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培训:让教师的学习真正发生
2021-10-01柳诚蕊
柳诚蕊
摘 要:体验式培训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实效性较强的教师培训方式。它注重学习者的思维和实践,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体验、思维、交流、分享、整合并应用。体验式培训可大大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和专注度,在实际操作中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关键词:教师;体验;培训;素养
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观念。纵观教师各级各类的培训,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但培训效果和培训后的效应却不容乐观。
究其原因,首先,大多数教师培训为了实现前沿性引领,往往都是以专家讲座为主,缺少培训者和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即时实践运用。学习者听时激情满满,过后“烟消云散”,很难把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其次,培训者不顾教师的切身感受,单向灌输、单纯说教、不了解教师的真正需求,忽略了教师的原有性认知和经验,培训内容和教师的学习基点联结性不够紧密。教师有种“仰望星空”,但不知如何“脚踏实地”的感觉。也就是说,当前的培训注重的是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欠缺教师在具体实践操作中的体验、思考和运用。再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原有的经验和认知,有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这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传统教师培训忽略体验性学习,缺少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和经验分享,先进的教育理论、理念和技能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和智慧。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培训的实效性,让教师通过培训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有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体验式培训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一、概念界定
体验式培训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实效性较强的教师培训方式。是指教师在培训者引领下,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各自分享体验所获,然后归纳总结,提升认知和技能的培训学习方式。它注重学习者的思维和实践,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体验、思维、交流、分享、整合并运用。
体验式学习,是通过学习者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需要学习者通过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来提升认知和技能。它注重学习者的参与性、主动性和情感投入,不是对所学知识机械的记忆和储存,而是强调个体的感受、思考与发现,注重学习的过程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的契合和联结。
体验式培训学习强调“从做中学”。是在培训者的引领和指导下,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内部的交流沟通与体验分享,激励教师自我发现问题的本质,亲自验证理论真实性的培训方法。体验式培训充分体现教师作为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习者是整个人全然投入的,他们不仅仅是被动的听众和记录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在培训者创设的各种真实情境中亲身体验,完成理论和技能的有效链接。培训者的任务主要是理论引导、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受训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反思、体悟、总结、运用,最终将其内化为个体化的理念和技能。
二、培训模式
体验式培训模式由既独立又密切相联的六大环节组成:暖场、体验、分享、融合、总结和运用。
暖场:以游戏、歌舞或其他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拉近培训者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营造相互尊重、共同成长、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是体验式培训的前奏,目的是让学习者很快融入到学习的场域中。
体验:在培训者设置的具体情境中,学习者实际操作或实践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一项活动。教师亲身参与其中,全情投入,经历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是体验式培训的关键。只有切身的体验,才有真实的感悟。
分享:学习者分享各自体验后的感受、收获或观察结果。这是体验式培训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目的是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激励学习者主动学习。
融合:把学习者的个体分享融合起来,针对关键问题与其他体验者探讨交流。这一环节是在培训者的引领、指导下,把学习者提出的有价值的思想和做法筛选、提炼出来。
总结:整合、归纳提取其精华,以帮助学习者进一步定义和明晰体验中获得的结论。这是培训的现场效果。
运用:学习者最后将学习成果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这是体验式培训的效应。
三、教学案例
体验式培训中根据六大环节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培训者要关注培训前的暖场、融入环节,让学员真正“走入”培训场域,完成“走心”的体验过程。如,在一次为100名教师的国培送教下乡研修项目培训中,培训者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支撑,运用开放体验式的培訓方式,带领学员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分享、融合、总结、运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团队建设中,培训者以“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为培训主题设计了“世界咖啡”式的体验学习方式,把来自不同学校的100位学员按年级分为12个小组。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就像学生一样围坐在一起。先是破冰活动,暖场环节,大家在优美的音乐中舒展四肢,活动筋骨,放松心情。每个环节大家都积极参与,在一起集思广益,各负其责。
培训活动设计:
(一)建立团队
1.分组:按年级分为12个学习小组(100人12组每组8~9人)。
2.破冰:自我介绍。第一名老师首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自己的一项兴趣爱好;第二名老师在介绍自己之前先要介绍第一位老师然后再介绍自己。以此类推,每位老师在介绍自己之前首先把前面已经认识的老师介绍一遍,加深队员的印象。最后由一人介绍自己的团队。
3.推选组长:根据大家刚才的交流互动,推选出本组的组长。
4.编号:组长给每位组员编号,记录下学号、姓名;组员记住自己的学号,在以后的学习中使用。
(二)制作海报
1.团队名称:给自己的团队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2.团队口号:为自己的团队创建一个响亮的口号。
3.提名签字:每位队员在海报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自己喜欢的一句话。
4.创作本组的海报。(要求:图文结合,主题明确。)
此环节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组长统筹安排各项任务。活动有目标有分工有合作。根据各组的制作速度、海报质量和展示效果评出优胜小组。
(三)展示汇报
各组逐一上台展示汇报:可以一人汇报也可多人汇报。
(四)归纳总结
说一说小组合作的意义、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培训前,培训者设计了小组和个人评价表,对表现优异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加分和表扬。受训教师在课堂上参与度很高,学习热情高涨,发言踊跃,你争我抢,唯恐自己的小组落后,争相展示表现,课堂上笑声阵阵,掌声不断。学员间的距离很快就拉近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迅速增强。学员们在亲自操作、亲身体验、互动交流中,学习兴趣盎然、体验丰富、效果良好。
根据培训后的反馈,体验式培训可以提高参与者的主动性和专注度,可操作性强。学习是实实在在的,收获是扎扎实实的。好多学员发自内心地说:“好像又回到了童年。”“这种体验好久没有过了。”“如果学生也像这样学习,效果肯定很棒!”受训教师在体验中,真正了解了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意义和实际操作模式,找到了自己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症结和解决方法。在体验后的交流分享中纷纷发言,谈感受,说收获,提问题,找根源,思维的碰撞激出智慧。因为有了切身体验,大家的发言更切合教学实际,更易与自己的原有认知和经验联结、契合。最后,大家一起归纳整合出对于“小组合作”这一课题的实践操作模式和具体要求。如:第一,分组要合理。组内异质,组间同构。分组要常态化,形成固定的学习组织。第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组内成员要明确各自的职责,有分工有合作,每个成员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并积极主动协助他人。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要具体明确,这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第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要及时。除了对每个小组成员评价之外,还需要对小组整体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这种由受训教师亲身体验后总结出的成果,大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更利于教师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变理论为实践,学以致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这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保证了培训的实效性。学员一致表示培训内容实用性强,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难题;培训形式新颖有趣,在体验中收获到了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技能,受益匪浅。
体验式培训避免了原来传统培训方式重说教轻实践的弊病,保证了教师学习的实效性,在与同伴的互动、交流、分享中整合学习资源,让教师的学习真正发生,最终形成教师个体化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参考文献:
[1]周龙兴.教师专业发展要注重体验式理论学习[J].上海教育,2007,(0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