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行业该转换投资思路了
2021-10-01向小田
向小田
一年前还被称为“黄金赛道”,无论怎么想都是刚需的行业——课外教育培训,一夜之间众多行业龙头企业股价腰斩,俨然有被资本市场抛弃的迹象。对于不少人来说,教培行业的投资逻辑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冲击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巨大的,因为它不仅仅是说某个我们已经形成的固定认知可以被瞬间颠覆,更是对未来投资框架的范式要重新思考,所有行业的投资逻辑都要被重新评估一番。
教培行业被整顿绝对不是突然发生的,其实从过去几次高层开会讨论到给孩子减负就可以看到苗头。这次发文的主体规格很高,显然是经过“顶层设计”的。是逐级逐级充分讨论过的,是经过各部门智库研究过的,最后形成这个决策。
这样的决策一旦形成,指望逆转是不可能的。这不是“事件冲击”,而是基本面冲击。
为什么要整顿?原因很复杂,肯定不是一个两个方面的原因。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人口普查带来的结果。从政策方向上来看,是鼓励生育。未来凡是阻碍生育的各种行业,都要面临被整治的问题。教育培训现在占到中产阶级家庭支出很大的比重,也是家长操心最多的地方。如果这个顽疾不解决,谁愿意多生多养?二是间接的,教培行业增加的更多是内耗。你说教培行业发展起来能够增加中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吗?
显然不是这样的。举个例子,中国即便多次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拿下很多金牌,但是在基础数学领域,中国出了多少知名的数学家,拿了几个菲尔兹奖?国家跟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是在于高等教育,但是我们的教培集中在中小学幼儿园。这种课外培训的目的是增加自己相对同龄人的竞争力而可以上更好的大学,上大学以后的事情就不管了。其实上大学之后才是真正的开始。所以教培行业解决的是内部的排序问题,不是解决你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的问题。
课外培训还增加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有钱就可以上更多的课外培训,有钱就可以上更高级的课外培训,这样教育资源就按照钱多钱少来决定分配了。没有课外培训可能教育也没有完全公平,但是那种以教培为商业模式的企业化运作增加了这种不公平,并且还增加了家长的攀比和焦虑。
在最高峰的时候,课外培训行业的公司市值都达到300亿甚至500亿美元以上,甚至形成了局部范围的垄断。这就是我们之前看到的所谓的“资本的无序扩张”。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结合,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教育行业的寡头,这些寡头通过对家长焦虑的收割来创造财富,然后用创造的财富来进一步加深加大教育资源分配的鸿沟。
要知道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公平已经成了一个必须面对的大问题。公平问题不解决,本来取得了成绩也可能失去。所以为了公平,必须把教培行业的属性给定好,回到它最基本的功能上面来。
教育培训行业代表什么样的投资范式转换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赛道逻辑的改变,所谓核心资产必然对应核心赛道,但是核心赛道是受到各方面因素左右的,有的政策一变它就不是核心赛道了。而且这种变化往往非常剧烈。比如说之前仿制药行业,一下子就调整了,医药赛道的投资逻辑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对其他行业的启示也是这样的。大家可以看到最近几年这种调整还很频繁,很多赛道投資逻辑变化得也很快,这就说明我们确实处在一个大的变革里面,这个变革是自上而下的,它在对我们各行各业的逻辑进行重新梳理,换句话说,就是在对资本配置进行重新思考——它的出发点是定义中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把金融资源更多地配置到能够促进中国参与全球战略和经济竞争的重点行业里面去。
这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反映的是一种治理国家的思路。现在有一些声音是看不到这种思路的,他们看到的东西很小很细,看不到宏观上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局势已经在往某个方向发展,他们还在用几十年前的旧眼光来看问题,用的还是旧的逻辑和旧的方法论,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用这样的方法来做投资,是肯定要出问题的。面对新的形势,要用新的范式、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