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生活,培养爱美之心

2021-09-30胡瑛

下一代 2021年5期
关键词:波普经验色彩

胡瑛

摘  要:幼儿生活中,从不缺少生活化的美术题材。而幼儿园主题课程本身就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活化题材的美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因此,本文就借助主题课程,对中班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欣赏活动进行研究,让艺术回归生活,培养中班幼儿的爱美之心。

关键词:主题背景;美术欣赏

对于孩子来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生活化题材的美术活动能最大程度地使幼儿发现和感知生活之“美”。而主题课程本身就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每一个主题的完整性、连续性、层层深入的特点,使得幼儿能够获得全方位的体验。因此,借助主题课程,开展美术欣赏活动,更能够引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有话可说。

一、以中班幼儿欣赏特点为依据

在选择欣赏内容时,我们会较多地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美术作品。如李婵、马蒂斯等著名画家的绘画作品,皮影、剪纸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作品,体现城市特色的建筑或装置艺术等。在这些众多的艺术题材中,我们如何取舍呢?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以幼儿调研、教师调研、幼儿欣赏个案分析等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来了解中班幼儿的欣赏特点及关注兴趣。在分析中,我们发现:中班幼儿对于与自身生活相近的作品内容更为关注;在美术元素方面,他们对于色彩的敏感十分突出,很多幼兒都做出了与作品色彩相关联的阐述;对于抽象的作品,他们首先关注色彩;对于具象的作品,他们会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来描述对作品的感受,其次再是对美术元素的关注。

因此,在筛选作品时,对于抽象作品,我们会选择色彩明亮的作品,而具象作品,我们则会考虑作品所呈现的内容是否契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二、以主题活动为导向

1、以主题引领,助作品解读

我们试图通过主题活动的引领,将作品置身于一个主题中,引导幼儿以所积累的主题经验来诠释对作品的理解。

如我们将保罗克利的作品《娃娃剧场》置于主题活动《玩具总动员》中,借助幼儿前期所积累的主题核心经验来开展欣赏活动。以“你想和画中的玩具做些什么有趣的事呢?”“黑黑的剧场里会发生什么?”等开放式的提问方式,引导幼儿诠释作品。这激发了幼儿的联想,对于作品的表述更为有趣、丰富,而与作品内涵相近的主题经验,也帮助幼儿更快地感受到画家所表达的内容。

2、丰富情感目标,突出作品特色

在《我爱我家》主题下的莫奈作品《夫人和她的儿子》欣赏活动中,我们将欣赏目标指向主题核心经验“尊敬父母和长辈,感受家的温暖”。活动中,幼儿围绕“母爱”的话题,对作品进行了丰富的情感阐述。有的孩子说:“我妈妈经常带我出去玩,妈妈最爱我了。”有的说:“妈妈上班很辛苦,长大了我要带妈妈去旅游”。主题活动的引领丰富了幼儿对作品情感的理解。但对于作品的艺术特色,并没有欣赏的经验支撑幼儿关注。因此,在目标研讨时,我们开始关注对作品艺术特色的目标制定。将原本较为宽泛的“感受作品的独特艺术表现力”修改为更有针对性的“欣赏莫奈作品中丰富的色彩变化和光影效果。”对此,我们还设计了相应的区域活动,通过画册的欣赏互动,让幼儿从对比中,发现色彩和光影的魅力。

三、以多种形式来验证

1、注重调研分析,研磨欣赏目标

在前期教师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对于中班幼儿欣赏能力的判断往往是突出色彩和画面内容,而对于不同艺术类型的作品,没有太大的差异。而在幼儿调研中,幼儿对于不同艺术类型的作品的感受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研讨过程中,我们对不同类型的欣赏作品,制定了更具体的欣赏目标。

如《在秋天里》的主题下,对齐白石作品的欣赏目标定为“感受齐白石作品中的不同墨色变化和空间顺序。”《在马路边》的主题下,对毕沙罗作品的欣赏目标则为“欣赏毕沙罗作品中,对夜晚的描绘,感受色彩所带来的光影效果。”

结合《春天来了》的主题,我们创设了美术作品欣赏的公共环境,我们将具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绘画、齐白石水墨作品等共同布置在公共环境区域。通过作品内容,引导幼儿发现“春天里有什么”;通过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对比,让幼儿感受到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用色方式。通过观察中班幼儿对作品的反馈,去了解幼儿欣赏后的感受,了解他们对于作品的哪些部分、哪些美术元素等格外关注,从而进一步验证我们的作品选择是否贴合主题核心经验,欣赏目标的制定是否具体、准确,从而进行反思和调整。

2、以实践促互动研讨

在开展波普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我们的研讨也曾出现分歧。有的老师认为,波普艺术中的作品过于成人化,不太适合中班幼儿欣赏。有的则认为,波普艺术中重复构成的概念,是能和幼儿版画活动相结合的,且丰富的色彩能吸引幼儿。

于是,我们试图从实践中找到解决分歧的方式。我们选择了安迪·沃霍尔的系列作品,放在了《好吃的食物》主题下,开展了区域活动。安迪·沃霍尔颜色鲜亮的波普艺术作品,很快吸引了幼儿的视线。于是,我们继而增加了吹塑版画的创作材料,让中班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画家的创作过程。实践后,我们发现中班幼儿对于安迪·沃霍尔的波普作品十分喜欢,最大的原因来自于作品中大胆的颜色和色彩组合所呈现出的视觉冲击。于是,我们从 “色彩”这一美术元素中,来挖掘幼儿欣赏的价值。我们在画册欣赏中,增加了互动游戏的环节,通过作品的颜色重组,让中班幼儿感受色彩重组后的冷暖变化等色彩情感。之后,我们还将波普作品中的重复概念,也引入到画册的互动游戏中,启发幼儿关注作品的构图。

结合前期调研、通过互动研讨、利用实证搜集,我们不断调整、不断反思,力求使所选作品为幼儿所喜欢、所认知。

生活是个大学堂,幼儿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生活经验,同时,这种直观感知过的经验能够被幼儿顺利地迁移到美术欣赏活动中来。我们可以将美术活动回归于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开展美术欣赏活动,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去创造生活中的“美好”回忆。

猜你喜欢

波普经验色彩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潮味波普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波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