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共育新人

2021-10-04张君艳李友节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9期
关键词:校企工业机器人

张君艳 李友节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园区经济转型升级,我校紧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主线,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成立“汇博机器人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本文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人才培养对接企业紧缺岗位,学习环境对接企业生产环境,课程资源对接行业企业标准,特色教材对接企业工作实际内容,探索实现产学相融、需求相通,高质量共育新人的办学目标。

一、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

近年来,机器人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应用领域持续拓展,新产品不断涌现。《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培育机器人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列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方向。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制造业实现高端装备产业集群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主要集中在搬运与上下料、焊接与钎焊、装配与传输、喷涂与加工等应用领域,同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集群不断拓展,新产品不断涌现,国家机器人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这些方针和政策给工业机器人专业设置指明了方向。专业设置需要对接产业需求,培养一大批专业技能创新型人才,满足苏州工业园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对机器人产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区域、行业经济建设。例如我系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设置,瞄准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链需求[该产业链需求大量的焊接(点焊与弧焊)26%,装配与搬运57%,包装、码垛、拆垛、密封涂胶机器人16%,其他1%],培养具备工业机器人及其作业单元的自动生产线的安装、编程、调试、运行、维护维修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对接企业紧缺岗位

虽然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不断加大机器人技术研究与本体研制方向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但现场调试、维护操作与运行管理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依然有所欠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園区直接从事机器人研发制造型企业在岗员工近5000人,每年仅这些企业的员工招聘及员工培训量近1800人次,今后几年还将呈现倍增趋势。而对园区应用机器人技术的广大制造型企业来说,对机器人的操作、应用与维护人员的需求量则更加面广量大,每年园区对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近3000人。主要紧缺岗位有从事工业机器人研发、机器人及其作业单元的自动生产线的营销、设备管理服务,操作员,编程员,安装调试员,机器人设备维修员,电气技术员,质量检验员等。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企业紧缺岗位,培养能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其作业单元的自动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和故障排除的能力;进行机器人自动生产线改造,设备自动化改装的能力,能运用现场总线组网控制技术完成工业机器人联网通信的能力;会使用工控机、触摸屏,并根据作业对象完成工业机器人程序的编写,能组装、安装、调试常用工业机器人辅具,能看懂机器人自动线相关英文操作手册,具备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或机器人方面的相关证书的专业技能,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培养的人才与苏州工业园区对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企业紧缺岗位无缝对接。

三、学习环境对接企业生产环境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按照工学结合的真实职业环境来进行建设,按照生产线功能分区来新建工业机器人基础训练区、工业机器人综合拓展区、工业机器人创新研发区,专业学习环境对接企业生产实际工作环境,在生产性教学工厂中完成专业学习。例如:(1)工业机器人基础训练区,按照企业车间布置学习环境,以单台工业机器人形成的工位型实训工作站为主,由工业机器人模块、提取模块、搬运模块、码垛模块、涂胶模块、智能视觉检测等组合搭建而成,各功能模块相对独立,可以完成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再现、机器人参数设置、机器人基本维护、触摸屏界面设计、机械系统拆装与调试、电气系统连接与调试等基本操作功能,还可以完成搬运、码垛、上下料、焊接、装配、分拣等典型应用实例的操作与维护。(2)综合拓展区,进行系统单元模块化设计,创新设计、人工智能开发,集成工业制造行业机器人12大单元(原料储存单元、数控加工单元、激光切割单元、激光雕刻机单元、加工产品检测单元、焊接加工单元、打磨去毛刺单元、激光打标单元、螺栓装配单元、开箱打包贴标单元、码垛送货单元、AGV运载单元)之间通过输送线协同作业,均符合实际工业机器人现场作业。(3)创新研发区(112实训室),进行各种机器人技术开发,创新研发机器人,科学普及与职业体验,机器人技术支持和服务,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家政服务机器人应用、机器人创新套装应用、餐饮服务机器人应用、迎宾导游及飞行机器人应用等技术。

四、课程资源对接行业企业标准

课程资源对接行业企业标准,进行企业化设计。邀请行业和企业的技术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结合社会需求和企业的具体要求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修订,并围绕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技术专家的参与指导下,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职业岗位群总结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可以进行教学实施的学习领域,从而构建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建设体现工学结合和生产性实训特色,课程资源对接行业企业标准的企业化设计,将生产第一线任务、企业第一手资料、企业工作手册、企业活页讲义资料经过加工设计,匹配成合理的教学资源;同时教材编写按照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进程和工作项目来完成。

五、特色教材对接企业工作实际内容

教材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抓手,高质量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保障,特色教材是培养紧缺人才的捷径。特色教材开发应以学习对象为主体,用企业岗位工作内容的真实案例或工作情境实际任务为切入点,以活页式、工作手册式、任务单式等特色形式来开展职业岗位所需要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完成技能实操任务以及提升职业素养。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机制,校企合作开发特色教材和课程资源,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推行“1+X”证书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培养成为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特色教材紧贴企业任务实际,按照企业工艺步骤来实施过程,按照项目难易程度、任务实施的先后顺序以及生产线先后工序来进行梳理,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的构思来编写,特色教材的总结为每个任务和项目的最终评价,即对任务和项目的学习效果检查,完成情况评定。同时特色教材编写中安排创新学期项目设计,即让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和创新项目模拟创业,利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开动脑筋,进行创新设计的训练。特色教材编写本着适用于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学习过程中。特色教材的使用,不仅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而且使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促进学习者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得到提升。

我校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育新人,实行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依托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汇集不同主体的人才、技术、资金等优势资源,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以智能制造技术为主线,对接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制造产业、机器人产业,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在教学改革、科研课题、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特色教材编写等方面均取得丰富的成果,实现了升学和就业质量双高。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课题“五年制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2020/10/091)、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研究课题“基于校企合作共建汇博机器人企业学院的创新型实施方案”(课题编号:JG2020010)、江苏省职教学会2021—2022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课题编号:XHYBLX202120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校企工业机器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