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国山西期刊出版

2021-10-07陈华溶

百花 2021年6期
关键词:统计分析民国期刊

陈华溶

摘 要:民国时期山西期刊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北洋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其中北洋时期又可以细分为五四前与五四后两个时期。这四个时期期刊发展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但也表现出一些共性,如期刊版面设计所体现的简洁风与艺术风、期刊出版数量以及刊物内容受时局影响大、期刊寿命短等特点。

关键词:民国;山西;期刊;统计分析

民国时期山西因其政治环境的复杂,期刊独具特色。本文拟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探讨民国时期山西期刊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一、民国时期山西期刊时间分布的总体概况

笔者通过查阅《上海图书馆馆藏近代中文期刊总目》《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1933-1949》《山西通志·新闻出版志·出版篇》[1]《山西期刊史1900-2008》[2]及其他一些相关论文著作,并检索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大成老旧刊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整理到的民国山西期刊有516种,其中能够知道创刊时间的有438种,本文拟就这438种期刊展开相关研究。

结合期刊的时间分布特点以及时代背景,我们大致可以将民国山西期刊的出版时间划分为4个阶段,即北洋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全面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北洋时期的期刊创办数量最少,这一阶段尚属于山西期刊发展的初步阶段。进入土地革命时期,期刊创办数量大增,这一时期山西期刊业的发展势头正盛。进入全面抗战时期,虽在战乱环境下,增长势头依然能够保持。而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创刊数量稍有减少。在这38年的时间里,山西的期刊出版出现几次热潮,如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传播热潮、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杂志年”、全面抗战时期以“宣传抗日、保家卫国”为主题的创刊热潮,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初期“反内战、促和平”为主题的创刊热潮。这几次创刊热潮出现的原因,笔者将在下面一节分别进行讨论。

二、民国时期山西期刊时间分布分段研究

(一)北洋时期(1912-1927)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但胜利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阎锡山为保住自己在山西的地位,竭力讨好袁世凯,同意袁世凯建都北京的主张,被袁世凯任命为山西都督,开始了其长达38年的山西“土皇帝”生涯。这一时期,军阀之间征战不休,而阎锡山采取“保境安民”的策略,推行“六政三事”一系列改革措施,使这时期山西的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山西省因此还在1924年被北洋政府评为“模范省”。这一时期山西期刊业尚属于初步发展时期,16年时间里共有68种期刊出版,平均每年约有4种期刊出版。

这一时期的期刊不仅数量少,种类也少,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与教育三大类,且多为官办期刊。不少杂志颇能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现状,如《山西实业报》,作为进入民国后山西的第一份期刊,就是在山西工业发展起步阶段创立的。阎锡山主政山西期间,着手发展山西工业,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也为《山西实业报》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再如《宗圣汇志》的创立,和当时整个政治大环境都有密切联系。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野心不减,妄想复辟做皇帝。与此同时,他实行一系列尊孔措施,先后颁布《尊孔令》和《祭孔令》,又以官方的名义举办祭孔大典,提倡“礼教”,想要借重视“三纲五常”的儒家思想,为自己复辟帝制保驾护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袁世凯的“尊孔”行动受到一批保皇分子和投机分子的响应,他们成立孔教会、孔社等团体,出版刊物,《宗圣汇志》就属于这样一类刊物。在《宗圣汇志》创刊号上即有袁世凯“大哉孔子,为圣之时。百家归宿,万世师资”[3]的祝词,刊前除了孔子像外,还有“建设东亚共和四大伟人”的图像,其中袁世凯就排在首位,此刊明显带有讨好袁世凯的性质。

五四运动以后,山西出现了一批传播新文化的进步期刊,这一时期的期刊数量较五四以前有明显的增长,从1919年至1927年的9年时间里共出版期刊59种,平均每年出版约7种。这一时期的期刊种类也逐渐丰富起来。1920年出版了宣传国语的《国语报》,该刊以“研究国语,普及教育,俾失学人民曾习字母者借此增进知识”[4]为宗旨,在推广国语语音运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921年出版了山西近代第一份科技期刊《医学杂志》,该刊重点研究中医疗法,传播中医知识。宣传新文化的期刊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这些期刊都以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为己任,不畏当局,向民众揭示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残暴与黑暗,在促进山西民眾思想解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二)土地革命时期(1928-1936)

从1928年至1936年的9年时间里,新出版的期刊共有146种,平均每年出版期刊约16种,远高于上一时期的4种。从1931年开始,山西期刊的创刊数量就在逐年攀升,尤其是1933年和1934年两年,年创期刊量均高达27种,这与当时全国期刊发展规律是相一致的。1933年与1934年这两年,因新办期刊数量多,而被时人称作“杂志年”。对于“杂志年”出现的原因,部分人认为这和“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有直接关系,其曰:“九一八以后,知识分子赶着国难严重,有唤起民众共同负责的必要,一伙一伙合起来办杂志。杂志渐渐增多,到本年,乃有人称为杂志年,自然因为杂志出的特别起劲的缘故。”[5]这一时期也确有不少期刊以警醒国人、宣传抗日为宗旨,如《河津抗日旬刊》《山西抗日周刊》等刊名中,都明确以“抗日”为名,直接体现出这些期刊的创办宗旨与宣传主题。

(三)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

从1937年到1945年的9年时间里,新创期刊147种,平均每年创刊约16种,与上一时期持平,但这一时期的外部环境远较前期恶劣。自1937年11月8日日军占领太原以后,许多出版机构为了躲避兵燹,转移他地,期刊也被迫停刊。未能及时转移走的出版社,也因日伪军的破坏而无法继续发刊,导致这一时期期刊数量大幅减少。1937年新出版期刊只有9种,1938年稍有增长,有11种。而从1939年开始至1941年,这一时期的创刊数量明显提升,这主要得力于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期刊发展。1937年7月,国共两党宣布合作以后,红军被改编成第十八集团军,下辖的三个师开赴山西前线,与日军进行英勇抗战,并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出版了一大批刊物进行抗日宣传,造成这一时期的创刊数量激增。

而到了1942年,新创期刊数量开始大幅减少,只有6种期刊出版,这与当时的战争形势有一定关系。自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为了支持战争的消耗,日军加紧了对华北地区的“扫荡”,这一时期的敌后出版社,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创办的期刊数量也锐减。但就是在这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一些期刊出版工作者,为了激励民众爱国救亡的热情,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依旧不畏死亡,冒着生命危险创办了部分期刊,如晋绥军区战斗社创办的《战斗》、华北书店创办的《大后方动态》,都属于这一时期的产物。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中国大地再次被战争的乌云所笼罩。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期盼和平的呼声,单方面撕毁国共双方签订的和平协议,命令军队进攻解放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一时期新出版期刊数量有77种,平均每年出版期刊约19种,从整个民国山西期刊的发展史来看,可谓是期刊出版的又一个小高峰,尤其是1946年,出版期刊数量高达40种,成为民国时期创刊数量最多的一年,即使是1947年,也有26种期刊创办。

1946年以后,山西地区的新出版期刊数量在逐年减少,到了1949年,新出版期刊数量就只有4种。这一时期,阎管区创办期刊数量不多,只有8种。而其中的5种,均为阎锡山的政治宣传服务,发表阎锡山的相关讲话以及反共言论。除了阎管区创办的期刊外,更多的则是解放区创办的期刊,根据统计,解放区在这一时期新创刊数量多达60余种,以其中影响较大的《人民时代》为例,进行简单介绍。《人民时代》创刊于1946年1月1日,刊名由毛泽东同志所题,前后共出版24期。该刊载文多漫谈时事新闻,并发表杂论、小说等文学作品,设有《时事漫谈》《画页》《历史的教训》等栏目。该刊虽为文学刊物,对时事政治却比较关心,报道如《蒋军损兵折将到处碰壁》等新闻,揭露蒋介石打内战的种种行径,讽刺国民党的腐朽统治。

三、民国时期山西期刊出版的特点

不同时期的期刊,受时代背景影响,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综观民国时期的山西期刊发展历程,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受时局变化影响大

民国时期是一个事变多发期,政局稳定时间少,动荡时间多,期刊的发展因而也深受影响。当政局较为稳定的时候,期刊的发展较为迅速。如中原大战以后,阎锡山实行了一些促进山西经济发展的措施,政局也较为稳定,山西也出现了所谓的“杂志年”,期刊出版数量大幅增长。而日本入侵山西以后,许多杂志社因战争影响而被迫停刊,如1937年,战斗总会宣传部创办《动员》半月刊,仅出版5期,就因日军侵犯被迫停刊。又如1939年,在长治创办的反映军民战斗生活的综合性杂志《抗战生活》,发行至第6期的时候,遇到日军的“扫荡”,被迫终止发刊。除了战争影响外,中共与阎锡山之间的关系变化也往往影响这一地区期刊的发展。阎锡山在大多数时间是反共的,他常常令人取缔當时的进步刊物,如《平民周刊》因反映山西的社会现实,揭露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为阎锡山政府所不容,被迫停刊。而在全面抗战阶段,一来阎锡山欲借八路军抵抗日军,二来阎锡山原来的统辖之地大幅减少,因此这一时期在中共领导或影响下的进步期刊得以迅速发展,于是在1939年至1941年抗战期间出现了一次创刊高潮。除了期刊创刊数量受时局影响大外,期刊的宗旨与刊物内容也随着时局的变化而变化。五四运动以前,山西地区的期刊多为政府主导,期刊内容主要为政府的政策、法令,而五四运动以后,山西地区出现了不少进步期刊,宣传新文化、传播新思想,成为这一时期期刊的发展趋势。自“九一八”事变后,以抗日为主题的期刊开始逐年增多,直至日本全面侵华而达到高潮。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随着阎锡山势力的衰败,阎管区新出版的期刊寥寥无几,与之相比解放区新创办的期刊数量则远胜之,反对内战、倡导民主、揭露国民政府的黑暗,又成为这一时期期刊创办宗旨的主旋律。

(二)刊物寿命短

根据统计,能够知道确切创刊时间与终刊时间的期刊中,寿命超过三年的只有37种,大部分期刊的寿命都在三年以内。影响这一时期期刊寿命的主要因素有三种:政治因素、战争因素以及经费因素。就政治因素来讲,当时许多进步期刊因宣传民主思想,揭露当局统治的黑暗,而为统治者所不容,许多期刊创办人员被抓,期刊单位被解散,这种情况在阎管区内经常可见。就战争因素而言,抗日战争期间许多出版机构为躲避战火,迁往他方,一些未迁出的出版机构也因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原因而被迫停刊,根据统计,仅太原一地,在1937年因日军侵入而被迫停刊的期刊就有9种。在敌后出版的一些期刊也往往因为敌人的扫荡而被迫停刊。还有的因为经费不足而被迫停刊,如《孤岛旬刊》,就因物价上涨,经费不足,无力购买印刷纸张而停刊。总的来说,民国时期的山西期刊出版数量不少,但是维持时间久者少,寿命短者多,表现出了“创刊易,守刊难”的特点。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参考文献

[1]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115-166.

[2] 《山西期刊史》编纂委员会.山西期刊史1900-2008[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45-199.

[3] 袁大总统祝词[J].宗圣汇志,1913,1(1):3.

[4] 本报宗旨[J].国语报,1927(160).

[5] 长征.杂志年[J].幽燕,1934,3(9):217.

猜你喜欢

统计分析民国期刊
母鸡
期刊审稿进度表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
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房地产税收优化分析
SPSS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