部讨论时只提出问题,不要将答案一并提出,而免先给了暗示,妨害讨论的自由活泼。”[15]从中可见注重党内民主,倡导自由研讨之风。
“政治方向决定着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实践‘为了谁,舆论导向影响着舆论‘走向哪。”[16]作为东北党组织创办印发的第一种机关刊,以“解放全满洲的工农群众”为宗旨的《满洲通讯》传达中央、满洲省(临)委的纲领路线,是东北党组织按照中央指示办刊、进行舆论引导、开展机要工作的体现。虽未实现每月铅印出2期,但它已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红色新闻业中罕见的连续出版物,见证了东北地区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的经过,记录了这一时期东北人民反帝反奉的革命历程。
[本文为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21M691222)、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编号:2050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等.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册[G].沈阳:辽宁美术印刷厂,1988:182.
[2]中央档案馆,等.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册[G].沈阳:辽宁美术印刷厂,1988:366.
[3]中央档案馆,等.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册[G].沈阳:辽宁美术印刷厂,1988:209-210.
[4]刘威.中共满洲省委革命出版物历史评介[J].出版发行研究,2016(7):98.
[5]中央档案馆,等.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册[G].沈阳:辽宁美术印刷厂,1988:182.
[6]中央档案馆,等.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册[G].沈阳:辽宁美术印刷厂,1988:171.
[7]丁柏铨.论“四向”的内涵及相互关系[J].新闻爱好者,2017(7):22.
[8]中央档案馆,等.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册[G].沈阳:辽宁美术印刷厂,1988:17.
[9]中央档案馆,等.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册[G].沈阳:辽宁美术印刷厂,1988:10.
[10]黑龙江日报社新闻志编辑室.东北新闻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196.
[11]中央档案馆,等.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册[G].沈阳:辽宁美术印刷厂,1988:274.
[12]中央档案馆,等.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冊[G].沈阳:辽宁美术印刷厂,1988:308-310.
[13]中央档案馆,等.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册[G].沈阳:辽宁美术印刷厂,1988:306-307.
[14]中央档案馆,等.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册[G].沈阳:辽宁美术印刷厂,1988:385.
[15]中央档案馆,等.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册[G].沈阳:辽宁美术印刷厂,1988:160-161.
[16]丁柏铨.论“四向”的内涵及相互关系[J].新闻爱好者,2017(7):24.
(作者为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
编校:王 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