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提质增效和结构调整
2021-10-04王洪章
王洪章
对于2021经济形势展望,在政策方面,2021年将维持稳健货币政策,总量上保持稳定,结构上加强定向支持,一是服务实体经济,加大贷款支持力度,推动实际贷款利率降低;二是将资金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倾斜。预计2021年将延续宽松的财政政策,释放积极信号,但注重提质增效和结构调整,支持“十四五”重点领域。
至于经济复苏延续,内需消费是关键。首先,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仍会延续,但2021年的承受力会更强、修复方向更加明确。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不成比例,说明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仍显不足,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绿色经济非一日之功,预计全年将呈现前高后低的特征。其次,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的重点。要想增强经济增长动能,因为外部条件限制,内循环为主,当前内需重要性大于外需,消费重要性大于投资。需求侧改革的重点在于消费,我国巨大规模的消费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提升农村乡镇消费水平;二是提升养老消费水平,均衡康养;三是提升生育水平。
随着经济恢复、企业盈利好转,居民收入有望改善,再加之政策的推动,2021年消费有望复苏回稳。同时,随着消费渐次复苏以及2020年宽松政策的影响,2021年可能面临微通胀压力,预计下半年CPI同比增速上升。
未来有几个方面,可以重点关注:一是关注经济增长新动能。我国正式迈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结构性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是长期方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兴业态将会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如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绿色节能环保产业等。
二是抓住RCEP等新机遇。我国应该抓住RCEP等新机遇,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三是降杠杆、控风险是重中之重。在债务风险、金融市场风险、银行信贷风险等多重因素下,降杠杆和控风险是未来一段时间大方向,整体信用环境可能趋紧。
四是人口对经济长远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生产要素。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一是老龄化严重,60周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8%,65周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2%,远超国际老龄化标准。同时生育率过低,老龄化叠加低生育率,将导致劳动力规模持续萎缩,劳动生产率下降,不利于经济实现长远增长。
五是二胎政策并没有改善生育率低迷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养育小孩的经济成本过高,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多方面因素。未来必须完善生育配套政策,针对二孩、多孩家庭,在就业保障、学前教育、医疗服务、购房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降低生育成本。
六是“碳達峰、碳中和”以后,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对投入的量,和整个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这个影响可能是巨大的。我国正式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将会对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产生深远影响。绿色产业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新的动能。但在转型调整过程中,部分传统产业经济效益可能受到冲击,相关部门要做好提前预判,管控好转型风险,尽量确保经济的平稳转型过渡。(摘编自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