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光陶瓷转印在陶瓷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湘军3《山川记忆》创作谈

2021-10-07钱正财

陶瓷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陶瓷绘画创作

钱正财

(长沙师范学院,长沙市,230000)

陶瓷艺术有着众多的表现形式,陶瓷绘画便是其中之一,从新石器彩陶时期就已经出现,古人用矿物原料在陶盆上进行纹样绘制,随着陶瓷技艺的发展,唐朝时期北方的磁州窑已经有了白地黑绘等绘画装饰技法的出现,南方的长沙窑更是成为了釉下彩的发源地。元明清时期由于青花工艺、粉彩、斗彩、新彩、浅绛等新的绘画形式语言出现,陶瓷绘画语言的丰富性已经达到顶峰。新时期陶瓷艺术家把陶瓷绘画作为一种创作手段创作了较多优秀的作品。但就从陶瓷绘画的材料拓展性、实验性而言,整体而言同质化现象严重,基本上停留在祖辈固有的技艺流程、框架语式当中。缺乏对陶瓷绘画材料媒介的创新。

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工艺——激光陶瓷转移技术能较快且高清晰度、高精度地输出所要的图案,与传统的丝网印刷相比,具有图像精度高、色彩准确、不用制版直接出图、快速便捷等特点,受到了不少企业在研发打样中的青睐。笔者在艺术教学及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也经常用到此工艺,且见效显著,其优势是传统丝网印刷工艺不可比拟的。基于艺术创作过程中对材料的敏感性与实验性。经过多次试验研究,以湘军3《山川记忆》为例谈谈创作心得。

1 陶瓷绘画的概念

陶瓷绘画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绘画,而是绘画手段在陶瓷上的一种特殊表现。孔六庆先生在《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中,对陶瓷绘画概念的定义是:“陶瓷绘画是以陶瓷绘画工具为主、使用陶瓷绘画特有的材料在陶瓷立体器皿或瓷板平面上的绘画表现”。所以陶瓷绘画是以陶瓷为媒介,以釉料和各类色料作为主要原材料,在瓷板平面或陶瓷立体器型表面,运用线条、色彩、造型等陶瓷绘画艺术语言,根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表现与构成组合,通过创作构图、设色选择和造型等环节,在瓷器表面塑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来传达设计理念和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表现出陶瓷绘画艺术的神韵,创作出能传达独特的陶瓷艺术底蕴和内涵的艺术品,是火与土的艺术。

2 陶瓷绘画的艺术现状

从陶器文明产生开始直至今日都有绘画装饰性手法绘制陶罐与瓷罐,原始社会不同文明时期的彩陶上都富有表达寓意的纹样装饰图案,对后世的陶瓷绘画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展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陶瓷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在悄然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是强调传统陶瓷绘画主题所追求的“图必有意、寓意吉祥”等特征。新时代的陶瓷绘画是以中国画表现方式为主流,以据占我国陶瓷绘画的半壁江山的景德镇陶瓷产区为例,其中绝大部分为作坊的画师通过师徒传承的形式,多为研习中国画出生,他们以市场效益为主导,通过中国传统国画形式来绘制为主,具有创新性图案装饰造型的绘画语言较少。近些年来随着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代表的专业陶艺学科的介入,很多具有较强现当代艺术思维、具有陶艺学科背景人士的介入,陶瓷绘画呈现出多元化、创新化。中国传统陶瓷绘画艺术的神韵和意境被大量现代化元素取代,为我国陶瓷艺术的多样性、生态性发展起到了很好地助推作用。另外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艺术创作的跨界趋势怂恿下,很多有影响力的现当代艺术家与艺术专业院校老师们通过跨界创作的方式,以陶泥与画笔为介质,创作出现了很多具有思想性、创意性的作品。为中国的传统绘画注入一缕清风,潜移默化地为陶瓷绘画带来新的活力。随着国家授予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政策落地,各种优惠扶持政策相继出台,更是掀起了新一轮的“景漂”高潮。大批具有艺术院校背景的国际国内艺术家涌向景德镇,在充分挖掘传统陶瓷文化与独特的中华文化底蕴和内涵基础上,在当前“大艺术”时代发展背景下,势必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陶瓷绘画语式的创新提供新的可能。

3 激光陶瓷转印在陶瓷绘画的新媒介运用

湘军4《山川记忆》创作的缘由今年恰逢建党100周年,作为一名陶瓷艺术创作者,有必要的使命和担当,在此时间节点通过艺术作品向建党100周年献礼。通过何种艺术形式表达主题,一直萦绕在心头,经过多次材料运用试验后,决定在笔者全国美展入选作品《千里江山图》图式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延展性创作——湘军3《山川记忆》,同时结合激光陶瓷转印技术,把早期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英勇斗争而光荣牺牲的典型性湖湘籍共产党员作为创作对象。以陶瓷为媒介,从千年长沙铜官窑选取创作原材料,创造出具有创新型的、且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综合绘画艺术作品。

图1

湘军已成为一种独有的湖湘地域文化符号,其精神特性渗透到多种行业,纷纷扛上湘军大旗,如动漫湘军、文化湘军、出版湘军等,湘军已成为湖湘儿女的独特名片。故此通过湘军3《山川记忆》的艺术创作,向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英勇牺牲的湖湘儿女致敬、向建党100周年致敬!

创作内容与艺术形式通过文献史料等形式查阅,进行人物梳理,对典型性人物进行个案分析,在创作上选取有代表性、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勋的典型性湖湘籍共产党员作为创作对象(如左权 蔡和森 邓中夏)等进行艺术创作。同时让人物和革命时期常见的物件结合;具有较强肌理语言的山川地貌与物像结合。构图上为宫格形式,共计30个单元格,尺寸为130CM*150CM,以综合绘画的艺术形式呈现。

4 创作流程

在有较为成熟的创作思路前提下,首先进行前期材料试验,例如对激光转印技术即花纸转印与陶瓷结合,通过烤炉800°高温烧造后查看图像在陶瓷上的附着表现力及成像表现力,经过多次反复试验,花纸影像能很好地在陶瓷表面呈现,且能达到所需效果。

其次借鉴笔者个人符号较强、具有较高创新语言的作品《千里江山图》,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式符号及呈现方式延伸,具体步骤如下;,运用预设的方框,择取大小适中的塑料袋平铺到方框上面,在上面填充陶泥,然后用塑料膜把陶泥完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有序的、有指向性地用手在塑料膜上挤压,揭开塑料膜后便会发现,陶泥表面呈现出很有韵律的肌理效果,此肌理充满了很多偶然性,总的概括其呈现肌理效果便是在有序之中充满无序,在有意之中充满偶然,这也正是作品的优美性所在。

再次,待方形的陶板干透后进行素烧,进入创作最关键的环节,把设计好的花纸通过相关工艺转移到素烧好的陶板表面,进行除水处理,使其完美地附着在陶板表面,接下来进行下一步烤花工艺环节,出窑后便会发现原来陶板表面附着的纸膜已经不见,所需影像已经及其牢固地与陶板结合。接着按照所设计的方案进行拼图固组装与固定,然后在人物及物件的表面进行表面打磨做旧处理,此流程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要求有较好的画面把控能力,例如打磨后要恰到好处地呈现怀旧感、历史感等。使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格调和较好的画面感。

5 作品的特点

绘画方式有很强的新颖性、创新性,即以表达创作主题。以铜官陶泥为创作材料,在创作内容上与本人一直在创作的湘军系列作品进行延续融合,以早期的湖湘籍共产党员作为创作对象,对湘军题材进行新的创作。作为创新性长沙窑作品的代表、在笔者壁画作品《千里江山图》基础上,对此作在形式语言及图式上进行深度拓展。在创作媒介上,有很大的原创性突破,打破了以往陶瓷绘画对媒介选取的单一性。

在陶瓷绘画邻域对陶瓷激光转印技术突破性运用。利用最新激光陶瓷转印技术,很好地让影像图片与陶板融合,经过打磨抽丝等工艺处理后作品既有影像图片的痕迹,又有较高的陶艺语言,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和艺术价值。让陶瓷绘画创作呈现新的可能。在创作中首次巧妙地把陶瓷激光转印技术与陶艺成型技术结合,此作的呈现,对陶瓷绘画有了新的内涵解读。

作品具有较好的画面语言与思想内涵。在陶瓷绘画中,一般都讲究泥、釉、火三者关系的彼此衔接,注重笔墨表现与釉色烧成效果。此作在呈现效果上有别于其它陶瓷绘画,在于打破其陶瓷绘画固有路径,转而通过对材料的实验性选取,让物像和具有陶艺机理效果的陶板很好地融合,具有很强的怀旧感与质朴感。同时物像又如化石般嵌刻在地貌之中,具有封尘与记忆之感、永恒与缅怀之感,很好地烘托创作主题。

6 结束语

在新时代陶瓷艺术创作语境中,强调创作上的情感表达,观念与思维上的突破,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强调用新的材料、创新性的工艺、新的创意手段来服务于创作。传统固有的思维模式、技巧方法等难以承载艺术发展潮流。诚然此作从陶艺创作的维度对陶瓷绘画语式进行了较大的实验性尝试,以建党100周年作为创作背景,对作者以往作品在创作上进行了较好的扩容与延伸,就呈现效果来看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创作水准,具有一定借鉴及参考意义。但在“大艺术”的范畴下,就还显得单薄与不足,内涵与外延仍需继续挖掘。

猜你喜欢

陶瓷绘画创作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一墙之隔》创作谈
陶瓷艺术作品
创作随笔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创作心得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