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时代工匠精神对技能型人才“养”与“育”的研究

2021-10-01张潇月湖南吴汀宇朱敬民周慧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技能型工匠院校

张潇月 湖南 吴汀宇 朱敬民 周慧

摘   要:5G时代人工智能的到来对社会技能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分析传统工匠精神对社会层面与教育层面的影响和意义,探讨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教育的现状,研究工匠精神对技能型人才“养”与“育”的教学模式,以此形成工匠精神指导下的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教育的新思考、新路径。

关键词:5G时代;工匠精神;技能型人才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6年3月17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新时期的“工匠精神”。2017年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表示,抓职业教育对培养人才的“工匠精神”十分重要。同时,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上,刘延东提到要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可见,工匠精神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受国家高度推崇和深度关注。

一、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创造能力

2019年6月中国进入5G新时代,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并举,中国5G时代将迎来经济新机遇和新挑战,为国内就业形势带来革命性变化。面对万物互联时代的开启,5G赋予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成为补充发展5G时代经济的必要根基。同时,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成为5G时代所必备人才,工匠精神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教育研究,推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工匠精神注入高职院校的教育,单纯地分析其精神内涵是远远不够,需从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时代发展要求进行深入理解,明白其内在逻辑关系。工匠精神是工匠精益求精、注重品质细节的职业精神,它与当前社会的生产方式精确地表达了这个时代的现实需求,因而具有新内涵的工匠精神成为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方法。本文通过分析5G时代下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面临的问题,逐步解析工匠精神的新内涵,根据新内涵提升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与教育路径。

二、培养技能型人才面临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需要注入工匠精神

目前,制造业正在发生深刻的技术革命,5G时代所带来的智能制造不再是时髦概念,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日新月异,使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并正在强力渗透、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需迫切转型,放弃原来急功近利的路径,重拾专注细节、精致标准、专属性精神,并且需要在与新技术革命的结合中实现创新性发展。例如,当前私人订制行业的快速发展,不难看出时代需求不断更新。这与工匠精神所强调的职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相契合。同时,智能时代的传播速度、影响力都逐渐超越了传统广告,为了主动适应市场,需帮助学生建立敬畏工作、专注、进取和主动追求的职业教育理念。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路线从开始就对工匠精神认识不够,大多数高职院校片面追求教师队伍中教授数量、实训基地建设、创收金额、学生竞赛获奖级别和数量等“标志性成果”,反而很少关注无法量化的“工匠精神”培育效果。高职教育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占有很大比例,在这场无形的全球制造业比拼中,培育具有新内涵的工匠精神人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任务与责任。因此,工匠精神应以新面貌注入当前的职业教育中。

(二)单一的课程设置难与社会综合行业体系融合

面对学生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专业课程设置应与社会市场未来需求高度吻合。5G背景下产业结构发生变革,高职院校不仅需要把培养方向着眼于提高技艺水平、打磨产品、深耕自己的专业领域,同时也需要注重与之相关专业的学习,这样才不会出现传统匠人之殇。因此,高职类院校培养教育专业型人才应注重交叉学科的设置,当专业课程设置满足时代的需求,高职教育会迎来理论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平衡发展。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也要结合时代需求,这是高职院校人才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单一化的师资队伍中缺少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高校录用教师标准大多为应届毕业生、硕士生或博士生,而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返校教师较少。学校没有意识到当前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实践的脱节程度较严重;二是高职院校所需教师岗位的学历要求较高,目前的企业人才很难达到;三是企业本身还未意识到自身所具有的实践优势,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补足经验,为自身培养储备人才。学校、市场、社会多重因素导致了高职院校缺少实践经验充足的教师。因此,建议高职院校可以走校企合作道路,冲破瓶颈。

三、提升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能力的补足途径

经过分析5G时代下工匠精神与提升技能型人才制造能力的关联,以及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面临的问题,不难发现新时代下的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注重品质细节、敬畏、专注、进取和主动追求的境界。以新内涵下的工匠精神指引高职院校培养教育技能型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交叉课程体系设置,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根据5G背景下产业结构发生变革,工匠本人可调用的外在资源增多,个体角色也在不断地转换,自主发展机会也越来越多,因此建立交叉式课程体系迫在眉睫。交叉式课程体系不仅是同专业内的课程交叉,更是指相关专业跨学科、多学科之间的融合。首先,高职院校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工匠精神,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基础。其次,结合市场行业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明确细化专业方向,以点带面扩展专业学习实效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与工作室制度并行

建立专业工作室制度,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带入课堂,不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这与工匠精神的师徒相传不谋而合,在工作室制度下专业课程交叉更加有的放矢;同时让企业担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责任,强化企业的实践标准流程,帮助企业专业化,并且为企业输送源源不断地优秀员工,为企业谋福利,构建校企合作发展道路。

(三)创建以创新为主导的工匠精神学院,带动高职院校发展

工匠精神是每一位劳动者都应拥有的精神,它可以在激发内心潜能的同时,又激励劳动者追求极致的精神状态。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创建工匠精神学院是提升学生内在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以榜样育人”,即通过工匠精神学院的课程架构、教学理念、文化精神、师生言行逐步影响学校的教学环境。改变以往精神文化与专业教育割裂的局面,让工匠精神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底色,两者相融相生。工匠精神学院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学院,其特质属于文化精神引领学院,帮助学生快速转换身份,做好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

四、结语

5G时代下,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育需要将工匠精神的力量不断内化、修炼, 成为支撑技术进步的强大力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一味地追随物质利益转向对精神的追求。正是如此,职业教育才能真正践行黄炎培先生在百年前所说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由此提升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幸福感,树立他们精益求精、注重品质细节、敬畏、专注、进取和主动追求的职业理想。因此,高职院校应把握住时代机遇,以校企合作及工作室制度为主线,完善交叉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工匠精神学院,发挥工匠精神的长效性和持续性,使之成为民族的基本品格与素养。

参考文献:

[1]赵   涛.5G背景下的未来教育发展探索 [J]. 智库时代,2019,(25):10~11.

[2]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實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2016,(05).

[3]沈   叶.新常态背景下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分析及培育[J].教育与职业,2019,(24):104~106.

猜你喜欢

技能型工匠院校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光影视界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