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娘子军”的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基于自我效能感视角
2021-09-30喻亚中
喻亚中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410005)
根据摩根士丹利于2017 年发布的《性别多样性:金融行业概况》报告,全球155 家金融公司中,男女工作人员的占比几乎持平,这呈现出金融业对女性较强的包容程度。不过,从职位级别看,女性所在的岗位大都是低级别或辅助类岗位,真正进入经理、高管层级的比例要低于男性。如在消费金融领域,女性员工的占比高达60%,但是却鲜有女性经理出现;在资产管理和银行领域,高管中的女性比例仅有29%和21%。从女性金融从业者的现状来看,其一方面会承担较为繁重的工作和业绩压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参与到家务、子女教育等事务当中,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容易诱发心理疾病,对家庭和事业产生影响。根据《新财富》杂志2019 年的调查,在“阻碍女性在职位上进一步提升的最大因素”这一问题中,有48.42%的人选择了“家庭责任”。由此可见,金融业女性的职业发展中,的确存在家庭与事业的平衡问题,如果难以得到有效应对,就会对个人产生较强的心理负担,对社会产生不稳定性因素。探索金融业女性的职业幸福感,能够了解其心理状态,发现背后的本质原因,有利于加强对金融业女性从业者的心理干预,构建更为和谐的金融就业环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面向长沙市“金融娘子军”发放调研问卷250份,回收227 份,问卷有效率90.8%。从研究对象的学历来看,大专及以下学历75 人(33.04%),本科学历109 人(48.02%),硕士及以上学历43 人(18.94%);从行业领域来看,银行业97 人(42.73%),保险业82 人(36.12%),证券与基金业32 人(14.10%),其他行业16 人(7.05%);从年龄来看,25 岁以下88 人(38.77%),25-35 岁77 人(33.04%),36-45 岁52 人(22.91%),45 岁以上12人(5.29%);从工龄来看,1-2 年工龄74 人(32.60%),3-5 年工龄86 人(37.89%),6-10 年工龄56 人(24.67%),10 年以上工龄11 人(4.85%)。
(二)研究工具
为了对“金融娘子军”职业幸福感进行较为全面的度量,设置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职业幸福感3 个主要指标进行调查。职业倦怠是指个人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疲惫感和消极心理,其对于员工的工作状态有直接的影响。在这一维度的测量中,采用Maslach 职业倦怠量表(MBI-GS)进行评价[1]。Maslach 职业倦怠量表是一个国际通用的量化评价表格,其中文版本由李超平于2002年发布,是公认的研究量表[2-4]。该量表采用李克特7 点计分法,共设置7 个选项,0 分表示“从来没有”、1 分表示“极少”、2 分表示“偶尔”、3 分表示“经常”、4 分表示“频繁”、5 分表示“非常频繁”、6分表示“超级频繁”。在这一量表中,职业倦怠被划分为3 大维度,即情感耗竭(EE)、去个性化(DP)和成就感缺失(RPA),其分别涵盖了5 个、4 个、6个问题,共计15 个问题。通过这一量表,能够得出“金融娘子军”的职业倦怠程度,得分越高,则职业倦怠程度越高。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理论的典型概念,其用来衡量个体对于自身控制和操纵能力。对自我效能感的衡量常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该量表于1981 年出现,已经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5-6]。从内容看,该量表一共包含了10 个问题,其考察了个人对于目标完成、意外状况、问题解决、坚持理想等方面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每个问题均设置了“极不符合”“较不符合”“符合”“极符合”等4 个选项。在实际的运用中,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法,针对每一选项会进行赋分,问题符合程度越高,分数越高(最低为1 分,最高为4 分)。通过这一量表,能够得出“金融娘子军”自我效能感,得分越高,则自我效能感越高。
职业幸福感是衡量员工职业状况、个体感知、工作与生活平衡程度等情况的指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金融行业女性的特点,构建了涵盖工作环境、工作情感、职业认同、待遇、晋升、人际关系、工作与生活平衡7 个方面的评价体系,共计23 个问题[7-9]。采用李克特6 点计分法,“非常不同意”为1 分、“较不同意”为2 分、“不同意”为3分、“同意”为4 分、“较同意”为5 分、“非常同意”为6 分。每个问题均采用正向计分原则,因此总分越高,证明员工的职业幸福感越高。
(三)数据处理安排
在数据录入上,通过Epi Data 3.1 软件对数据进行双核录入。在数据分析上,通过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检验,通过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等指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在通过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 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学检验,并通过Pearson 系数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在得到“金融娘子军”幸福感的基础上,分析其与职业倦怠程度、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如果p<0.05 则表明指标间的相关性显著。
二、研究结果
(一)“金融娘子军”职业倦怠程度和自我效能感
从职业倦怠程度来看,“金融娘子军”的整体得分为33.06 分,标准差为8.05。分维度看,情感耗竭(EE)得分12.64,去个性化(DP)得分6.85,成就感缺失(RPA)得分13.57。分学历来看,职业倦怠程度得分与学历呈负相关,这一特征在情感耗竭、成就感缺失两个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分行业来看,职业倦怠程度最高的是保险业,其总得分为36.50分,高于总体的得分,其中情感耗竭和去个性化得分均在4 个类别中最高,表明保险业从业女性更容易在工作中产生情绪上的负担,个人价值的展现相对不足。分年龄来看,职业倦怠程度呈现出与年龄同向变化的趋势,即年龄越大职业倦怠程度越强。45 岁以上年龄段的金融从业女性,其职业倦怠程度得分高达35.26 分,不仅高于总体得分,并且3 个评分维度的得分均为4 个年龄段最高,可以看出其具有鲜明的倦怠倾向。经过LSD 比较法进行分析,职业倦怠程度总体和3 个方面得分的分类数据p 值均小于0.05,表明分类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能够显著表示分类特征。
从自我效能感来看,整体样本得分为26.77分,标准差为7.39。分学历来看,自我效能感与学历呈现出同向变化的趋势,即学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样本自我效能感为27.68,高于整体样本得分。分行业来看,银行业和保险业的自我效能感较强,其得分均高于总体得分,证券业与其他领域的自我效能感相对较弱。分年龄段来看,25 岁以下的样本自我效能感最强,其得分高达27.61,表明青年女性人群更容易在金融行业获得自我效能感,但是36-45 岁年龄段的自我效能感最低,得分仅25.64,表明该阶段的女性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自我效能感有所缺失。经过LSD 比较法进行分析,自我效能感得分的分类数据p 值均小于0.05,表明分类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能够显著表示分类特征。
(二)“金融娘子军”职业幸福感
从职业幸福感来看,“金融娘子军”样本总体得分为91.36 分,标准差为28.92。分学历来看,整体得分呈现出随学历的提高而提高的趋势,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样本职业幸福感得分为92.06,高于总体得分,大专及以下、本科学历的样本得分均不足90,可以看出学历对于金融行业女性的职业幸福感有较大的影响。分维度来看,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样本对薪酬待遇、晋升渠道、工作与生活平衡有更强的满意度;本科学历样本对薪酬待遇有较强的满意度;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样本对工作环境、工作情感、职业认同、人际关系等有较强的满意度。分行业来看,证券与基金业和其他领域的样本具有较强的职业幸福感,而银行业女性的职业幸福感得分不足90 分,其主要差异在工作环境、薪酬待遇等方面。分年龄段来看,45 岁以上样本的职业幸福感最高,得分为92.64 分,高于样本总体得分。此外,25 岁及以下样本的职业幸福感得分为91.84 分,仅次于45 岁以上样本,另外两个年龄段的得分均低于样本总体得分。可以看出,金融行业中层人群普遍在工作环境、工作情感、职业认同、薪酬待遇等方面满足感较低,其直接影响了自身的职业幸福感。经过LSD 比较法进行分析,职业幸福感得分的分类数据p值均小于0.05,表明分类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能够显著表示分类特征。
(三)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幸福感的相关性
以总体样本数据对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幸福感进行相关性检验,并细分职业倦怠的3个方面与职业幸福感的7 个维度,能够得到金融行业女性职业幸福感与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见表1。从结果来看,职业倦怠与职业幸福感的相关系数为-0.632,且p值小于0.05,表明两者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从细分维度看,各个维度的交叉相关性均为负值,且p值均小于0.05,表明两个指标的各个维度同样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介于-0.941 和-0.315 之间。由此可见,职业倦怠会影响“金融娘子军”的职业幸福感,职业倦怠每提高1 个单位,职业幸福感会下降0.632 个单位。
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幸福感的相关系数为0.627,且p值小于0.05,表明两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从职业幸福感的细分维度来看,7 大维度的得分与自我效能感得分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且p值小于0.05,表明其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介于0.354 和0.915 之间。由此可见,自我效能感会影响“金融娘子军”的职业幸福感,自我效能感每提高1 个单位,职业幸福感会上升0.627 个单位。(如表1)
表1 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幸福感的相关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职业倦怠是影响员工心理状态的负面情绪,其包含了情感耗竭、去个性化、成就感缺失等三个维度。实证结果显示,职业倦怠整体及其三个维度均对职业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于金融行业女性而言,相比于男性,其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这有助于在服务过程中提升客户满足度,但是在工作场景中,过多的情感投入和非理性思维会带来情感耗竭。除此之外,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已经较为稳定,相关业务领域和技术均能够通过标准化的制度管理,金融机构在员工个性化和成就感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由此可见,如何降低员工的职业倦怠,激发女性员工的工作活力,是提升其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内容。自我效能感是员工对于自身能力的信心与期望,其能够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在工作中主动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质量。从实证结果来看,自我效能感可以正向提升金融行业女性的职业幸福感,其原因在于金融行业女性往往具有灵活的思路和创新的思维,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能够促进其心理资本的投入,从而拥有更强的自信心和更乐观的心态。
(二)管理建议
1.注重分类管理,加强专项引导
在传统的金融机构管理中,标准化和制度化往往能够对全体员工实现公平高效的管理,但这种模式忽视了员工个体特征。由于不同学历、细分领域、年龄段的女性员工具有显著的职业幸福感差异,因此应当加强分类管理,为员工提供更加开放、包容、和谐的工作环境。针对学历方面的差异,为员工提供学历提升的相关政策安排,主动与教育机构联系,提供“专升本”“在职读研”等相关方案,并根据员工的职级情况给予特定的学费补贴,从而使低学历员工能够获得提升学历的机会。针对女性在基层领域的劣势,应当适当增加银行、保险相关领域的女性主题培训,引导基层业务女性树立良好的工作心态,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技能,并能够对个人情感进行有益的调节。针对年龄段的差异,应当关注不同人才梯队的基本诉求,为基层青年员工提供更具包容性的成长环境,为中层女性员工提供更多晋升、薪酬等方面的机会,为女性高管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女性员工成为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10]。
2.提升心理资本,降低职业倦怠
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其能够是员工以积极、乐观、自信的态度面对工作,对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应当加强培训,为企业内部女性员工设置与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在其中引导其关注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增强专业技能和自信心,从而在工作中主动实践相关内容,优化工作状态,提升创造力;另一方面应当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尤其是女性职工“巾帼文化”的建设,应当将企业文化融入女性工作当中,培养具有企业特色的“巾帼文化”,并开展相关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提升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增强女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11]。为了应对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应当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心理与情感咨询渠道,其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心理咨询室等方式开展,从而为员工提供一个倾诉与解压的场所。由于女性较为敏感,可以重点关注女性职工的心理与情感动态,必要时联动专业的部门或机构开展定向的治疗,从而确保女性职工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