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2021-10-04孙杰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孙杰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之下,学生的综合发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渗透在各科教学当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缓解心理压力,使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直面困难,勇于突破,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提起重视。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并不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情况,这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适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6-0116

在素质教育逐步深入的背景下,教师积极地转变教学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体育是放松身心、锻炼体魄的重要课程,在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这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意义重大。

一、体育教育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

在小学教学中,体育课程是一项相对特殊的教学内容,其更加强调学生的身体发展,可以促使学生充分地接触大自然,进行身体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与成长也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心理健康发展则必须建立在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养之上,尤其是学生必须要以拥有健康正常发育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基础。通过体育运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强健体魄,促进身体健康发展,这就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基础保障。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学融入教学内容,可以弥补体育教学中的不足。例如,在跑步训练的体育教学中,由于长时间的跑步训练会消耗学生大量的体能,会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感受到身心疲惫的不良情感,所以学生往往讨厌跑步训练。此时,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发展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述跑步训练对于自己未来身体发展的重要意义,随后引导学生在内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坚韧品质,从而积极地调动学生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的热情。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开始的体育教学中,枯燥劳累的体育锻炼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物质奖励或者设置跑步比赛,让学生在克服重重困难后,可以感受到强烈的自豪感与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二、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以往,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这一教学模式可以确保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部分体育活动对于学生的意志力要求较高,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将难以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在体育活动中充分挖掘自身潜能,积极奋进,从而塑造坚韧不拔的性格。

三、优化教学方式

小学是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以及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其一,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喜欢新奇的事物,喜欢探索未知的世界。因此,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多元化的体育活动。例如,在跳高活动当中,由学生按照顺序逐个跳跃,这种模式较为机械,难以激发学生的跳跃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融入多种训练项目。如,跳跃跳箱盖、穿越橡皮筋等,通过诸多新奇有趣的辅助训练,可以让学生对接下来的跳高训练充满期待。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训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训练效果。再如,以50米跑步作为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跑步,并对学生的跑步时间进行计时,然而这一模式较为枯燥,学生缺乏兴趣。此时,教师设置25米障碍跑训练,在障碍跑训练当中,学生需要穿越细绳,在障碍训练结束之后进行50米跑步。这时,学生进入了跑步状态,并且在跑步中体会到了乐趣,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其二,教师与学生积极活动。体育课堂氛围沉闷将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互动创设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在良好氛围的带动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1]。

四、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做到量体裁衣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将游戏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游戏当中形成团结意识,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为了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科学地选择游戏,切不可直接将游戏引入课堂。这不仅会失去游戏的作用,而且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基于此,教师需要科学地引入游戏,可以让学生融入游戏的编排当中,引导学生在游戏制作当中献计献策,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使游戏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心理发展需求。在游戏当中,学生的创意被打开,积极地利用发散思维创设新奇、有趣的游戏[2]。

五、结束语

心理教育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教师应当良好地利用心理教育推动学生的体育教学,保证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够结合心理教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3]。

参考文献:

[1]臧晓晨.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应用效果探讨[J].知识文库,2020(20):39+41.

[2]潘文.浅谈小学体育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0(87):126-127.

[3]張静.基于合作游戏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0(20):73-74+83.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李哥庄镇李哥庄小学266316)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教学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锻炼
新发现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短绳在体育教学中“一物多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阻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