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特色文化融入陶瓷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2021-10-07朱辉球
何 琦,朱辉球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333000)
0 前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根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多次强调文化的重要价值,并对高校定下了“立德树人”的发展基调,明确了“文化育人”根本任务。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与区域产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探索地域特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对建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和建成职业院校培根铸根的育人高地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1 江西特色文化的种类与历史地位
江西是中国的文化大省,江西文化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江西文化内涵丰富,包含了书院文化、瓷文化、茶文化、中医药文化、革命文化等等,艳冠群芳,特色鲜明,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江西作为中国革命的故土,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红色基因;江西作为瓷器的故乡,“千年瓷都”景德镇是中国闻名与世的靓丽名片,延伸出举世无双瓷文化、茶文化、窑文化;江西作为全国书院发展的中心地区,古代书院数量据全国之最,拥有独特的历史地位;江西作为中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中华民族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留下了赓续千年的杏林文化,形成了辉煌独特的医学流派……这些江西特色文化不仅是江西人民在历史长河发展中沉淀下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和结晶,饱含着健康的审美情趣、高超的技艺水平、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具有跨越时空的时代价值。它们所承载的特色文化资源为引领新时代江西职业教育淬火铸魂提供了丰富内容和多元载体,是职业院校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肥沃精神土壤,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有利阵地。
2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融入特色文化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融入特色文化的意义
首先,将江西特色文化融入当地职业院校的思想建设,江西特色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工匠精神、革命精神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将江西特色文化融入当地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如陶瓷文化融入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书院文化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等,有利于当地职业院校形成专业特色,推动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就业,进而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再次,将江西特色文化融入当地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江西特色文化有着多元的表现形式,如书院文化和革命文化特有的建筑历史遗迹、陶瓷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独有的制作技法,以及它们专有的艺术语言都丰富了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最后,将江西特色文化融入当地职业院校师生的创新创作,其背后的风土人情、典型事迹、装饰纹饰等等,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多样的设计元素和创作灵感,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总而言之,江西特色文化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2.2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融入特色文化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职业院校开始探索当地特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但是普遍存在着以下三大教学问题,分别是特色文化与专业建设融入不足、重技能轻思想的德育短板、创作与创新创业动力不足。具体表现在:
1.未能将当地特色文化融入专业建设各领域,如课程建设、实训设施、教材建设、创新创业以及校企合作等领域;
2.未能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背后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3.师生专业创作和就业创业中未能充分利用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或流于表面,或缺乏原创性,或识别度不高。
因此,探索多维度的特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有利于解决以上现实教学问题。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在此问题上,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总结出特色文化“五融”人才培养路径,着力提高人才培养实效,效果显著。
3 江西特色文化融入陶瓷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在陶瓷专业人才培养中,聚焦红色文化、陶瓷文化,深耕制瓷技艺,强调社会服务,在传承创新非遗技艺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的培育,响应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拓展更深层次、多元化的江西特色文化融入陶瓷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3.1 教师队伍:大国工匠引领,筑牢传承意识
建设一支以教书育人楷模、大国工匠、工艺美术大师、技术能手为引领,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坚定、技术一流、追求卓越的“大师+名师”教师团队,结合大师工作室培养和现代学徒制传承模式,通过“大国工匠进校园”、“非遗进课堂”、“红色文化进作品”等教学形式,以三教改革推动教学革命,将红色文化传承与非遗教学深度融合,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精准对接岗位所需的非遗传承、技艺展演、文创产品开发、文化推广等陶瓷产业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合理确定了“工匠型”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搭建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现陶瓷专业在知识结构、专业内涵等方面的延展和提升。
3.2 课程体系:思政融入课程,重塑课程价值体系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瓷文化、茶文化、窑文化、红色文化等江西特色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工匠精神、职业道德、文化自信、爱国情怀、艺术审美、省情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以红色基因传承为主线的“陶瓷文化理论探究、非遗制瓷技艺传习、现代陶瓷实践创新、职业道德素养培育”多元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制定课程标准、修订教材教具、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提升审美水平,践行工匠精神,形成红色基因与非遗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将“理想、信念、价值、正直、朴素、奉献”等思想潜移默化植入学生心灵,实现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
3.3 社团活动:链接线上线下,激活红色基因
学生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整个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素质,塑造学生品质。通过成立文化、艺术、学术团体等学生社团,组织学生线上“云游”与线下“走读”相结合,重游红色革命根据地和博物馆,重温红色革命艰辛往事和光辉历程,缅怀赣鄱大地上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感悟革命烈士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高职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通过线上线下开展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不仅可以活跃学校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治能力,丰富课余生活;还可以在思想交流、技艺切磋、互相启迪中增进友谊,激活红色基因。
3.4 创新创业:对接产业联动,孵化创新创业
组织师生积极举办红色基因主题作品展和廉政文化主题作品展,在“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的新机遇中,弘扬和传承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技艺,用陶瓷语言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工匠故事”,使红色基因和非遗技艺在传承与创新之中散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引导学生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锁定就业岗位,定位岗位技能,开发创业项目,如对接景德镇陶瓷产业,与陶溪川文创街区、明清园文善胡同等创意市集开展创新创业,共同将成果转化陶瓷文创产品和红色旅游纪念品推向市场。此外,带领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敢创新创造,坚持梦想,勇往直前。
3.5 社会服务:践行爱心奉献,助力区域发展
秉承区域发展互帮互助,民族技艺共传共享,美育教育协同共建理念,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和抗击新冠期间,积极组织师生开展“以笔传情、以艺救灾”作品捐赠和义卖活动;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师生走进中小学和特殊学校,以陶艺制作为媒介,开展美育支教活动。另外,与红色革命老区和农村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培训师资、交流指导等活动,助力落后地区文化建设。此外,对接当地陶瓷工业园区,针对企业开展技术援助,员工培训,助推当地陶瓷产品、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升级换代,提升陶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力推动区域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
4 开展江西特色文化融入陶瓷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结与思考
4.1 要走红色育人非遗传承创新之路
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红色文化与非遗制瓷技艺的有机融合,在立德树人的具体方式上探索出一条特色之路,从而培养出一大批有报国之志,有奉献精神,有社会担当,有红色文化情怀,以及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气质的优秀人才。
4.2 要弘扬红色精神争做四有好老师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师要有热爱教育的定力及淡泊名利的坚守。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终身己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技能强国、技兴赣鄱,做红色文化的传承者,陶瓷文化的传播者,做孩子美好未来的筑梦人,争做符合时代“四有好老师”。
4.3 要传承特色文化打造育人品牌
通过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六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把江西特色文化和工匠精神融入到陶瓷艺术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各环节,使之内化为精神品质,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育人品牌,为服务“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