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药剂对罗汉果花叶病毒病的田间防效
2021-10-06梁载林甘宁曹相余梁秀荣
梁载林,甘宁,曹相余,梁秀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植保站 永福县 541800)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1 Jeffre]为葫芦科罗汉果属多年生草质藤本作物,是中国特有的药食两用经济作物,在国内外享有盛名[1],素有“东方神果”的美誉。永福县是中国罗汉果之乡,永福罗汉果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已有近400 a的栽培历史,历年年种植面积超3 000 ha。长期以来,罗汉果花叶病毒病在永福罗汉果产区均普遍发生,一般发病的地块病株率20%~35%,严重地块病株率达100%[2]。染病植株叶片褪绿、斑驳、畸形,并产生疱叶症状[1],所结果实畸形且较小易开裂,苗期染病的植株长势较弱,生长缓慢,导致罗汉果品质下降,次果增加。受害植株减产25%~45%,严重的达50%以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这一特色经济的发展。为探索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防治罗汉果花叶病毒病的效果,笔者2020年在永福县选择几种病毒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为有效控制罗汉果花叶病毒病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药剂:5%氨基酸寡糖素AS(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5%几丁聚糖AS(成都特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136%赤·吲哚·芸苔WP(德国阿格福莱农林环境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盐酸吗啉胍WP(山东曹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8%宁南霉素AS(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作物为罗汉果,品种为青皮果。防治对象为花叶病毒病。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苏桥镇石门村开心农场罗汉果种植基地,面积1 200 m2,每667 m2栽种100株。试验田质地为酸性潮沙土,土壤有机质含量2.3%,pH值为5.9。该地块已连续2 a种植罗汉果,罗汉果花叶病毒病上年发生较重。试验各小区土壤、栽培、肥水等基本一致。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5%氨基酸寡糖素AS 750倍液、0.5%几丁聚糖AS 500倍液、0.136%赤·吲哚·芸苔WP5 000倍液、20%盐酸吗啉胍WP500倍液、8%宁南霉素AS800倍液、清水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罗汉果10株,各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
1.4 施药方法
根据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分别采用不同的施药时期。5%氨基酸寡糖素、0.5%几丁聚糖、0.136%赤·吲哚·芸苔处理:在罗汉果苗生长到30 cm长时开始用药第一次,后每隔5~10 d再用1次,共连续用药5次。即第一次施药于2020年5月27日下午;第二次施药于2020年6月2日上午;第三次施药于2020年6月11日上午;第四次施药于2020年6月16日上午;第五次施药于2020年6月23日上午。20%盐酸吗啉胍、8%宁南霉素处理:在田间罗汉果花叶病毒病发生初期开始用药,每隔5~10 d用1次,连续用药3次,即第一次施药于2020年6月11日上午;第二次施药于2020年6月16日上午;第三次施药于2020年6月23日上午。
试验施药采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福达喷雾器厂的3WBD-16HBA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双空心园锥喷头进行作业。叶面整株喷雾,将药液均匀喷洒到罗汉果植株叶的正反面,喷透为止。喷施药液量第一次20 kg/667m2;第二次25 kg/667m2;第三次30 kg/667m2;第四次35 kg/667m2;第五次50 kg/667m2,施药方式与当地农业生产实践相符。试验期间所有小区未施用其他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
1.5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2020年5月27日施药当天为晴天,气温20.2℃~30.7℃,施药后24 h内无雨;2020年6月2日施药当天为雨日,气温24.1℃~29.1℃,施药后3 h内无雨;2020年6月11日施药当天为雨日,气温23.5℃~32.6℃,药后5 h无雨;2020年6月16日施药当天为雨日,气温23.5℃~32.3℃,施药后3 h内无雨;2020年6月23日施药当天为晴天,气温27.9℃~33.2℃,施药后24 h内无雨。
1.6 调查方法
1.6.1 药效调查
最后1次药后21 d,即2020年7月14日,植株藤蔓基本铺满整个棚架,病害发生基本稳定。采用随机抽样法,每小区取100根枝条,按如下标准调查记录每根枝条病害发生级数及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1级:叶片轻微花叶,或略显斑驳,但无叶片变形皱缩;3级:枝条上1~3片叶片变形皱缩;5级:枝条上3片以上叶片变形皱缩,但枝条不皱缩;7级:枝条上大部分叶片变形皱缩,枝条皱缩细小但仍能生长;9级:枝条上全部分叶片变形皱缩,顶芽无法生长。
药效计算方法如下。
枝条被害指数=Σ(各级代表数值×各级被害枝条数)/(调查总枝条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被害指数-处理被害指数)/空白对照被害指数×100
1.6.2 产量调查
当罗汉果果实成熟时,每小区随机调查5株罗汉果,统计商品果数量(不达到等级、裂果、畸形果除外),并进行大小分级。
分级标准如下。特级(特果):果实中部围径≥20.00 cm;一级(大果):果实中部围径≥18.00 cm;二级(中果):果实中部围径≥16.50 cm;三级(小果):果实中部围径≥15.00 cm。
1.7 数据统计
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v8.01版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用邓肯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表1为不同药剂对罗汉果花叶病毒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从表1可见,5种供试药剂对罗汉果花叶病毒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不同的药剂存在差异。最后1次药后21 d,从枝条发病病情指数上看,以5%氨基酸寡糖素AS 750倍液发病最轻,病情指数为9.67,其病情指数与其他药剂处理在0.05水平下差异明显;其次是0.136%赤·吲哚·芸苔WP 5 000倍液处理、0.5%几丁聚糖AS 500倍液处理和20%盐酸吗啉胍WP500倍液处理,其病情指数分别为11.18、12.96和13.37,三者之间差异不明显;发病较重的是8%宁南霉素AS 800倍液处理,病情指数为15.22,其病情指数与其他药剂处理在0.05水平下差异明显;清水对照区发病最重,病情指数为37.52,与所有药剂处理区差异显著。从防治效果上看,以5%氨基酸寡糖素AS 750倍液表现最好,防效为74.36%,其次是0.136%赤·吲哚·芸苔WP 5 000倍液处理,防效为70.04%,两者之间在0.01水平下有差异,但在0.05水平下差异不明显;再次是0.5%几丁聚糖AS 500倍液处理和20%盐酸吗啉胍WP 500液处理,防效分别为65.26%、64.06%,两者之间差异不明显;防效最低的是8%宁南霉素AS 800倍液处理,防效为59.38%,与其他药剂处理之间差异明显。
表1 几种药剂对罗汉果花叶病毒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表2为不同药剂对罗汉果花叶病毒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从表2可见,5种供试药剂处理区罗汉果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大、中果所占的比率和对照区相比明显增加,商品果数量增产明显。5%氨基酸寡糖素AS 750倍液、0.5%几丁聚糖AS 500倍液、0.136%赤·吲哚·芸苔WP5 000倍液、20%盐酸吗啉胍WP 500倍液、8%宁南霉素AS 800倍液处理后商品果数量增产分别为65.94%、59.86%、71.13%、40.89%和35.44%。
从表2可见,5种供试药剂处理区罗汉果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大、中果所占的比率和对照区相比明显增加,商品果数量增产明显。5%氨基酸寡糖素AS750倍液、0.5%几丁聚糖AS 500倍液、0.136%赤·吲哚·芸苔WP 5 000倍液、20%盐酸吗啉胍WP 500倍液、8%宁南霉素AS 800倍液处理商品果数量增产分别为65.94%、59.86%、71.13%、40.89%和35.44%。
3 小结与讨论
罗汉果花叶病毒病对产量和质量有直接影响,发病轻则产量高,反之则低。本试验结果表明,氨基酸寡糖素、赤·吲哚·芸苔等药剂对减轻罗汉果花叶病毒病为害和增加产量效果较好,试验结果与文献报道寡糖素具有诱导植株产生防御反应,增强植株免疫能力,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效果相符[3-4]。此外,盐酸吗啉胍、宁南霉素对控制罗汉果花叶病毒病为害也有一定的效果,以上药剂均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在罗汉果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连续喷施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