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川龙 全面提升 打造特色农机装备

2021-10-07杨平

中国农村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丘陵山地拖拉机

文/本刊记者 杨平

丘陵山地拖拉机第三代样机

2021 年4 月6 日,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发布了《农机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规划》引导农机工业在“十四五”时期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加快高端、自主产业体系培育。对行业“十三五”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客观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影响行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及发展态势,明确了思路、目标及重点任务,提出了行业公共平台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突破、高端农机装备发展、现代制造技术应用、“互联网+智能农机”等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行业亟待解决的五个重大工程及“十四五”行业重点发展的产品,包括整机和零部件,为企业产品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历史转变。农业机械化的广度、深度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去年以来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应用,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员聚集、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前景。

SD354 丘陵山地拖拉机旋耕作业

丘陵山地拖拉机自动驾驶调试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曾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研发能力、制造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仍存在核心技术缺乏、产品结构不合理、制造技术能力低、农艺农机融合与全程机械化配置性差等问题。农业装备使用可靠性和耐用度不足是我国农业机械存在的薄弱环节,也是我国农业装备在国际上话语权不强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基础性关键零部件效能提升和可靠性技术等问题。在推进农业装备信息化、智能化过程中,首要的是解决这些基础问题。”

为应对国际挑战,满足国内生产需求。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系统研究国内外产业发展与典型技术趋势、市场与政策,以全球视野谋划和布局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方向。立足“智能、高效、环保”,进行了智能装备、精益制造、精细作业的横向产业链与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装备研制与示范应用的纵向创新链相结合的一体化科技创新设计。通过项目的实施,我国农机智能化水平、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我国自主的智能农机装备技术与体系初步建立,有效支撑了我国现代农业和农机企业的发展。

参与专项全面提升公司科研管理能力

四川川龙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始创于1976年,从1992 年开始生产丘陵山地拖拉机,已有29年的历史。是四川省农机骨干企业和成都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 年川龙公司入驻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区加快了公司转型和产品提档升级,确定了新的战略发展方向,未来公司发展将紧跟中国丘陵山区智能农机的发展趋势,公司定位为丘陵山区智能农机机具研发和智能农机产业化。目前川龙公司19-117.6 千瓦大、中、小型系列拖拉机系列产品和配套机具能完全满足丘陵山区拖拉机动力需要。

川龙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联合研发成为全面提升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主体。2016年科技部启动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川龙公司牵头联合吉林大学等3 所大学、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4 家科研单位和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等6 家企业,共计13 家单位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丘陵山地拖拉机关键技术研究与整机开发”项目。项目立项后,公司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实施,研究制定了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管理制度。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研究工作,成立了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项目的工作任务,对项目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学风作风和科研诚信建设,确保各参与单位及人员在工作中充分保障项目需求。

拖拉机装配车间

项目组强化制度管理,制定了《项目管理手册》。建立健全项目内部管理制度,包括项目实施原则和要求、项目组成与任务、实施单位与职责、项目日常管理机构与要点、经费管理、项目研讨会制度等相关文件。制定了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项目年度执行计划和考核指标等,保证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参与专项全面提升科研团队协作创新能力

专项的实施全面提升了公司整体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完成了高通过性、高稳定性、高地形适应性的新型丘陵山地拖拉机11 台样机的试制。并进行了车身调平、悬挂装置适应调整、爬坡度测试,整机可靠性和整机主要性能试验。项目申请专利110件,其中发明专利62 件,目前已授权PTC 专利(美国)2 件,授权发明专利22 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6 件;取得软件著作权10 件;制定地方标准2 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 项,制定企业标准3 项。

通过对高通过性、高稳定性、高地形适应性丘陵山地拖拉机的研究,将高扭矩储备柴油机、多点动力输出可选配静液压无级变速器传动箱、拖拉机姿态自调整前后转向驱动桥、坡地自适应机具电控液压悬挂系统、拖拉机智能化整机控制系统集成;创新性地将四轮驱动、四轮转向、车身自调整技术集成于拖拉机;通过试验研究解决了四轮驱动、四轮转向和车身姿态自动调整及车身调平与机具悬挂调节控制间的匹配和协调问题,实现了转向、调平、悬挂调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创制出了新一代丘陵山地拖拉机,实现了在15O以上坡地等高作业,提高了拖拉机丘陵山地作业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地形适应性,技术上实现了从0 到1 的突破。

转向驱动桥垂直弯曲刚度和静强度试验

通过高通过性、高稳定性和高山地适应性丘陵山地拖拉机的开发,进一步探索丘陵山区农业作业的特殊性,通过试验验证,确保技术可行性,为今后丘陵山地拖拉机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可参考实例;对丘陵山地拖拉机与农机具的实际使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丘陵山地拖拉机、自走式作业机械底盘及行走装置的结构、姿态调整、四轮转向、姿态调整控制策略设计等方面奠定了研究思路与设计制造基础;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提高提供支撑,为丘陵山地拖拉机与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使用的技术进步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专项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不同地域产、学、研团队的合理组合,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研发团队的管理建设所汇集的一套管理思路,对公司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研公关能力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项目实现了公司科研工作的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为公司产品由传统的拖拉机向智能化方向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大提升公司科研水平、创新能力。

参与专项 全面提升公司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

“为推进项目的实施,改造了不规范的生产车间和工位设施,增添了先进的生产设备设施,提升了生产能力。对产品的研发及成果转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川龙公司信息与项目部部长杨会珍说。“同时,公司增添了必要的研发设施、检测试验设备设施,研发设备设施的增加会不断加速公司新产品研发进程,推进成果转化的实施。项目完成后所形成的技术和产业化过程经验,对公司将来开发新产品,实施新项目都具有标杆性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所形成的产品、工艺技术等对公司和未来的开发、制造等起到技术提升和推进作用。将大大提升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力度,促使公司产品换代升级,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通过专项的实施,也使川龙公司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得到提高,科研人员占比由原来的9%提升到了14%;为确保项目的开展,通过绩效考评和培训计划的实施,提高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扩大了川龙公司技术人员的对外交流,增强了技术支撑;同时,川龙公司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科研人员。为下一步科研项目的实施,公司新产品开发造就了一批新的人才队伍。在新产品的研发中参加项目的科研单位和大学科研力量也成为了川龙公司的坚强后盾。

谈及专项实施以来突破的核心技术如何转化应用,杨会珍说道,“公司在专项实施下科技投入不断增加,提升了公司新产品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极大地提高公司新产品效益。在专项工作实施所形成的自主核心技术,开发的关键零部件,将逐步应用在公司现有的丘陵山地拖拉机产品上,实现拖拉机在复杂丘陵山地条件下能满足作业要求,解决目前丘陵山地拖拉机整机效率低、动力不足、大坡地作业适应性差、智能化水平低、不能满足农业作业多样性需求等瓶颈技术问题。”

猜你喜欢

丘陵山地拖拉机
山地草甸
拖拉机内燃电传动系统
飞上天的“拖拉机”
山地环境中景观营造策略探究
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分析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小鸭开拖拉机
红色拖拉机
适宜丘陵山区发展板栗生产的关键措施
胡丘陵《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