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糜烂性脓疱性皮病1例
2021-10-08朱亚刚邓丽钧吴瑞斌陆振中
朱亚刚, 邓丽钧, 吴瑞斌, 陆振中
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 苏州市吴中区皮肤病防治所,江苏 苏州 21512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82岁,因右侧头皮颞部反复出现红斑、脓疱、糜烂、结痂3个月,于2020年1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侧头皮部出现片状红斑,表面散在分布针尖大小脓疱,逐渐增多,融合成片,形成片状糜烂,结痂面,向周围扩大,反复发作,有轻微瘙痒、灼热感。外院曾予石蜡油去痂皮,口服抗生素,外用抗感染药物(具体不详),皮疹未见好转,仍反复发作,部分区域痂皮脱落后出现轻度头皮萎缩。患者饮食、睡眠、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从事农活,无家族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图 1):右侧头皮颞部见大片红斑、糜烂、结痂,中间部分毛发脱落,皮肤轻度萎缩,浅表疤痕形成。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IgA,IgG,补体C3、C4,甲状腺功能,抗核抗体多肽谱,肿瘤指标包括CEA,AFP,梅毒,结核检查均无异常;多次取痂皮行真菌镜检,真菌与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组织病理检查:浅表糜烂结痂,表皮不规则增生,部分表皮轻度萎缩,真皮浅层可见以淋巴、组织细胞、浆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炎症细胞浸润,毛囊萎缩,数量减少,局部仅见立毛肌,毛囊结构消失,部分区域胶原纤维增生硬化(图2A、2B),PAS染色与抗酸染色均阴性。
结合组织病理与临床表现,排除其他感染因素,诊断:头皮糜烂性脓疱性皮病。治疗:予口服异维A酸10 mg,2次/d,外涂他克莫司与卡泊三醇软膏,治疗1个月后皮疹较前稍好转,目前随访观察中。
图1 临床图片:右侧头皮颞部片状红斑,糜烂,脓痂,中间表皮轻度变薄 图2 组织病理:浅表糜烂结痂,表皮不规则增生,部分表皮轻度萎缩,真皮浅层淋巴、组织细胞、浆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炎症细胞浸润,毛囊萎缩,胶原纤维增生硬化(HE,2A:40×;2B:100×)
2 讨论
头皮糜烂性脓疱性皮病(erosive pustular dermatitis of scalp,EPDS)是一种少见的以头皮部位反复出现红斑、糜烂、脓疱、结痂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病因复杂,可分为头皮局限性诱因与系统疾病相关诱因。自首次报道该病[1]以来,头皮局部创伤一直被认为是常见局限性诱因,特别是晒伤、烧伤、烫伤和染发引起的化学烧伤,被证明与该病有关[2]。此外,有报道外用药物与该病有关,如使用咪喹莫特等药物治疗日光性角化病数天至数周后出现皮疹[3];外科手术、激光美容治疗[4]、光动力治疗[5]、二氧化碳激光治疗[6]、放射治疗[7]、毛发移植[8]与EPDS的发生有关;EPDS还会继发于带状疱疹[9]。系统疾病相关诱因主要包括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系统性疾病也与EPDS有关[10],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和EPDS也存在关联,因为有患者在被诊断为MDS后不久就出现了头皮损害[11]。本文患者无外伤、感染病史,无明显诱发因素,以往从事农活,推测发病可能与长期日晒有关。
本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皮部位红斑、脓疱、糜烂、结痂,病程后期出现头皮萎缩变薄,毛发缺失,无特异性。头皮是好发部位,最常见的是前额,其次是头顶和颞部。组织病理学早期表现为表皮增生肥厚,真皮浅层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等混合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轻度增生,毛囊数量正常,后期表皮萎缩变薄,胶原纤维增生硬化,毛囊结构消失[12]。毛发镜检查发现毛囊口缺失,皮肤萎缩,毛囊周围浆液性渗出,脓疱形成,黑色结痂[13]。诊断无特异性,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排除感染性疾病与肿瘤,才能确诊。
由于本病都是散在病例报道,缺乏系统总结,目前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能的治疗包括全身或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局部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口服或局部使用维甲酸,局部使用钙化三醇,光动力治疗,氨苯砜凝胶,硅胶凝胶和口服硫酸锌[14]。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临床上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可用于首选治疗[15],但要注意糖皮质激素会导致皮肤萎缩,光动力治疗也有可能诱发EPDS。
EPDS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也有儿童发病的报道[16],与围产期头皮损伤有关。由于临床与病理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等,从而延误病情,导致疤痕性脱发,因此应及早行组织病理与细菌真菌检查,明确诊断,采取有效对症治疗方法,控制炎症反应,减少疤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