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龙”无人机 救灾多面手
2021-09-30席金合
□文/席金合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各种无人机应运而生,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地质勘探、资源探测、文化活动、抢险救灾、国防建设等领域,为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其中翼龙-2H无人机发展很快,2012年,设计图纸上还没有它的影子,但在5年之后,竟然首飞成功。2020年9月29日,它冒着滂沱大雨奔赴四川木里县,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进行实战演练,经受严峻考验,最终以优异的战果证明,它不失为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多面手。2021年7月,它又紧急支援河南灾区,为灾区应急通信提供保障。
奉命紧急出征
2021年7月中旬,河南遭遇大范围极端强降雨,受灾最严重的郑州巩义市多处通信光缆被冲断,基站基础下沉,机柜及塔体被泥石流掩埋,部分基站电线杆倒地,全区铁塔产权基站停电285个。许多村镇交通中断、通信瘫痪,一时间成为“孤岛”,灾情无法向上报告,上级指示无法下达,抗洪救灾无法开展,物资难以得到补给,更别说打电话了解亲朋好友的安危了。
无人机通信系统
正当人们焦急万分之时,7月21日,翼龙-2H无人机受命从贵州安顺机场紧急起飞,历时4.5小时,穿越贵州、重庆、湖北、河南4 省市,飞行1 200千米,抵达受灾严重的巩义市米河镇上空,提供通信服务。网友看到后纷纷赞叹:“这个好,太好了!”
翼龙-2H无人机连续工作5小时,作为地面无线基站的“替身”,实现了50平方千米范围长时间、高质量的移动信号覆盖,累计接通用户2 572个,共提供1 089.89M通信流量,单次最大接入用户648个,为灾区居民及时报告灾情、报送平安打通了应急保障生命线。
空中通信平台
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发的翼龙-2H无人机,利用性能良好的复合材料制造,采用了先进的气动技术,以新潮的涡轮发动机当动力。从外观看,它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全长近11米,翼展近21米,质量相当于一辆卡车,飞行高度9千米,飞行速度与高铁相当,可连续飞行24小时,最大航程5 500千米。
作为一种空中应急通信平台,这款无人机搭载有光电吊舱、专业雷达、航拍相机、应急通信保障吊舱、物资投送舱等。它毕竟是无人驾驶机,需要在地面控制站和保障系统的指挥、配合下,才能正常工作。相比卫星中继通话器,它机动灵活、成本低廉、容易维护。
投入使用时,翼龙-2H无人机能通过采取公网、专网、卫星通信方式互为补充,针对灾区断路、断电、断网情况,融合空中组网、高点中继等技术,实现图像、语音、数据上下贯通,横向互联、可视指挥,构建成“空天地”一体化的通信保障体系。它可恢复50平方千米范围的移动信号,建立覆盖15 000平方千米的音频视频通信网络。
简单地说,如果这种无人机出现在空中,可利用随身携带的设备,沟通附近范围内中断的通信网点,让大片区域内的用户能够像以往那样上网、打电话、看电视。
具有多种用途
除应急通信保障,翼龙-2H无人机凭借响应速度快、续航里程远、留空时间长、承载能力大、空间限制小、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能在第一时间全面采集、传回灾害情报,为后方指挥部掌握灾情、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它还能空投医疗用品、救生器具等紧急物资,可说是防灾减灾的好帮手。
7月22日,“翼龙”再次出征,给被洪水围困的郑州阜外华中医院提供通信和物品保障,让受困的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获得了饮水、食品和发电设备等急救物资。
早前的5月14日,“翼龙”奔赴四川雅安,参与国家“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获得圆满成功,为这次河南“实战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现场指挥人员不禁回忆起2008年汶川地震的情形,并感慨地表示:当年如果有这样的装备,就无须让15名空降兵勇士携带救援设备和紧急物资,在无地面标识、无对空指挥、无气象引导的情况下,从5 000多米的高空冒险跳伞。
实际上,“翼龙”是军民通用的大型无人机。从军用角度来看,它具备中高空侦察、长航时追踪、不间断监视、打击地面目标等功能,除运动的灵活性,其他方面与歼击机相比也毫不逊色。它一次可携带6枚大型导弹或12枚灵巧炸弹,能够在反恐维稳、边境巡逻和空中战斗等方面大显身手,可对恐怖分子藏身之处、碉堡、坦克等目标发起猛烈攻击,配合空中军事力量遂行作战任务,将在现代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