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构建对策研究*

2021-10-08刘永忠李军山

中文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价格体系服务项目西医

刘永忠 李军山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

一、独立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构建思路

基于中医理念和特色,尝试构建独立的“一体两翼”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这不仅可以促进中医服务价值回归真实,显著提升广大中医工作者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健康管理的特色优势,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第一,全面梳理当前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相关文献和实践结果,深入研讨当前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存在的问题,探究独立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构成要素[1,2]。

第二,构建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模型。这是独立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主体。以《国家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2012版)为基础,创建包括技术难度系数、风险程度系数以及各权重指标的基准点调整为核心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模型[3,4]。

第三,构建中医医疗服务财政补偿模型和医疗服务考核奖惩模型。这是独立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两大支撑。科学确定投入标准和总量,建立中医医疗服务财政补偿模型;确定独立的中医医疗服务评价标准,完善医疗保险的正向引导作用。构建思路详见图1。

图1 独立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研究逻辑图

二、独立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构建方法

第一,文献法。大量查阅国内外与中医医疗服务价格研究相关的各种文件资料、新闻报道、调查报告、统计资料和学术论著等,初步掌握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形成与因素的理论研究现状[5,6]。

第二,现场调研。深入到中医服务提供机构、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广大患者中间,就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形成中的实际情况开展实地调研,采集第一手数据信息。

第三,经济学分析方法。运用现代经济学成本理论(例如机会成本理论、隐性成本等),构建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模型和中医服务财政投入模型,为各地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调整和财政投入的力度提供方向和参考。

第四,专家访谈法。结合文献法和实证研究的归因分析结果,向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相关专家请教咨询,为中医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确定以及相关政策建议寻求专家支持。

第五,政策研究方法。需结合现阶段施行的中医医疗服务定价政策,从宏观制度层面进行思考,对相关政策建议的可行性、可操作性进行有益探讨[7,8]。

三、独立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构建策略

从一体(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和两翼(中医医疗机构财政投入以及中医医疗服务考核)重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第一,构建独立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模型,夯实独立价格体系的主体和基础;参照《国家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2012),选择确定独立的中医医疗服务技术难度系数和风险程度系数的基准点,为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提供参照根据。《国家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2012)的颁布实施,将技术和风险两大重要因素纳入了项目价格考虑范畴,进而更好地体现了医疗服务价格的内涵,但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的技术和风险系数明显偏低,导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提高幅度远低于西医服务项目提高幅度,中医、西医服务项目价格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中医工作者积极性进一步被抑制。为此,有必要通过构建独立的技术和风险系数基准点,使得中医价格调整幅度不受西医技术和风险系数的影响。同时,要根据中医医疗成本变化、中医医疗机构业务收入结构变化、药占比、中医医疗机构可持续经营情况、群众满意度等多方面因素,设定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指标体系,适时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反映中医医疗服务价值,从而充分调动广大中医药技术人员主观能动性,推动健康中国建设[9]。

第二,建构独立的中医医疗机构财政投入模型,强化财政投入在独立价格体系的经费支撑作用;首先,应全面总结当前中医医疗服务财政补偿现状。中医医疗服务具备简便易廉等优点,物耗成本相对较低,技术劳务价值未得到体现。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采用统一的医务人员工资薪酬标准,中医药服务供给充足。但随着公立医疗机构收入薪酬制度改革,国家财政投入占比逐渐减少,而医疗机构业务收入逐渐成为影响医务人员薪酬的主要因素,中医医疗服务“简便易廉”的优点反而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缺点。为此,应全面梳理当前中医医疗服务财政补偿现状,深入分析财政补偿政策演变和中医医疗服务供给之间内在联系。其次,应针对投入标准不清楚和总量不足等问题,强调提高财政投入的总量和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财政投入总量不足体现在当前财政投入占中医医疗机构收入比例渐次降低,这具有普遍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也面临同样困境。但中医医疗机构还面临长期历史欠账,即中医医疗服务价格长期偏低,中、西医统一的不加区分的财政投入政策,促使广大中医医疗机构不得不提供“性价比”较优的西医医疗服务,进而导致中医医疗机构西医化等社会诟病。为此,应完善财政投入标准,区分中、西医财政投入规范,为中医医疗机构增加中医药服务供给,彻底摆脱西医化困境提供制度保障和技术工具支撑。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医医疗服务财政补偿模型。财政补偿模型应充分考虑中医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的所有相关因素。既要考虑到中医医疗服务当前收费价格,又要考虑到财政投入历史欠账,同时,还要考量中医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传承弘扬中医院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保中医医疗服务财政保障有力合理[10,11]。

第三,建立健全独立中医医疗服务质量考核标准,发挥医疗保险对独立价格体系的正面引导作用;中医医疗服务接诊对象多为西医诊疗效果较差的所谓疑难杂症患者、西医术后康复阶段病人,其治愈标准和西医显然有所区别,强行施行同样考核标准,不仅不科学,也不利于中医发挥其特色优势,因而非常有必要执行有区别的医疗服务质量考核标准。中医医疗服务考核标准,不仅影响中医服务质量和数量,也影响中医服务收入,因而间接影响了中医医疗服务实际补偿价格。为此,独立的中医医疗服务质量考核标准,理应是独立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统的加大中医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和比例外,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构建独立的中医医疗服务评价标准体系,变革基于西医理念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尝试提出应采用按疗效支付的中医医疗保险支付方式[12]。

猜你喜欢

价格体系服务项目西医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和落实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
关于“双十一”网购狂欢节的分析和讨论
基于互联网地图语言的实时路况信息服务项目探析
伊朗工程服务项目的合同关闭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农产品价格体系与流通模式研究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