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胞的增殖”(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2021-10-04李紫虹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细胞增殖教学设计

李紫虹

摘要: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主动获取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然后教师归纳总结,以此突出教学重点。

关键词:教学设计;细胞增殖;有丝分裂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5-0084

一、教材分析

“细胞增殖”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必修1中第6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课包括细胞周期的概念及组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的变化等主干知识。它与前面所学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高尔基体的功能、中心体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有丝分裂这节课既为学生学习必修2中减数分裂和相关遗传定律奠定基础,又和DNA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表达等内容紧密相关。与本节相联系的内容还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化、细胞衰老与癌变等。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时学生就已初步接触“细胞是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了解细胞分裂就是细胞一分为二形成两个细胞,然后细胞进行增长的过程。当时对此的学习很浅,只是了解水平,未深入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而作为高中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且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結构的内容,对细胞的内部结构如细胞质、细胞核较为熟悉。教师在讲授有丝分裂过程中只要说明过程经过,学生就能较快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所以,通过学生制作模型来模拟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以期让学生在“做中学”。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示意图,学生能够描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相关细胞结构的变化。

2.通过对染色体模型的制作,学生能够具备合理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的数目变化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对事物发展的变化过程、生命的运动性有客观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难点: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染色体和核DNA的数目变化。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分别展示受精卵、早期胚胎与教师本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教师体内大约有100万亿个细胞,这些细胞都源自一个受精卵细胞。是怎样由一个受精卵变成你们所熟悉的教师呢?进而引出本节课“细胞的增殖”。

2.小组探究,动手模拟(17分钟)

教师讲授细胞周期的概念,且说明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为分裂期准备了双份的DNA分子,同时也合成了一些有丝分裂需要的蛋白质;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便于学习,人为地把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

为了能够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形式。教师先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动画,学生观察视频后结合书本上的知识,自己先独立思考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再进行小组讨论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学生用彩色卡纸通过自己制作染色体模型模拟四个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第一组、第二组模拟前期;第三组、第四组模拟中期;第五组、第六组模拟后期;第七组、第八组模拟末期)。教师请代表小组上台来讲解,边展示自己的成果边加以描述。

3.展示成果,归纳讨论(15分钟)

学生代表小组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模型(图1、图2、图3、图4),教师在每一个小组展示完之后总结归纳各个时期的特点。上台展示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充分展示自己以及小组的合作成果,提升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教师阶段归纳总结更能突出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

①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变成染色体。

②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③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④染色体散乱分布。

①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动,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同一个平面(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

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①染色体恢复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形成两个新细胞核。

③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逐渐扩展为新的细胞壁。

4.总结归纳,知识升华(5分钟)

在前面分析各个时期细胞变化的基础上,再一次观看动画视频,请学生填写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数目的表格(表1)。启动学生动脑总结和概括,从而让学生学有所用,掌握新知。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在时间安排上较为紧凑。教师如何合理安排各个环节、如何做到重点突出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为此,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联系起来。注重学生身份的转变: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索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与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启发学生自己探索、顿悟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节课中,主要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新知的学习和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知识的方法学生也得以掌握。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木渎金山高级中学215100)

猜你喜欢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
三氧化二砷对人大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miRAN—9对肿瘤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人类microRNA—1246慢病毒抑制载体的构建以及鉴定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有关“细胞增殖”一轮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