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需要“游戏”
2021-10-01林洁菁
林洁菁
“罗伯特·弗罗斯特说过,诗诞生于喉咙中的梗塞。而本书则始于双眼间的刺痛。”这是《游戏改变教育》一书开首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作者写作本书的初衷。该书作者格雷格·托波曾长时间在学校任教,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同时作为《今日美国》的教育记者,他有着扎实的写作功底。
作者指出,当前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一是由于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导致部分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厌学情绪;二是学生阅读兴趣越来越低,花在游戲上的时间却越来越多,“在学生中间,则仅有3%的人不玩游戏”。有鉴于此,作者进行了长期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教育应该向游戏学习,教师要善于把游戏化思维引进课堂。
随着数字游戏日益发达,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促使一些专家对游戏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游戏化”概念及其本质特征:沉浸式的情境和过程设计(创造高参与度)、及时反馈的机制(提高参与动机和胜任感)、宏大的意义设计(让玩家产生责任感和义务感)。这是游戏之所以能让人入迷的主要原因。
开展学习与进行游戏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就为将“游戏化”理念引入教学提供了“土壤”。因此,作者提出,教师要注重沉浸式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挑战性、启发性问题的设计,注重多样化评价机制的制订,同时还要尽量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规律。
作者不仅指出了教育的问题和弊端,还跟踪报道了一系列“游戏进校园”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范例。例如:“火箭学校”的学生通过玩游戏来学习数学、历史和政治等学科;美国北湖学院的时事政治教师,设计了一个“橄榄球梦之队”的游戏,将政治教学与国际时事、外交政策等联结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深刻理解政治的含义,拓宽学生的视野。书中还提到一个在美国风靡一时的“龙箱”游戏,游戏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这些游戏化教学的成功案例,系统、形象地阐述了如何将游戏化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精心设计的各种游戏之所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因为这些游戏既尊重学习规律,又符合学生心理需求。正如“龙箱”游戏的设计者所说:“我认为游戏其实更像是新世纪的蒙特梭利教学法,我们关注的是如何保证让孩子处在学习过程的中心。”
好动、爱玩是中小学生的天性,将游戏化理念应用于教学契合这些天性,能较好地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变得聪明、睿智。这正是该书所提倡的:数字游戏让我们的孩子变聪明。因此,笔者得出的结论是,教育教学可借鉴游戏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