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规划背景下郑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2021-10-08

南方农机 2021年18期
关键词:郑州十四五都市

江 东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1 研究背景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都市农业是城市食品的重要来源和渠道,其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在区域发展中,尤其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核心产业,注重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对促进都市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国家各级政府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也都对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部署。

2021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规划,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发展指明了道路。郑州市“十四五”规划细化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努力打造郑州都市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其都市现代农业是全省的榜样和标杆,郑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体现着全省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因此,只有做好“十四五”规划背景下郑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科学测定出郑州都市农业发展水平及所处发展阶段,探究郑州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都市农业发达地区存在的差距,才能制订出切实有效的对策与路径,确保郑州的都市现代农业领跑全省,保障省会城市的农产品供应,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的伟大目标。

2 都市现代农业研究现状

为保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测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项目组按照学术文献检索法要求,采用中国知网的检索模式,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为关键词,梳理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测定的有关文章,共计37篇。其中,学术期刊文章21篇,占比最大,高达56.76%,学位论文11篇,会议论文1篇,媒体报道3篇,政府公报1篇。通过检索发现中国知网中关于都市现代农业的研究数量不多,且多集中在学术期刊和硕士学位论文中。另外,通过检索可知,学界关于都市现代农业的概念大概形成于2015年,在2015年之前多将其概念界定为都市型现代农业或都市农业,与现在所采用的都市现代农业概念略有区别,但内涵基本一致。因此,可按照时间维度将对都市现代农业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即都市农业时期和都市现代农业时期,其时间范围分别为2004—2015年和2015年至今。

2.1 研究共性

大多数学者针对都市现代农业的研究从省级层面或一线发达城市出发,对于新一线城市或一般省会城市的都市现代农业研究较少。另外,多数学者聚焦于都市农业的概念、功能等基础理论展开研究。顾吾浩、陈雪娇对都市农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研究。陈巧云、刘跃亭和陈雪娇立足郑州发展实际,提出了郑州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与方向。顾吾浩认为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汇聚了城市发展需求并集都市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1]。陈雪娇认为都市农业产生于城市化集中和工业较发达区域,且具备集约化、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等鲜明的现代农业特征。同时指出郑州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明确都市农业的定位,科学规划布局,并加强融资等[2]。陈巧云、刘跃亭立足于郑州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科技投入、聚焦新发展模式等针对性举措[3]。

2.2 研究差异性

其他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都市农业进行了探究,在都市现代农业研究中融入了定量分析。李彦普从都市农业功能角度出发,探究了适合郑州都市农业发展的模式[4]。高春雨、邱建军等则从实证研究角度,采用农业产出水平、生态保障水平等指标,借助多指标综合评定法,评定了郑州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以期为郑州都市农业发展选定适合的模式[5]。

2.3 测定方法

通过文献梳理可知,多数学者在进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或测定时采用综合指标法,通过多个指标综合全面反映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但指标选择侧重点有所差异。少数学者则采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或耦合模型法,较为科学地对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定,在评价深度和研究框架上略区别于综合指标法。项目组为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根据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等研究原则拟采用综合指标法评价郑州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推进郑州都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3 郑州都市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3.1 郑州都市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关于都市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各个学者分别选择了不同的角度。经对相关学者展开研究使用的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不难发现,虽然指标设定角度不同,但一些指标的选择具有趋同性。如多数学者都选择了农业产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农产品产量、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森林覆盖率、城市化率等有效评价指标。因此,项目组对于都市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是在中国现代都市农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吴方卫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6],按照“十四五”规划发展要求,参考国家农业农村部的农业现代化相关标准进行构建的,具体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2 郑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测定

表1共计涵盖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分别从农产品产出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农业生态保护水平、政府资金支持力度6个方面对郑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进行评价测定。

3.2.1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标评价情况

根据表1的分析可知,一级指标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指标、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标、政府资金支持力度指标均已达到农业现代化要求。其中涵盖的二级指标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高出现代化标准2个百分点;农业综合机械化率高出现代化标准2.5个百分点、农村互联网普及率高出现代化标准9个百分点;农林水事务支出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出现代化标准38.67个百分点、单位农业增加值的信贷资金投入比高出现代化标准0.98个百分点。

为进行深入对比,课题组将15个新一线城市2019年的居民恩格尔系数进行对比,以进一步探究郑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根据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的研究界定,恩格尔系数在30%~40%为现代化阶段,低于30%为最富裕阶段。如图1所示,郑州的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3.2%,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意味着郑州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相对富裕阶段,在基本物质需求之外,也越来越注重发展需求。

图1 2019年新一线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对比情况

3.2.2 未完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标评价情况

根据以上3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析可知,郑州都市农业现代水平总体上仅有40%达到了农业现代化的标准要求,还有60%较为重要的指标尚未完全达到都市农业现代化的标准要求,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产出水平、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农业生态保护水平等一级指标。但根据二级指标整体实现率来看,郑州都市现代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完成度已达到68.75%,仅剩余5个指标与农业现代化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在分析过程中,一般将差额在1以内的视为差距较小,差额大于1的视为差距较大。由表1可知,在郑州都市现代农业未实现的现代化指标中,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土地产出率、农药施用强度3个指标与现代化标准差距较小,容易在“十四五”发展期间迅速赶超;而人均农业产值、化肥施用强度指标与现代化标准差距较大,其中人均农业产值指标与标准差距最大,差额超过7 000,需要加大重视力度、研判力度,制订出有效举措,完成“十四五”规划中郑州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

4 结语

根据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征和“十四五”规划郑州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与要求,课题组构建起新的郑州都市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国家农业农村部的农业现代化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评价。评价分析发现:郑州都市现代农业二级指标中68.75%已达到现代化标准的要求,还有31.25%的指标未能达到现代化标准,郑州都市农业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未实现的指标中有3/5与标准差距在1以内,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赶超;未实现的指标中有2/5与标准差距较大,尤其是人均农业产值与化肥施用强度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政府农业部门要加强研判,找到科学的发展路径,为推进“十四五”郑州都市农业现代化进程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郑州十四五都市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郑州麦飘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穿越水上都市
郑州外国语学校
威尼斯:水上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