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产业贸易形势与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2021-10-07黎玉华
黎玉华
摘要:棉花产业形势和趋势的研究对看清棉花产业发展的未来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作者通过世界与我国棉花产业贸易形势观察认为,我国棉花产业存在“2020年中国棉花产量列世界第一位,占24%,但棉花产业竞争力有待提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不够深入,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还不明显,棉花产业链增值收益低;产业布局和产业融合不够,主产棉区的产业布局需要完善;企业布局有待优化,企业带动效应有待加强”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棉花产量与品质的提高和棉农收益的提高。因此本文就世界棉花产业贸易形势和趋势全面分析新时代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方向,并根据棉花产业的发展情况提出棉花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棉花产業发展赋能。
关键词:中国;棉花;产业形势;贸易形式;统筹规划
中图分类号:S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143(2021)06-0003-06
DOl:10.3969/j.issn.2095-3143,2021,06.001
The Trade Situation and the Urgent Problems in China of Cotton Industry
Li yuhua
Xinjiang Bole Seed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 Bole, Xinjiang 833400, China)
Abstract: Studying the situation and trend of cotton industry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ee the future of cotton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Observing the trade situation of the world and Chinas cotton industry, it is believed that China s cotton industry has lots of problems Chinas cotton output ranked first in the world in 2020, accounting for 24% o, bu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tton in-dustry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structural reform on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is not deep enough, it is not ob-vious to promote agriculture from increasing production to improving quality, and the value-added income of the cotton industry chain is low. The industrial layout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re not enough, and the industrial lay-out of the main cotton producing areas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layout of enterprises needs to be optimized and the driving effect of enterprise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It has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inerease in cotton yield and quality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income of cotton farmer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world cotton industry trade situa-tion and trend,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cotton industry in the new era, and puts forward the urgent problem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cotton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tton industry, so as to empower the development of cotton industry.
Key words: China; Cotton; Industrial situation; Trade situation; Overall planning
棉花产业是我国经济作物支柱产业之一。新形势下,做优做强棉花产业需要新智慧、新方案、新动能。棉花产业融合发展是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及发展的关键。棉花产业融合发展对于促进棉花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棉花贸易竞争力,提升我国棉花产业现代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产业赋能,融合发展”为主题,聚焦棉花产业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的融合应用与创新发展,就棉花产业生产、产业技术、产业加工、产业纺织、产业政策等方面。围绕棉花生产、科研、加工、纺织、贸易深度融合实现棉花全产业增值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2]。
1世界棉花产业形势和趋势
1.1世界棉花生产整体格局
2020年世界棉花生产量在2485.2万吨,2021年预测产量2470万吨。世界棉花生产主要分布于亚洲和美洲。中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棉花产量最大的5个国家,其收获面积占世界的72.7%,产量占世界的70%。其中印度棉花收获面积列世界第一位,占25%;中国产量列世界第一位,占24%。棉花总收获面积基本稳定。科学技术进步支持了世界棉花生产能力的提高[3]。
1.2世界棉纺织业整体发展格局
随着《服装与纺织品协议》的终结,世界纺织品生产的发展格局将发生改变,发展中国家在服装领域的竞争力降低,棉纺织业将整体发展加快,中国作为全球纺织品和服装净出口大国的地位不会改变[4]。
1.3世界棉花消費整体格局
世界棉花消费量总体呈增长趋势。2020年世界棉花消费量为2551.9万吨,2021年预测消费量2430万吨。随着亚洲纺织生产能力不断扩大,棉花消费量总体在增加。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棉花消费量大,占世界棉花消费量的50%以上。其中消费量最大的是中国,棉花消费量占世界的30%以上[5-6]。
1.4世界棉花贸易整体格局
全球35%以上的原棉产量参与全球贸易,涉及原棉和纺织品进出口贸易。2020年棉花贸易量占生产量的37.9%,超过许多大宗农产品,棉花贸易量在969万吨(2020年),以及棉纱、棉布和纺织品的国际贸易数额(棉花纤维的总贸易量)将达到棉花产量的75%左右。
美国、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巴西、印度是世界主要棉花出口国,棉花年均出口量占世界棉花总出口量的60%以上。美国是世界上棉花出口贸易量最大的国家,其棉花生产量的40%左右用于出口。非洲地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地区,年出口棉花140余万吨。中国、土耳其、印尼、泰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俄罗斯联邦、墨西哥、韩国和中国台湾省是世界棉花进口市场的十大主要进口国和地区,占世界棉花总进口量的60%以上[7]。
1.5世界棉花贸易发展形势
棉花跨国贸易的比重总体下降。世界棉花供求格局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世界范围内棉花生产群体与消费群体割裂的格局正在逐步被打破,棉花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的供求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出口和进口的依赖相对弱化。世界棉花产业对国际贸易的依存比重在下降。
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所导致的全球纺织品市场变化必将对世界棉花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全球纺织品贸易更加自由化。棉花贸易面临各种贸易战的挑战。
2我国棉花产业形势和趋势
2.1棉花产业贸易的重要性
中国是棉花生产、消费、进口大国,是全球棉纺中心和棉花贸易中心,是最大的棉花及纺织品进出口国,棉花产业贸易高低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棉花产业贸易对促进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2棉花生产格局
2020年,我国棉花产量591.0万吨,2021年预测棉花产量598万吨。自2014年国家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政策以来,我国棉花生产进一步向新疆集中,已形成新疆为主、内地为辅的棉花生产格局。据2019年统计数据,我国棉花种植面积约334万公顷(5009万亩)、产量589万吨,其中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约254万公顷(3811万亩)、产量500万吨,面积、总产分占全国76%和85%。2020年,我国棉花产量591.0万吨,占全球23.8%(其中新疆516.1万吨,占全国87.5%)。2020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约250.76万公顷(3761.38万亩),棉花机采面积占69.83%。目前新疆棉花面积和产量均较稳定,面积在250万~267万公顷,总产在500万吨以上,单产籽棉在5250kg/hm2以上[10-12]。
2.3棉花消费格局
2020年我国消费量860万吨,2021年预测棉花消费量827.4万吨,棉花消费量占全球的40.1%。受多重因素影响,棉花消费量波动下行,棉花消费量总体在850万吨水平,但我国有14亿人口的消费基础。从产需平衡看,我国棉花供需缺口大,缺口200万~300万吨,这应引起高度重视。
2.4棉花加工格局
我国棉花加工主要在新疆,而新疆棉花加工能力过剩,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目前我国棉花加工能力800万吨以上,超过产能200余万吨。新疆(含兵团)经自治区发改委认定的具有棉花收购资质的棉花加工企业共949家,棉花加工生产线1126条。其中多数加工企业进行了技改升级,提升了加工品质。
2.5棉花纺织格局
纺织服装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而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纺织产业国,纺织规模1.27亿锭,占全球55%;纺织纤维加工总量4000余万吨,占全球加工总量的50%以上。我国棉花纺织品出口占全球的38%~42%[13]。
我国纺织业拥有全球非常重要的竞争力。纺织行业总体运行平稳,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加快,纺织服装业根据分工不断开拓“一带一路”市场。
随着我国棉纺织工业重心西移,新疆棉纺产业发展迅速,已规划建设了棉纺织产业“三城七园一中心”,华孚、鲁泰、如意、天虹、新野等大型纺织企业相继入驻新疆。目前棉纺规模已达近2000万锭,占全国棉纺规模25%以上,均为先进纺织设备。新疆棉纺企业满负荷生产,年可生产棉纱135万吨,消耗皮棉200万吨,将成为我国第二大棉纺织省。按照自治区棉花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2013-2023年),到2023年棉花纺织规模将达到2300万锭,带动就业100万人。虽然80S以上生产企业逐渐增多,但纺织32S以下普梳纱占69%,40S~60S精梳纱的占22%,60S~80S高支纱占6%,80S以上高支纱的占3%,棉纺产品仍以中低支纱为主,产业发展主流还处于中低端水平。棉纺产品应逐渐向高档次、高附加值发展[14-15]。
2.6棉花贸易格局
2020年我国棉花贸易量239.5万吨,纺织品贸易量7375.5亿元。2021年预测进口原棉217.7万吨。我国常年进口棉花150万~200万吨,最高年份进口棉花500万~600万吨,进口额约213亿元。2014年至今进口由500余万吨缩小到150万~200万吨,主要来自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巴西和乌兹别克斯坦5国。该5国进口量合计占90%左右,美棉进口量占33.1%~43.8%,其次是印棉和澳棉。
我国棉花去库存效果明显,已提前完成去库存工作,且库存规模趋于合理。我国棉花期末库存量由2014年1300余万吨高库存,经过6年的去库存,已接近库存底线,2017/2018年度期末库存量为762万吨,其中国储棉在300万吨以下。2019和2020年已启动了新的国储棉收储,每年收储50万吨新疆棉花作为轮入。
2.7棉花产业贸易形势
2010年以来我国棉花产能下降明显,特别是2014年目标价格市场化改革试点后的2015-2019年,棉花产能出现大幅下降。2010至2017年长江和黄河流域地区种植面积下降了70.5%~62.6%,总产量下降了73.1%~59.7%,下降幅度超出了预期。近五年(2015-2019年)我国棉花面积在333.4万余公顷(5000余万亩),总产600万吨左右,均在低位徘徊并降到近20年来的最低位,引发业内对产业安全的担忧。三足鼎立的棉花生产布局变为一支独大的生产布局风险加大。
2019年以来,我国棉纺织行业亏损面大、主要营业收入下滑、利润总额下降;棉织物出口量明显下降,出口欧美、日本等地区数量下降,东南亚部分地区出口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目前棉织品出口市场以亚洲地區为主。贸易摩擦等原因对我国棉花产业造成一定影响,但尚未对产业链产生实质性影响[16]。
我国棉花产业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中低端棉花产品的竞争优势已经丧失。中国纺织产业受发展中国家成本优势制约,经济发达的原纺织大国实施“再工业化”,中国纺织产业进一步受到制约,中国纺织产业在高端纺织产品市场,面临经济发达的原纺织大国的制约。
我国棉花产业对外依存度高,常年进口棉花150万~200万吨,最高年份进口棉花500万~600万吨,进口量根据国内外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35%以内。进口的棉花主要是质量一致性好、稳定性好、没有异性纤维、内在品质优。
我国棉花贸易与新疆棉花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对于我国棉花产业贸易发展极为重要。棉花产业经济贡献度小、产业附加值低、棉花产业产值与产业地位不匹配。棉花产业链长,但产业链严重脱节,产棉与用棉没有建立市场信息和优质优价利益共享传导机制,全产业链价值难以挖掘提升,甚至产需错配,产品附加值低。目标价格没有起到提升质量的引导作用,补贴方式不符合WTO贸易规则等政策落地性不足问题。产业呈现多小散低水平重复的业态、企业集团产业集群不足等问题。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棉花产业面临贸易摩擦加剧进出口压力大(中美贸易战),标准认定和技术贸易壁垒等问题;面临在国际产业市场中的产品定位和产业格局问题。特别是贸易环境问题:以莫须有的人权为理由进行制裁,发动不公平竞争的贸易战,对输美棉产品增加25%关税,负面企业产品清单,技术问题,进而上升到产业竞争,打击中国棉花产业供应链8]。
我国棉花质量总体偏低,棉花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差,异性纤维含量高,马克隆值高(纤维偏粗),纤维短,强度低。原棉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中高端棉花占比少,不足20%。2020年新疆棉花公检品质下降明显,27~28mm棉花占比76%以上,29mm棉花占比20.2%,中低等级棉花占比有所提升,高等级棉花占比明显降低,并伴有掺杂掺水等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其中40S~50S的中端棉花市场需求量最大,占比60%~70%,60S以上的高端棉花需求量占比15%~20%,32S以下的低端棉花需求量占比10%~15%[19]。
3我国棉花产业贸易急需解决的问题
3.1全方位提升棉花质量
优化棉花生产布局、品质布局和品种布局,从源头控制遗传品质,推广“双30”棉花品种(绒长30mm、比强度30cN/tex),抓好一主两辅用种模式,提高棉花品质一致性稳定性,控制“三丝”污染。加强机采棉综合农艺技术配套。实现高品质棉花生产200万吨以上,长绒棉纤维长度≥37mm,比强度≥45cN/tex,马克隆值以3.6~4.2的为主。
3.2促进棉花产业绿色发展
随着我国与国际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绿色和技术壁垒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棉纺产品一些功能绿色纤维原料的供给不能充分保证,这是影响我国纺织行业整体竞争力和技术升级缓慢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加强长绒棉、有机棉、彩色棉等专用棉的生产。加强高品质棉花生产,解决我国棉花过度依赖进口问题。
3.3促进棉花生产节本增效
改变生产方式,建立“六化一体”棉花生产模式(社会化、规模化、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利化),从种管收生产环节积极推广化学封顶和机械化采收为代表的全程机械化技术、田间管理信息化技术、棉花质量协同技术、减肥减药等技术[20]。
3.4加强促进棉花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探索建立全产业链增值的棉花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和实现棉花全产业链增值,创新棉花生产经营模式。从产业化入手,从全产业链考虑,创新棉花产业经营主体,建立棉花全产业链增值服务体系,探索产业化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实现“公司制+合伙股份制+合作社制”,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组成深度融合的棉花产业经营主体。鼓励棉农向棉花加工企业、下游纺织企业流转土地,降低棉花生产成本。鼓励棉花企业与植棉农户在种植销售方面进行订单合作。解决收购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南疆四地州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土地改革制度,建立健全土地确权制度,简化土地流转手续,为棉农实现规模化植棉提供更多的耕地,促进棉花产业的快速发展[21。
3.5巩固提升我国棉花产业优势的保障体系
国家在制定新疆棉花扶持政策时,明确政策实施的针对性落地性,从源头上提高扶持政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政策效率。棉花相关政策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两大目的,即保障棉花安全和提高棉农收入。政府应针对不同农户制定相应扶农政策,提高植棉家庭的生产积极性。优化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实施的具体环节,简化优质植棉区补贴款的发放程序,让农民在每年的2~3月份能完全拿到补贴,更有利于棉农进行种植决策的选择。积极推进棉花目标价格补贴与质量挂钩,推行优棉优价、优质优补。
完善棉花补贴政策体系,包括生产资料补贴、棉花专业合作社补贴、机械补贴、保险补贴等。保障补贴政策达到棉农增产增收的目标。
制定差异性的农业惠农政策,解决不同类型棉农的内在需求。为不同种植规模特征的棉农提供相应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惠农政策。提供产后服务时,重点提供初加工和包装服务,棉花采摘服务也必不可少。
3.6建立自己的贸易工具
面对高关税禁令等挑战,建立自己的标准认证供应链体系,优化政策支持,降低产业损失。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
3.7抓住棉花产业发展机遇
一是利用好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坚韧性和潜力性,成长中的中等收入人群,14亿人口的消费群体等,实施扩大内需的消费战略。二是棉花去库存已提前完成,专对新疆棉新的轮入收储已经启动,纺织行业总体运行平稳,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加快,纺织服装业根据分工不断开拓一带一路市场。三是产业向着绿色高质量提质增效发展。四是国家对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的继续支持。五是抓住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利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稳棉固棉优棉。六是抓住国家优质棉基地建设、棉花生产保护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和优化产业集群建设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我国棉花产业竞争力和产业经济贡献度,做大做强我国棉花产业。
3.8构建棉花产业新格局
充分发挥新疆棉花产业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国内和国际棉花产业新格局和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畅通国内大循环,破解我国棉花产业对高品质进口棉的依赖和西方国家对“新疆棉”的打压。面对不公平的贸易战,加强高品质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强国内外双循环消费贸易格局的建立。培育一批品种品质优良、规模体量较大、融合程度较深的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形成3~5个产值百亿元以上、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棉花产业集群。建立棉花实体产业联盟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棉花实体产业联盟机制和平台,增强农业合作社的互补性。通过实体联盟的建设带动地区棉花产业的发展,帮助农户更好地融入全产业价值链。
参考文献
[1]梁亚军,李雪源,郑巨云,等。新疆2019年棉花产业情况概述及存在问题与策略[J].棉花科学,2020,42(01):14-20。
[2]王俊铎,梁亚军,郑巨云,等。新疆植棉区2019年棉花种业报告[J].棉花科学,2021,43(01):3-10
[3]翟雪玲,张杰。中国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与展望[J].农业展望,2018,14(08):53-58.
[4]谭成程。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背景下的棉花种植意愿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8):176.
[5]王俊铎,梁亚军,龚照龙,等。中美澳棉花生产的成本和效益与优势比较[J].棉花科学,2016,38(6):13-18.
[6]巩慧,孟梅。阿克苏地区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效果及完善建议[J].棉花科学,2019,41(06):46-50.
[7]张梦醒。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实施背景下新疆棉农种植规模决策行为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7。
[8]卢冰冰,陈玉兰,余国新。棉农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满意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疆塔城地区245户农户调查数据[J].农业展望,2017,13(02):87-93.
[9]周风涛。新疆棉农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6。
[10]李先东。新疆棉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及制约因素分解[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6.
[11]蒲娟。新疆棉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效果评价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6。
[12]缑晓亮,宋玉兰。北疆棉区棉农棉花保险购买意愿分析[J].农业展望,2019,15(09):110-114.
[13]于雅雯,余國新,魏敬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新疆棉花生产布局空间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05):74-80。
[14]刘乐。基于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背景的新疆棉农植棉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7。
[15]邹彬,曹宏斌,章国琴。新疆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01):245-246。
[16]顾雪微,贾备。基于团场棉农视角的棉花采收方式调查研究[J].棉花科学,2018,40(02):2-4.
[17]孙泽昭,黄乐珊。新疆棉花产业优势分析[J].甘肃农业,2007(09):30-33。
[18]魏敬周。新疆棉花市场化改革:组织过程、执行效果与对策建议[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7。
[19]刘敏,陈玉兰。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天津农林科技,2018(06):29-30.
[20]邓亚丽,曹瑛,李巧巧。新疆棉花产业链竞争力与供应链金融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6(12):91-98.
[21]李雪源,王俊铎,梁亚军,等。新疆棉花质量效益规模分析与发展适度规模下的质量效益型棉业[C].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6年年会论文汇编,安阳:中国棉花杂志社,2016。
[22]李雪源,王俊铎,郑巨云,等。新疆棉花产业发展与供给侧改革[J].中国棉花,2017,4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