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学术科技类社团协同的三个维度
2021-09-30王淑军刘国平严萍杨慧柏晓武
王淑军 刘国平 严萍 杨慧 柏晓武
[摘 要]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如何与时俱进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途径之一是“支部建立在学生学术科技类社团上”。从现实境遇、目标任务、主体建设三个维度分析出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学术科技类社团存在着的问题。高校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问题导向贯通支部与社团,建立思想政治专题与实践主题的内容联动机制,以指导教师为主导,以科技竞赛为抓手,推进学生党支部与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协同发展,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
[关键词] 新时代;学生党支部;学术科技类社团;协同
[作者简介] 王淑军(1973—),女,江西湖口人,学士,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学生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9-0040-04 [收稿日期] 2021-05-31
1999年版的《辞海》对“学生社团”的解释为:中国高等和中等学校学生组成的志愿群众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包括学术研究会、诗歌会、绘画俱乐部、象棋俱乐部、摄影学会、美术学会、合唱团、戏剧社等,以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原则,由共青团和学生会给予最适当的指导和支持[1] (P986)。这时的高校学生社团以兴趣爱好类为主,其后,随着学生课外活动的日益活跃,其他类社团不断涌现,学术类社团也时有出现。2016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印发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中,把高校学生社团分为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体育类、志愿公益类、自律互助类等,并对社团管理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
哈格里夫斯(GHargeaves)注意到社会人是“集体”和“团体”的生活,人们希望实现自我或维护尊严的时候,依据个人的爱好参与不同类型的社团,在社团中对自己的个人行为进行约束[2] (P95-96)。在我国,不论高校社团的定位是“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辅助和有益补充,还是作为高校实现三全育人功能的有益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都可以反映出高校学生社团在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三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与以前以社团兴趣小组为主,社团存续时断时续不同,近年来,特别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以来,各级各类课外创新比赛如雨后春笋,精品赛事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各专业技能大赛等涵盖各专业,专业性赛事的长期性和规范化日益增强,参赛人員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层次齐全,使得各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由原来的规模较小、功能简单、时断时续、作用力不大,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成型、功能多样、持续性强、影响深远,各高校基本形成了“百花争放”的学术科技类社团新格局。社团特别是学术科技类社团能够成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对培养在校学生自由、民主、自治、尊严等更加具有重要性。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石,以专业创新为动能,推动支部与学术科技类社团协同的现实境遇
协同一词来自古希腊语, 或曰协和、同步、和谐、协调、协作、合作,是协同(Synergetics)的基本范畴。协同的定义,《说文》中提道:“协,众之同和也。同,合会也”。现在我们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在条件成熟的学术科技类社团中率先成立党支部,实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党支部与学术科技类社团协同具备厚实的土壤和风调雨顺的良好现实条件。
(一)学术科技类社团目前已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稳定性强的自主管理平台
学术科技类社团现已成为高校优秀青年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成长为专业精英的一个重要平台,而且是一群志同道合的英才聚首之地,拥有群体凝聚功能,具有覆盖面广、辐射能力强等特点。学生在学术科技类社团中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个人能力的自我提升和人格心智的自我完善。在这个平台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主观思想觉悟,防止出现三观良莠不齐、政治觉悟与专业素养不匹配等问题。党建工作进社团,更能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奉献精神和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二)学术科技类社团有着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更易于加强引导
从社团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看,党建工作进社团是其内在要求。社团的自发性使得社团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缺少健康的组织引导、建设不规范、日常管理制度薄弱等。
学术科技类社团因专业性的特点一般都有较固定的专业教师进行长期指导,因各院校对指导学生参赛获奖的教师从各方面进行政策上的支持奖励,使得学术科技类社团教师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党支部建立在学术科技类社团上,能够形成良好互动,一方面支部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指导了学生社团活动的全过程,另一方面社团中党员教师、党员学生的先进性和模范性为解决专业难题起到了先锋领航的作用,能带动普通社团成员加入党组织,扩大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三)已有部分学术科技类社团开展了积极有益的党建探索,产生了良好影响
党组织对学生社团进行组织覆盖,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也是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党建的组织创新。如中国农业大学在“科技小院”中成立党小组;2015年,南昌大学机器人队成立党支部;2018年8月,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全国青联、全国少工委在人民大会堂授予南昌大学机器人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并获“小平奖”。2016年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计量经济研究会党支部,研究会在校的会员学科竞赛成绩突出,已多次获国际级、国家级、省级上百项奖项。2019年底福建师范大学成立了首批10个学生社团党支部。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社团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学生自主经营管理模式下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社团管理松散、社员积极性不高、活动开展效率低等。除了客观因素之外,主观思想觉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党建进社团有利于扩大组织覆盖,党建工作是社团各项工作和活动有序开展的思想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