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封市大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1-10-08毛恒西

长江蔬菜 2021年17期
关键词:杞县大蒜全市

毛恒西

大蒜是开封市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基本具备了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的发展基础,拥有资源禀赋多元、产业形态多元、经营主体多元、产品类型多元、贸易格局多元、政策组合多元的发展条件[1],逐渐形成了“面积较大、冷藏较足、加工较强、出口较旺、科研较好、标准较全、价格保险较厚”的发展态势。2017年,杞县大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全国县域首位[2],获批全国特色食品原料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出口大蒜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特色农产品优秀区等称号;2019年,杞县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榜单;2020年,杞县聘请知名人士肖红设计了大蒜LOGO,杞县苏木乡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大蒜)。开封市大蒜产业进阶、破局、出圈、成势,需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背书,释放产业创造力、分配推动力、流通保障力和消费牵引力,做大做强;需要瞄准全客群(大众型、分众型、小众型)需求,做精做深;需要利用线上线下双轨道、国内国外双循环,做足做活;需要推进产业链升级(装备智能化、产品精深化、业态多样化),提升链条反应(循环畅通、运转高效、反应敏捷),强化品牌效应(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做实做透。

金杞大蒜国际交易市场

1 发展现状

1.1 基地面积较大

据统计,开封市大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7.0 万hm2以上,其中2017-2018年杞县、通许县、祥符区、尉氏县4个主产区的面积分别为4.3万hm2、1.3 万 hm2、1.3 万hm2和0.5 万hm2,4 个主产区的大蒜种植 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7%;2018-2019年杞县、通许县、祥符区、尉氏县4 个主产区的面积分别为4.0 万hm2、1.2 万hm2、1.1 万hm2和0.9 万hm2,占全省面积的47%;2019-2020年杞县、通许县、祥符区、尉氏县4 个主产区的面积分别为4.7 万hm2、1.3 万hm2、1.2 万hm2和1.1 万hm2,占全省面积的61%。

1.2 冷藏较足

据统计,全市大蒜冷藏库近700 座,容量近70 万t,已形成以杞县产业集聚区、苏木乡、邢口乡、裴村店乡、葛岗镇、阳固镇,通许县四所楼镇、竖岗镇,祥符区仇楼镇等为主的冷藏库群。

1.3 加工较强

据统计,全市大蒜加工企业160 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 家、市级龙头企业5 家,年加工量20 多万t,拥有蒜片、蒜米、蒜泥、蒜粉、黑蒜等多品类、多形态产品。

1.4 出口较旺

据统计,目前全市大蒜出口企业共9 家。2018、2019年,全市出口额分别为16 452、36 562 万元;2020年前5 个月,全市出口额12 521 万元。

1.5 科研较好

近年来,建立了中国农业大学开封试验站大蒜研发成果转化基地和杞县教授工作站、开封市大蒜深加工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了河南农业大学牵头、新型经营主体跟进、新型职业农民参与的科技小院,搭建了政产学研用资结合的全方位科技支撑平台,为大蒜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科技基础。

1.6 标准较全

近年来,《地理标志产品 杞县大蒜》《大蒜网络销售服务规范》《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大蒜》以及《电子商务大蒜现货交易 仓储管理规范》等省级地方标准已经批准发布。“河南省大蒜及大蒜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经通过专家论证。

1.7 价格保险较厚

近年来,初步探索了符合实际的“价格保险+产业扶贫”新模式,为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满足脱贫户、边缘户因自然与生物灾害、市场风险、疫情挑战等产生的保险需求积累了实践经验。据统计,全市共承担大蒜价格保险3 997.67 hm2,覆盖贫困户共16 799 户。

2 存在问题

2.1 种植有制约

一是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全市有新型经营主体2 658 个,经营面积仅0.43 万hm2。二是标准化、绿色化程度低。全市存在连作障碍(土壤板、馋、贪、浅、酸、脏等)、“四控不力”(水、肥、药、膜)、品种待提纯复壮等隐患。三是机械化、装备化程度低。全市存在农机农艺融合不充分,“三机不顺”(无机可用、无好机用、有机难用)等短板。

2.2 冷藏加工出口有弱项

大蒜基地

一是冷藏存量不够。全市大蒜上市期集中、议价能力弱,亟待提升冷藏加工能力。二是精深加工分量不足。全市蒜精油、蒜胶囊等高端产品比重低,应对市场分化(新圈层、新偏好)能力不足。三是出口体量不大。据统计,全市出口量近30 万t,仅占全市总产量的1/3。

2.3 信息有脱节

新农具手机、新农活电商、新农资数据发展不平衡,信息有不完备性、非对称性等弊端,受季节、炒作、趋势、疫情等因素影响,生产经营时常出现无序性、盲目性等情况,难以知己知彼、适时适价、分期分批,降低了产品与产业价值,全品类、全触点、全渠道、全场景、全球链、全客群的产销、产销无缝对接模式有待探索。

2.4 品牌有差距

一是地标价值落后。杞县大蒜地标价值仅有50.24 亿元,与金乡大蒜的218.19 亿元、邳州大蒜的141.53 亿元相差甚远[3]。二是品牌有而不响、小而不亮。全市仅有杞县大蒜1 个区域公用品牌,“振兴”大蒜、“渊启”大蒜、“昊硕”大蒜、“雍丘”大蒜、“阿丽拉”黑蒜5 个产品品牌,“鸿昌”大蒜1 个企业品牌。

2.5 标准有缺失

以产品为主线、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的全链标准体系和相关标准综合体待健全,以质量提升为导向的全链标准化基地待建立,以基地为载体的全链标准实施机制待完善,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生产路线图、操作明白纸和风险管控手册的步伐待加快,标准执行力待提升。

2.6 科研有瓶颈

良种育繁创立、加工工艺创新、设备装备创制等方面科研力量较弱、科技含量较低,亟待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供需对接,加速核心关键共性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三跑并存”(跟跑、并跑、领跑),提升产品(高精尖缺、名优特新)同线、同标、同质、同价供给水平。

大蒜采收

3 发展对策

一个推进:持续高效能管理,助力高品质生活,推进大蒜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稳量提质、稳业提效)。

两个提升:提升产品吸引力、影响力、公信力、战斗力和控制力,提升产业预判力、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和持续力。

三个立足:立足基础发展优势(资源禀赋、区位交通、基础设施、民风民俗等),立足集群发展优势(生产集中、资源集约、要素集聚、产业集群、技术集成、功能集合等),立足创新发展优势(体制与机制成型、产品与技术成熟、业态与模式成势等)。

四个坚持:坚持适应性发展原则,在因势制宜(以形势、趋势定方向)、因地制宜(以地理、地缘定类型)、因人制宜(以人群、人文定品位)、因市制宜(以市场定规模)、因时制宜(以时机、时效定结构)、因装制宜(以装备定档次)等层面动心思;坚持整体性发展思路,在产学研推用联谊、财税银保投联动、产加销储运联合、大中小主体联盟、关港铁公网联动等方面做文章;坚持融合性发展理念,在资本赋能、科技赋能、品牌赋能、平台赋能、服务赋能等维度出新招;坚持系统性发展战略,在产地环境、品种种质、投入品管控、储运加工、包装标识和宣传推介(载体与渠道、方法与手段)等环节下功夫。

五个实现:实现“能级更高、结构更优、创新更深、质量更强、动力更足、效率更棒、效益更美、效应更好”的发展目标;实现“环境有检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管理有制度”的发展方式;实现“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的发展路径;实现“零散点状到系统链状再到闭合环状”的发展态势;实现“三产融合”“三链同构”“三跑并存”“三域齐升”(领域一个也不能少、地域一点也不能缺、时域一刻也不能停)、“三装递进”(散装、组装、整装)、“三系结合”(产业体系、生产经营体系、质量体系)、“三品同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三境共护”(优良的自然与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与人文环境、和谐的舆论与营商环境)以及“三效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发展成效。

3.1 定位差异化

以外观(质量、颜色、形状、尺寸、表皮瑕疵)、质地等品相为基础,以风味、口感等品味为灵魂,以安全、健康等品质为核心,以富含蒜素、蒜精油、蒜氨酸、蒜多糖等营养因子、功能成分和活性物质的保健品、饮品、调味品、医药品等品类为筋骨[4],提升研值、颜值、延伸值与衍生值。力争到2025年,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达到20个。

3.2 产业集群化

推进基建共筑、资源共享、链条共建、品牌共创、产品共生、标准共制、规则共商、场景共育、平台共用、市场共荣、风险共担和生态共保,保持地域特质、企业特性、产品特征、产业特色,推进跨界跨域获利,实现“三产融合”“三链同构”“三域齐升”。力争到2025年,全市种植面积达70万亩(4.67万hm2),加工量50万t,冷藏量110万t,出口量50万t。

3.3 生产标准化

强化产品质量控制和特色品质保持,强化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营养品质评价,强化GAP、GMP、GSP 与HACCP、ISO 等规范和管理标准采用、实现全过程TQC,强化产品分类别、质量分等级和价值分层次,强化品牌标识、产地标识和企业标识,强化合格证与追溯码合一。力争到2025年,全市50%以上大蒜产品实现全标准生产、全身份标识、全流程追溯和全覆盖监管。

3.4 加工精深化

一是“专”,原料专、产品专、功能专和服务专;二是“精”,分级精细、分切精细、工艺精细、包装精细、检验检测精细;三是“纯”,萃取纯、分离纯和提炼纯;四是“多”,加工环节多、组合搭配多、产品种类多;五是“长”,产品线长、产业链长;六是“强”,产品功能强、产业实力强[5]。力争到2025年,全市10%以上产品实现精深加工,拓展增值增效深度和功能开发力度。

3.5 运营数智化

加深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集成应用,加力装备“三装递进”,加密“三微一抖”(微博、微信、微视与抖音),加码全渠道(在地、在店、在展、在媒、在线等),加快健全国家信息权威发布制度,把脉时代、把握时机、把控时效,合理调整预期、产能、赛道。力争到2025年,全市20%以上产品实现数智化生产、管理、营销和服务。

3.6 保障统筹化

提供全要素(土地、劳动力、金融、科技、数据)保障政策,扶持鲜品、初加工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与副产品综合利用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产品创新力、产业影响力、产能控制力、产地吸引力、产权保护力,推进“三系结合”“三效兼顾”“三境共护”。力争到2025年,河南大蒜期货交易中心、冷链物流园和国家级大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

大蒜加工产品

猜你喜欢

杞县大蒜全市
种植大蒜要注意啥
杞县未来可期
杞县夜色美
杞县
大蒜养生法
种大蒜
防病抑咳话大蒜
杞县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