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通航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全域旅游的视角
2021-10-08李晓华
李晓华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江西南昌33003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间接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旅游消费的升级,通航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私人飞行、公务飞行、飞行培训和通航旅游必将获得快速发展趋势。优美独特景区+通航旅游成为人们定制旅游的重要内容,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江西省拥有的航空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强航空制造业实力+优质旅游资源,这为江西省通航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一、 全域旅游及江西旅游经济概况
自2008 年全域旅游的概念出现,到2016 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将“全域旅游”内涵化并定位旅游行业的发展战略,再到全域旅游在各大旅游省份纷纷实践,已经成为旅游行业最热门的话题。 目前,我国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探讨,七七(2016)、吴必虎和李凤(2016)、陈楠枰(2013)等从不同角度对全域旅游进行了论述,全域旅游作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从政府角度看,它是地区经济统筹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力抓手;从行业角度看,它是地方景区由内而外打破自我设限、塑造强大旅游品牌的发展机遇,是进一步适应消费升级背景下大众化旅游的发展战略。
二、 江西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2018 年5 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2019 年 6 月出台《江西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 年)》,江西旅游经济将围绕以上目标以全域旅游为引领,全面提升旅游业整体水平和发展质量,把江西省从旅游大省变成旅游强省。 近几年,江西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对旅游经济大力实施“旅游+”工程,从资源的单一功能扩展到多元化功能,通过把传统的资源观转化成新的旅游资源观,形成了“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通航”等多种新形式、新业态,形成了旅游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动能。
(一)旅游+文化
江西的“旅游+文化”立足于良好的生态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发展“旅游+文化”注入了原动力。 江西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演艺——如南昌市滕王阁景区举办《滕王宴乐》实景演出、利用夏季旅游旺季提出的“赣江夜游”;鹰潭市利用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举办《寻梦龙虎山》山水实景演出作为主要的旅游文化节之一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加快红色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江西是红色大省,充分利用红色遗迹,通过开设经典党性教育课程,打造出了一大批“红土地”特色品牌。
(二)旅游+农业
江西省山明水秀,近几年在农旅融合方面做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旅游+农业”方面,江西省出台了《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和《旅游风情小镇创建认定导则》等一系列政策来促进旅游和农业的融合。 省市旅游主管部门多次组织专家组对各地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进行指导,总结出农业与旅游混搭所呈现的多层次创意模式,不断丰富了产品业态,成为游客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让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满意而归,结合农业精准扶贫,打造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
(三)旅游+其他
除了“旅游+文化”和“旅游+农业”外,江西在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方面也开展了许多举措。 江西不仅是旅游大省、更是航空制造大省,具有发展通航的先天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 江西省正在积极打造的通航旅游模式,符合了当今全域旅游时代“快旅慢游”的核心特征。 如江西快线正在围绕江西省出台的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6~2030 年),打造省域1小时交通圈,利用“高频次、大机队”的飞行,有机地把通勤航空和旅游景区结合在一起。 如2016 年南昌梅岭狮子峰最早开展飞行营地的运营,已取得良好的推广效益,在此基础上,武宁飞乐航空飞行营地在2019 年成功入选成为国家级航空飞行营地。 “旅游+通航”的快速发展,必将成为江西发展的新引擎。
上饶市如火如荼进行的马拉松、自行车、乒乓球等是“旅游+体育”的代表。 还有“旅游+工业”的有益尝试,目前江西正在规划并实施的“35 个旅游重点产业集群”,如“南昌万达旅游产业集群”就是其中已经建成的一个。
三、 全域旅游视阈下江西通航旅游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通航旅游总量不大
2019 年9 月,吉安市井冈山市、上饶市婺源县、抚州市资溪县进入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11 ~2017 年,江西旅游经济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34%,这进一步说明了旅游经济已经成为江西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但是江西省通航旅游市场规模总体偏小,通航旅游产品主要是以直升机观光为主的新兴产品,业态方面较为单一。究其原因,一是旅游业发展基础薄弱,整体上发展一直较为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的旅游总量在全国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与中部其他省份如河南、湖南和湖北相比,旅游收入相对靠后,也未打造出在全国比较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江西知名的庐山、井冈山以及三清山等旅游景区相对国内其他旅游大省的同类景区发展比较缓慢,其竞争力也不具有明显优势。 二是旅游业发展模式比较单一,产品同质化程度太高。通过调研发现江西2019 年入选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井冈山市、婺源县、资溪县主要还是依托本身的景区资源,基本上采用景区带动型模式在发展全域旅游,其他旅游示范区创新的发展模式比较少,有的还未带来直接的旅游效益。 三是旅游项目建设较分散。 目前入选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地方旅游品牌已基本有了,围绕“四山”(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一湖”(鄱阳湖)“一村”(乡村婺源)“一海”(庐山西海)“一峰”(龟峰)为品牌重点打造的旅游项目建设已大体完成,但是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建设上仍然比较分散,使得旅游产品和市场的衔接难度比较大。
(二)通航旅游资源有机整合不够
江西省未站在全局高度围绕“江西风景独好”的整体品牌做好规划设计,从而无法整合省内各区域的通航旅游资源,进而造成了各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出的产品雷同,景观建设也趋同,同质化旅游现象较为严重,而现在的旅游市场日趋成熟,原来“只要有资源就有吸引力”的一招鲜情况将不复存在,这就影响了后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同时,各全域旅游示范区对文化资源特别是红色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挖掘营销还不够,跨区域的通航旅游合作也较为缺乏。
(三)全域旅游产业链发展不完整
从厉新建等(2016)对全域旅游的全新定义上(如图1)可以看出,全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理念,从纵向产业链来看,江西的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深度融合不够。虽然陆续发展了一些“旅游+”新业态,但大部分是集中在温泉旅游、康养旅游、中医药旅游等地方特色化旅游产品上。全域旅游倡导“快旅慢游”的模式,近几年南昌、景德镇等利用航空产业园的旅游资源,培育了一些航空旅游小镇推向市场,也开发了一些航空摄影、观光旅游、低空飞行体验等旅游产品,但目前市场需求不大,实现常态化运营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难。 以上这些都凸显了江西旅游经济的上下游之间集聚度不够,还未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图1 全域旅游全新定义图解
(四)通航旅游人才比较匮乏
目前,江西只有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设有旅游专业硕士点或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其他院校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都比较少。 通航旅游专业人才总量和结构都存在瓶颈,近几年随着人才外流越来越多,造成了江西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与通航旅游专业人才匮乏之间的突出矛盾。 而江西本身还属于欠发达地区,故难以引进专业旅游管理团队和高品质导游人才,这就导致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和有一定市场经验的懂策划营销的旅游专业人才的供给不足,有的全域旅游示范区连优秀的导游都匮乏。
四、 全域旅游视阈下江西通航旅游优化策略
(一)优化顶层设计,推进通航旅游优化发展
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和正在编制的《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性文件,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指导,全面构建“一圈三区三带五中心”旅游空间格局,同时,尽快推出“清婺景”“昌九庐”“环鄱湖”等一批旅游“新赣线”。 落实以上规划,做大通航旅游产品市场规模,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直接引导旅游经济中各个参与市场主体充分利用当前的大好发展态势,瞄准旅游新业态,构建起全域旅游生态发展圈,推动江西通航旅游发展。
(二)强化统筹管理,整合通航旅游资源
在全域旅游时代,各全域旅游示范区“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必然被市场所淘汰,各级政府旅游管理部门要主动突破行政区域,加强与跨行政区域的相关部门“旅游合作”,统筹区域资源的有机整合,把全省当成一个“大景区”来打造。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提高旅游资源的整合效率,实现“1+1>2”的效果,加快通航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化。
(三)丰富全域旅游业态,延长并拓宽通航旅游产业链
从横向上来看,要紧密结合江西省实际,体现江西特色,着力解决各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不突出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全域旅游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弱。 通过打造“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江西国际观鸟周、森林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的宣传引导,加快推进“一部手机游江西”的智慧设施建设等,延长旅游产业链。 从纵向上来看,要不断培育和丰富全域旅游新业态,形成体系化的发展格局。 2020 年初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尤其重视“健康的”旅游,立足江西本身的生态和红色文化两大突出优势,着眼全国旅游市场,重点培育康养旅游、中医药旅游等新业态,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市场品牌体系。 同时,还要提升通航旅游新业态的上下游集聚程度,不断推动旅游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扩大通航旅游产业面,形成通航旅游产业群。
(四)强化全域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全域旅游发展的智力支撑
依据《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江西省《关于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结合江西省的实际,尽快制定江西省全域旅游人才培养专项规划。 旅游经济由于它独特的、历史的、社会的、自然的因素,高端复合型全域旅游人才是长期投入培养的结果。 所以各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强和省内外高校的联系,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对于全域旅游的高层次人才要有相应的激励保障措施,使他们能够在推动江西省通航旅游优化发展上提供“智慧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