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德育教育,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2021-10-04向绍红
向绍红
摘要:立德树人指导思想实施以来,德育在中学教育的重要性明显提升,基于德育素养各学科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渗透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传统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在学科德育教育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做好德育教育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工作。
关键词:德育教育;核心素养;学生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6-0097
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尊重中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转变单纯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静态的、生硬的德育教育内容转为直观的、动态的内容,帮助中学生更好地融入德育环境。加强德育教育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科教育内容,提升学生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1]。
一、注重信息技术应用,转变德育教育思路
中学生长期处于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就是升国旗、唱国歌、列队型,对教材中的德育印象基本停留在感恩教育、父母教育等内容,对学科德育的内容积极性不高。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的德育教育思路基本是以单独课时为主,即单独拿出一个课时的时间进行说教,其目的是解决学生的学习错误思路和错误认知,意图在思想上改变学生的思想,但效果收效甚微。依托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应积极转变德育教育的思路,转变传统的德育模式,将传统说教模式的德育思路转变为以视频为主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德育渗透效果。
以中学数学学科为例,数学学科的德育教育基本是以说教为主,其目的是通过说教帮助学生树立数学严谨思维、探究意识等内容,但效果不是很理想[2]。依托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数学学科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可以将数学德育素材转为视频资料,如从数学学科的科学史入手,用视频资料方式展示科学史的内容,如数学科学家研究数学定理的发展史、数学定理及其推论的发展史,用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学科研究的严谨性,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内容的理解。总之,用视频资料信息技术在学科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实现了德育教育内容动态化的教育效果,教师不再以简单的说教为主,而是通过具体的视频资料和内容来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视频资料的内容进行前后内容的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视频资料的理解,自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内容和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二、加强信息技术改造,调整学科教学设计
德育教育一直是中学教育的薄弱点,虽然近些年立德树人的思想在中学教学中逐渐渗透,但从学科教学的设计角度出发,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依然比较少,大多德育基本是以幾句话一笔带过,很难真正发挥德育效果。依托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增加德育教育的素材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科内容学习当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为例,学科内容中有非常多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但传统教学中这种影响的效果是比较小的,主要是教师的关注点在于讲解知识而非渗透知识,注重知识解读而不重视知识在学生群体中的落实。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调整学科教学的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转变现有的教学课件内容,将德育内容进行有效的渗透,通过利用微课等信息技术进行内容的补充,不断地调整学科内容的设计思路,确保学科德育内容真正得到体现,帮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时可以更好地融入德育内容,提升德育的效果[3]。
三、发挥信息德育作用,优化课程教学方法
德育教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一直处于薄弱地位,关键在于传统课程模式中说教是主要的教学方式。而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叛逆心理,如果单纯地采用语言说教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德育教育事倍功半。采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地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必要的帮助,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德育思路,提升学生的德育能力。
信息技术与中学学科的信息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在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以电子白板为例,电子白板实现了教师与学生课堂的交互性。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利用白板交互性的特征,实现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在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依托电子白板技术,教师在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视频的优势和交互性,将德育教育进行更好的渗透,学生在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料时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随时进行暂停或抓取资料,而教师也可以针对德育教学的内容和进度进行抓取,其目的是进行德育的拓展,通过白板技术开展德育渗透可以更好地将交互性与学科德育进行整合,发挥德育教育的整体优势,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融入其中,减少单一说教造成的抵触心理,总之就是要把握德育实践,在白板演示中做好德育教育渗透。
四、加强信息德育实践,结合学科特点优化
德育教育并不只是单纯的说教,而是要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深度的整合,结合学科特点进行优化,结合学科特点和内容开展德育教育。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德育教育因时因地制宜,要结合德育实践的特点和内容整合学科优化,加强学生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4]。简单来说,中学各学科的德育侧重点不同,应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整合优化,同时也要落实立德树人的安排,做好德育教学指导工作。
以语文、历史等文科类学科为例,其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历史史实、每一个德育教育素材都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应基于学科特点入手进行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实践工作,帮助学生从案例到实践,让学生在学习德育过程中实践德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内容;而数学、物理等中学理科类,其德育内容凸显层次化的特点,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在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应做好信息德育实践工作,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了解理科逻辑思维、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对科学素养的认识,在信息技术中降低德育内容的理解难度。此外,在外语课、综合实践课等活动中,教师也应积极做好信息技术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信息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个人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不断地提升个人能力与德育内容,做好德育教育思想的渗透。总之,信息技术在德育渗透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学科特点,切实做好德育教育渗透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学科信息技术中的德育思想,体现德育的价值,提升学生的素养。
五、做好信息专题教育,加强德育教育渗透
专题教育活动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中学教学活动德育渗透的有效方式,因此应统筹安排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展法治教育、廉洁教育、反邪教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影视教育等专题教育[5]。专题教育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说教转为具体的案例,通过案例解读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约束自身行为。
以校园欺凌为例,中学在校园欺凌方面积极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以往教学活动侧重于帮助学生如何保护自身利益,但缺乏具体的案例。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学校可以从上级部门、社区(乡镇)法制办、网络等寻求校园欺凌的案例,通过具体案例的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校园欺凌的表现、危害和如何保护自身,通过具体视频资料的方式展示可以将中学生更好地带入具体情境,了解校园欺凌的实际特征和学会如何保护自身,同时通过保护自身的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应对各类校园欺凌时学会如何保护自身。总之,在专题教育活动中,信息技术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通过具体案例解读的方式帮助学生融入专题教育当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德育真正落实到学生群体当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
六、总结
信息技术与中学学科教育的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主流。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學优势可以转变单纯以文字或口述的德育思路,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动态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德育教育氛围,推进德育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提升的工作落实,进一步提升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崇超.浅谈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20(2):8.
[2]董晨.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74+77.
[3]钟子盈.如何把德育工作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渗透到高中音乐教学中[J].北方音乐,2019,39(9):181+185.
[4]孔祥婷.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对高中生德育培养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5):107+135.
[5]王勤.如何在小学英语德育教育中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J].文教资料,2019(9):237-238.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国本中学40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