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逻辑和趣味搭建语文课堂

2021-09-30吕彬彧

下一代 2021年5期
关键词:指环科学家动物

吕彬彧

一、备课前的思考

《动物笑谈》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但与此同时,正因为它有趣的文风,整体的逻辑较为隐秘,学生在阅读时着重记住了故事内容,但是却忘记了它的作品特质。

其次我也考虑到了班级学情。学生整体理科实力较强,语文思维较弱。在进行句子赏析时,他们都能用“模板”生成一套答案,但是对于文本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由此也引发了我的思考,课堂学习需要兴趣,但这种兴趣并不能是外加的、是教师认为有趣的,而是要真正“合学生胃口”,才能够带起整个课堂。这样的兴趣,就建立在真实情境的架构之下,让学生切实融入文本所构建的氛围。

二、趣味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首先,通过默读,勾画重要语句和段落了解文章内容。针对自读课文的阅读策略,要求学生品味语言,学习文章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最后,要能够体会劳伦兹的精神品质。

师:今天要学的这一篇课文的作者康拉德·劳伦兹,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很多同学都曾经有过做一名科学家的理想,但是科学家到底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劳伦兹的脚步,来体验一下做一名动物科学家的生活。

学习任务一:做会探究的科学家

师:说到科学研究呢,纸上谈兵肯定是不行的。我先来考考大家,在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之后要怎么做?

生(回答很热烈):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试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师:那么就让我们来跟着劳伦兹一起模拟一下动物行为学的探究过程吧。我们一起用五分钟时间默读课文,勾画出重要语句填写表格,一起走进动物学家的“实验室”,帮助他完成实验数据表格。

学习任务二:做有幽默感的科学家

师:接下来就要把实验结果进行展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听科学讲座的经历,如果演说人只是在复述知识内容的话,总会让人昏昏欲睡。但是我刚刚看到好几位同学读课文的时候忍不住发出了笑声。看来我们还得跟他学学怎么做一名幽默的科学家,找一找劳伦兹幽默的秘诀。

生1:“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作者用了很多动词,写出了鹦鹉有趣活泼,自然的天性。

生2:“作者用了“犯罪现场”这个词来形容可可捣乱后的场面,虽然本身是个贬义词,但实际上却表达了作者对于鹦鹉调皮捣蛋的喜爱。

师:这是一个贬义褒用的手法,让人觉得很有意思。你能试试用这种手法来跟同学对话一下吗?

生2:他每天一丝不苟地做这件事,真是“傻”得可爱。

师:果然是比直接说要幽默很多呢。

生3:作者本身的做法也特别引人发笑。

师:真的是呢,如果是你某天出门看到这么个场景,你到了学校会怎么跟你的同桌说呢?

生4:我的天,你都不敢相信,我今天看到一个人撅着屁股在一群鸭子前面走,还在那里怪叫。旁边站了一群人围观,他都没什么感觉。

师:劳伦兹果然是一位有着有趣灵魂的科学家,为了科学勇于“献身”。

学习任务三:做有情怀的科学家

师:这一篇课文其实是选自劳伦兹的一本著作,我们来猜一下这本书叫什么名字。

(生猜测,师揭晓)

师:《所罗门王的指环》这个书名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枚神秘的“指环”到底是什么。

材料一: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这事我也会,虽然我比不上所罗门王,我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但是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照我看来,需要用到魔戒才能和动物交谈,未免太逊色了一点。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所罗门王的指环》

生1:劳伦兹的指环就是跟动物做朋友。

生2:就是感受自然的真实面貌,真切得去体会自然。

材料二:没有哪个生物學家或博物学家能像他这样彻底地了解动物。他让研究对象处于野生的状态,行动完全自由。这么做意味着辛勤的工作和诸多不便——回想起来这工作有时很有趣,但大多数时候却是很尴尬甚至很严酷的。

生3:劳伦兹通过过观察动物,与动物们交流,真诚地理解动物,爱它们。

师:大家都说的很对。做人要有情怀,其实做科学家,更需要情怀。也许花费了无数精力也没有办法得到实验结果,也许会被“另眼相看”当作是“疯子”。你认为做一名像劳伦兹这样的动物行为学家,需要怎样的精神品质?

生: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具有忘我的精神、牺牲精神,专注于科学研究。

师:除了对于科学研究的可贵品质,作为一名动物行为学家,你觉得我们还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呢?

生:对于科学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专注忘我的科学精神

生:人与动物之间是平等的,尊重动物,善待生命。人类要亲近自然,更要敬畏自然。

师:在这节课中,我们通过向劳伦兹学习如何做一名动物行为学家,走进了劳伦兹的精神世界,也收获了启示。正如劳伦兹在书中写道的:“你对大自然知道得越多,就会更深刻、更持久地为它的真相所感动。”

三、课后反思

(一)融合学生兴趣所在,创设真实情境

借用一名后备科学家的视角,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得融入情境,从单纯地读文章变成了跟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去学技术。这也让学生思考探究文本的兴趣有了极大的提升。

(二)自读课文解决问题,学习幽默语言

学生在情境代入之下有了学习的兴趣,但还缺少学习的目标。因此再次借用科学家发布报告的情境,让学生重点去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从多角度去学习“幽默”的笔法。这一部分,重点在于把时间空间都留给学生,让他们钻入文本去找,去挖细节,而非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三)联系现实生活情境,推动活学活用

学了不用,也仅仅是“知道”而已。因此在课堂知识点生成过程中,也尽可能地把场景又转移到真实的现实生活当中去。不仅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贬义褒用”,还要会模仿会创新。不仅借用作者视角,还可以借助旁观者视角去听去看去感受,最后能够化成文字。这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增强了学生应用的能力。

猜你喜欢

指环科学家动物
假如我是科学家
指环“寻亲”记
指环百搭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与科学家面对面
神奇指环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