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县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技术探讨
2021-10-08张正文
张正文
(云南省会泽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会泽 654200)
1 引言
会泽县地处长江上游的乌蒙山中段,地质构造复杂,由于受牛栏江、小江、以礼河、硝厂河等三江十河的交汇切割和地质构造、侵蚀、溶蚀及堆积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地貌特征。全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海拔由西向东呈阶梯递降,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深谷叠嶂,最高海拔4017.3 m(大海梁子顶峰),最低海拔695 m(娜姑镇小江与金沙江、以礼河交汇处),相对高差达3322.3 m[1]。全县以山地地貌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95.7%,是一个集深山区、石山区、冷凉地区、干热河谷地区以及泥石流滑坡地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会泽县通过近些年一系列工程造林,中、高海拔地区荒山造林工作已基本结束。现在面临在低海拨(700~1600 m)范围内的小江、牛栏江、以礼河等干热河谷地区的造林问题。据2016年森林资源调查,这些低海拔干热河谷区荒山面积达3000多hm2[7],年降雨量最少,蒸发量大,焚风热效应显著,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是干热河谷地区造林难度较大的地区。
2 干热河谷地区的自然概况
会泽县的干热河谷,是指年平均气温20 ℃,最冷月平均气温13 ℃以上,大于等于10 ℃的活动积温6000 ℃以上,年降雨量小于600 mm,相对湿度低于60%,干燥度为2.6,海拔高度700~1600 m的小江、牛栏江、以礼河河谷地区[4]。这些地区气候虽有雨季、旱季之分,但雨季仍会出现间隙性干旱,而旱季末期气温高,且持续时间长,这两个时期对造林成活率都有严重影响。据小江热区造林测定:雨季间隙性干旱期幼苗死治亡率在30%左右,旱季幼苗死亡率在 50%~80%。3~5月份为干热高峰期,绝对最高气温达43.3 ℃,地表绝对最高温达72.2 ℃,这时期蒸发量是降雨量的12 倍以上,土壤干燥层达 30 cm以上。
会泽县干热河谷地区,土壤多为赤红壤和石灰性燥土壤,pH值呈微酸性,土层浅薄,石砾含量较高[3]。植被主要是喜热耐早的稀树、灌丛以及禾草类型。主要分布有扭黄茅、香茅、龙须草、坡柳、小石积、黄杞、山合欢、膏桐等。森林覆盖率在10%以下,且分布不均。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制约下,生活于干热河谷地区的农民群众,无论是粮食还是经济收入都处于全县较低水平。
3 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技术初探
3.1 树种选择
在会泽县干热河谷地区,最常见的树种按区域分布见表1。
造林树种的成活率主要取决于旱季土壤含水率的多少[6]。在干热河谷地区、早季土壤干燥层达35cm,据土壤剖面测定:表土层至30cm深,土壤含水率趋于稳定。所以,在选择树种时,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引种立地因子相似地区的深根性、抗旱耐热性强的树种进行试验试种。近几年来,在小江流域进行了树种筛选造林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会泽县干热河谷地区树种分布
表2 试验区参试树种生长量、保存率适应性对照
通过对会泽县小江炭山村造林试验结果分析,肉苦棟、泡椿、合欢、余甘子成活率、保存率最好,可作为主要造林树种;其次因地制宜,采用膏桐、山毛豆、攀枝花、铁刀木等树种进行造林。
3.2 育苗
种苗是造林的关键,为了保证良种壮苗,由林草部门统一采种、育苗、调运。育苗一律采用营养袋育苗,包括适宜直播的马桑、山毛豆、坡柳等树种,这样可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5]。
3.3 整地
干热河谷地区受高温、水分蒸发量大、湿度小、土壤瘦薄等相关因子的制约,造林整地就显得尤为重要。整地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节水、肥、气、热,充分利用降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提高苗木成活率、保存率,促进苗木生长的有力措施之一。整地按“品”字型挖大塘鱼鳞坑,或采用水平沟整地[5]。一般采用大塘整地,规格长×宽×深为40 cm×40 cm×60 cm。因为严重干旱时,干土层可达40 cm左右,所以塘深不能少于40 cm。干热河谷地区可在进入雨季时整地,将塘沟里的土掏出,可形成一个个简易的蓄水池,促进土壤的渗水力和保水力[9]。过早整地,杂草恢复快,不利于移栽。实验表明:采用大塘整地或采用水平沟整地,对提高苗木成活率效果好。
3.4 造林密度设计
造林密度设计关系到以后树木生长的好坏,设计合理的造林密度可以使树木良好,并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抚育间伐,降低森林管理成本,通过实验,干热河谷地区合理的造林密度采用株行距1.7 m×2 m,每亩196株[10]。
3.5 移栽
对选定造林树种在热区采用APT生根粉。高吸水树脂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APT生根粉处理的树苗,成活率可提高30%。在适宜地区采用高吸水树脂造林,保存率可提高20%。栽植前,先在每个定植穴底部施20 g农林专用型高吸水树脂(保水剂),与土壤拌匀,撕掉营养袋,把带营养土的苗木放人塘中,扶正苗木,回填表士压实,在坡的下沿多回填[11]。
3.6 抚育
为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减小水土流失,增强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发育;造林后即需进行抚育,幼林抚育包括松土、除草、除萌、补植及病虫鼠害防治、对部分土壤贫脊的地块要进行施肥等,对成活率达不到要求的地块应适时进行补植[8]。
4 初步结论
(1)干热河谷地区造林的目的就是要造就一个复合多功能总体效益最优的防护林体系[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搞好施工设计,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相结合,通过对热区山、水、田、路、村的生物工程综合治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复合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2)将干热河谷地区成功的造林试验成果进行示范推广,并在热区造林体系建设中,设置造林效益观测设施,从定性到定量对造林建设进行监测并作出评价,从而推广实施。
5 建议
推行混农林业制度。在干热河谷区域内还有相当数量的坡耕地难以退耕还林,这是一个很现实也很棘手的问题。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发展经济林或进行果、粮、林混作,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增加农民收入。推行混农林业,既可抑制地力衰退、防治水土流失,又能使农村脱贫致富,是一项山区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如娜姑镇小江沿岸的部分农民在坡耕地里种植石榴、柑桔,和玉米、红薯混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防护效益。对25°以上的坡耕地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要在“退得下,造得上,稳得住”上下功夫,防止复耕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