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的严谨性从细节做起
2021-09-30黄璐璐
黄璐璐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以探究为核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而科学通常与严谨挂钩,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没有一个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习惯,不利于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更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而要做到这些,除了大的教学活动安排做到科学、合理、富有逻辑性,教学中的很多细节处理也很重要,例如教学活动材料的准备与分发是否科学、对学生的引导是否细致、实验设计是否足够完善、小组分工是否合理等等,每一个环节的细微之处,都会影响探究活动是否科学严谨。
[关键词]严谨性;细节;小学科学;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4-0081-02
科学,不仅仅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更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并想办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过程,而在这个探究过程中,严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直接影响着探究过程是否科学、研究结果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小学科学就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科学启蒙课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习惯,实验设计会出现漏洞,实验操作会出现失誤,探究结果会出现误差,甚至在讨论、交流环节也会因为不严谨而影响它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那么,如何体现科学教学的严谨性呢?作为一名刚刚工作一个月的新教师,大的方面我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和心得,但我想说很多小细节也能透出科学教学的严谨,教学过程中很多环节的细微之处都会影响科学教学活动是否能科学地进行。
一、教学材料的准备和分发是否科学
探究活动,尤其是探究实验,往往涉及实验材料的准备和分发,这是探究活动的准备阶段。都说“万事开头难”,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准备环节,对后面的探究过程会有一系列的影响。
第一,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首先在材料上能吸引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这里说的材料不仅仅是实验探究所需的材料,因为学生对于动手,无论材料怎样,兴趣都是很大的,但对于那些非实验课,学生动手机会不多,就容易开小差。我刚工作了一个月,感觉尤为明显,做活动的课,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但遇到讨论、汇报交流环节较多的课,很多学生就会不参与到活动中,更不要说循序、有效的开展探讨,因此这类课的活动材料准备就更需要花一番心思。
例如,在观摩《解释》这一课时,这节课不是典型的实验课,因此教学内容可能不如实验课有趣,但执教老师在课的开始直接展示一幅动物的脚印图,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可能发生的故事。就这样一个话题导入,激发了学生探讨的兴趣,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动物、对故事、对想象这类的东西都是很有兴趣的,因此这个导入的材料就能成功地调动起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设想一下,如果一开始就呈现一幅统计图,或者实验的分析图表让孩子探讨,可能一开始很多孩子对这堂课的内容就兴致缺缺了。
第二,实验材料要简便、易操作。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在动手实验环节,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其是否简便易操作,学生们不用将太多的精力浪费在困难的操作上,而更能把注意力放在操作是否正确、步骤是否合理、记录是否准确等方面。
第三,材料的分发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一堂课的探究活动,很多时候往往不止一个,或者一个大的活动包括很多小活动,那么材料的分发顺序就要考虑了,是一股脑儿全部给学生,还是一步一步地给,这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能力水平,探究活动是否有序进行,也是严谨的一个体现,因此材料的分发要充分考虑学生能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
例如,在探究磁铁性质一课时,如果把各种形状的磁铁、回形针、线等等一起给学生,学生的探究可能就会混乱无序,玩了之后不知道探究出了什么。但如果先给一个条形磁铁和一个回形针,学生就能发现磁铁能吸起铁制的回形针,具有磁性,接着给两三个回形针,学生能发现回形针能排成队,磁性能传递,然后再给一盒的回形针,学生能发现两头能吸起很多回形针,但中间却没有,得到两端的磁极磁性最大,之后再发细线,探究磁铁指向等等特点,探究完一块磁铁的性质,再发一块条形磁铁,看看两块磁铁能有什么发现,学生可以探究发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点。这样,教师控制着材料的分发顺序,从而引导学生能全面、有序地进行探究,并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之后可以把其他形状的磁铁发下去,让学生用刚才探究的方法继续探究其他形状磁铁是否也有相同性质,更是让学生对探究方法的一个巩固联系。这样,整堂课的实验不仅有序,更能教导孩子们这样一个科学、有序的探究方法。
二、对学生的引导是否细致
小学科学是科学的启蒙课程,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没能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还不能自主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因此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而在引导过程中,很多细节处理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能否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更会影响孩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地培养。
还是以《解释》这一课教学为例,给出动物脚印图让学生们解释,学生们的想法很丰富,说出来的内容也很精彩,但却不会归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通过板书的位置安排,将他们说出来的内容,提炼归纳成看到的、想到的和对此做出的说明,由此教导学生,在解释一件事物时,思维的顺序应该是先说出我们观察到的,然后说出我们由此想到的,最后对其做出说明。通过板书位置这一细节的处理,教导学生如何科学严谨地解释一件事物,而不是随意地看到什么或者想到什么就说出来。
三、实验设计是否足够完善
小学科学的科学探究是以实验探究为主,因此在实验之前,教导孩子如何科学严谨地设计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的能力有限,很多时候能想出大致的探究方法或者思路就非常不错了,但为了让实验能更加科学有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完善,这不仅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设计,更是在教导学生学会怎样思考去完善实验设计,这也是对他们设计实验时思维严谨性的培养和锻炼。
例如,教学《摆》这一课,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试验是这节课的难点,对实验设计的科学严谨性要求非常高,但又不能直接由教师给出范例,告诉学生怎么设计,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因此需要教师一步步引导,帮助学生们完善实验设计。如探究摆角这一因素时,学生经过讨论,大致能想到用不同的摆角来实验,看摆动快慢是否一样,但不能考虑到其他因素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教师引导提问,怎样确定摆长、摆重没有影响?再具体点,假如摆角和摆长都变化了,摆的快慢不一样,能否说是摆角的影响?由此引导学生完善实验设计,在改变摆角这一因素时,要控制摆长、摆钟不能改变。这是控制变量方面,此外还可以追加提问是否测量一次就足够?为什么?由此引导学生知道,需要设计多次测量取平均来减小误差。就这样一步步从小问题、从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完善实验设计,如何使实验更科学、更严谨,而不是讨论了大致轮廓,然后直接给出教师事先做好的实验设计。
四、小组分工是否合理
这一点也是我在观摩《摆》这一课时,得到的一个启发。虽然现在的新型学习方式中,强调合作学习,但是在具体的小组讨论、小组实验中,对于分工很多时候往往是容易忽视的地方,那么就会导致,小组成员人人都想动手操作,每个环节都想尝试一下,人员的分工欠合理、实验时如何配合没有事先考虑等等,而对于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活动,这个团队的分工是否明确,配合是否到位,是这个团队探究活动是否科学严谨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教师教导学生如何科学地进行组内分工是非常重要的。
还是以《摆》这课教学为例,因为摆这节课对实验的严谨性以及小组之间的配合要求是非常高的,无论是计时、数摆动次数,还是放摆与计时是否同时开始等,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实验是否能成功。因此,在这之前需要明确实验如何分工,目的是使实验能更加准确,减小误差甚至避免错误。这节课执教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探讨研究如何分工。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时,有一组的分工安排让我很惊讶,因为他们组除了安排一个人计时、一个人放摆,还安排了一个人监督计时是否及时,即是否和放摆同时开始,而这个细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放摆和计时不是同时开始,那么这次的测量结果就会不准确。由此我更加感受到,这些细节更能体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无论学生们讨论出的分工安排是否是最合理,但是他们都往着一个方向去思考,就是如何安排使得实验进行得更科学、实验结果更准确,而这,就是锻炼他们科学思维方式的过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刚刚担任教师岗位的我而言,科学教学的成长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路程,无论从大的方面,如教学过程的设计、探究活动的安排、对学生对课堂的把握,还是小的细节,如核心问题的琢磨、材料的准备与分发、甚至每个活动的注意事项是否考虑全面,都需要我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去总结经验。我甚至觉得,小細节的处理更需要我去钻研、去琢磨,因为如果细节没有严谨地对待,那么整个大的教学活动很可能就会受到影响,耳濡目染,更不利于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因此,这不仅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成长之路,也是我科学教学的成长之路,相信我会与学生一同成长,科学之路走得更远、更好。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