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下中国设计师的任务
2021-09-29王喆倩
摘要:本文首先从艺术文化、科学技术和生态环境领域对国际形势进行分析。通过对国际、个人和社会等层面进行论述,梳理出不同角度下中国设计师面对的挑战和应承担的责任。
关键词:艺术科学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工匠精神、设计为民
一、国际角度——全面分析、创新发展
身处在这个庞大的社会环境中,设计师最先要做的就是分析复杂的国际形势,做好设计的趋势预判,掌握实时动态。设计是为多数人服务的,而不只是体现设计师本身意愿。如果不能根植于眼下最关紧要的环境中,所有的想法与创新都将付之东流,不同的环境领域也将赋予设计师不同的挑战和任务。
1.艺术文化領域
大形势下的在艺术文化潜移默化地体现在各类设计行业领域中,层出不穷的派别与风格代表着各式各样特色鲜明的设计文化思潮,体现着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设计理念。艺术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活的灵魂和不朽的血液,是精神的体现,也是信仰的传播。艺术性和文化性也是设计产品该有的特征。而西方的艺术文化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较大的区别,设计师要站在对立统一的角度,对中西方艺术文化进行联系与统合。艺术无界,文化多元,要时时刻刻关心着艺术文化的形势动态,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
2.科学技术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提升,设计行业在此进程中得到了大量的技术能源以及高新材料上的支持,设计师在稳步提升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许多难题和挑战,这就要求设计师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我们熟知的工艺艺术与设计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的产物,设计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但其不是科学与艺术的载体,而是通过整合的方式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即通过艺术的方式将科学技术展示出来。未来的设计必然与科技、艺术、生活息息相关,艺术科学化也逐渐成为设计的主流。作为新时代下的中国设计师,需要思考设计师在未来职业中,在未来的产业发展当中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建立自己设计的新形象,打造自己在设计领域发展的未来。做到将科学技术不断融入设计的领域,永远做新的设计,新的创造。
3.生态环境领域
在设计中常常被忽视的,往往都是最根本的。现在的生态环境已经越来越脆弱,生活中的废弃物和排放物已经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堪重负,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做好设计创新是每个设计师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作为设计师,要无时不刻构建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与概念,将生态环境作为重中之重的设计,才是能够长远留存的设计。这也是人类社会稳定生存、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二、个人角度——做好自己,举一反三。
每个人都是独树一帜的个体,设计师要站在自己的个人角度,用发展的眼光对新时代的任务进行思考。首先,做好自己的独创设计是最根本的事情。不管材料多先进,不管理念多前卫,不管规模多浩大,如果光鲜亮丽的躯壳下包含着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也只是徒有虚表。原创才是一个设计师的灵魂所在。要想将原创设计坚持下去,就要时刻怀揣一颗好奇之心,要不断思考问题,敢于提出质疑,敢于突破传统的框架,不断举一反三。在这个科技高速运转的时代,部分年轻人被贴上了心浮气躁、褊急焦虑的标签,一部分青年设计师开始追求短、快、平的处事节奏,由此带来极为短暂的表面利益,从而忽视了设计最主要的内在品质,这样的设计是世俗的,华而不实的,所以,做设计还要具备工匠精神,要对自己的设计产品充满坚定的信念,要有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理念,不断升华、不断改善。
三、社会角度——设计为民,奉献社会。
当今的社会环境呈现出一个复杂多变的局面,站在这个如此之大的立场上,作为其中的一员,所有人都只是这个大群体中渺小的个体,如果每个个体不断精进,在持续更新和发展中变成更好的个体,群体也将会慢慢变成足够优秀的群体,再小的个体都要在群体之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完成自己相应的任务。设计也是一样,设计师必定在各自领域中肩负重任,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勇于承担起社会的责任,设计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不仅要做好具有自己风格的设计,还要为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贡献力量。设计师的设计如果没有在一定环境中起到应有的作用,那这其中的意义将会被世人忽视,设计的过程也会变成没有意义的经历,一种不能引起改变且没有作用的经历,还不如没有这种经历。另外,造物、造福是眼下设计行业中一个大的走向,增强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成为设计师首当其冲的任务,保德·罗兰曾说,设计师应该是一个怀抱设计理想生活的人。生活中的设计一定是为民的设计,而当今多数设计师所追求的设计大多都被锁定在五光十色的聚光灯下。然而来自纽约设计学院的露娜为叙利亚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民们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极强功能性的服装。她将少数人的艰难生计视为己任,把目光转移,以难民为主题,并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给他们提供实际的、具体的、功能性的帮助。在设计中造福人类是当今设计师共同努力的方向。可持续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设计师要在造物的过程中均衡考虑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如果支撑人类生存的环境载体变得脆弱不堪,那么人类做出再多优秀的设计都是无用之功。在反复权衡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之后做出具有功能性意义的设计,是每个设计师重要的使命。
结语:
有人认为设计不是为了哲学而是为了生活。生活是人类重要的存在方式,设计师的设计必须要站在为生活造福的角度上进行。如果热爱设计,就要将设计进行到底,将设计融入自己的生活里。与其说新时代下中国设计师的任务,不如说在时代发展的推动下,设计师要为了设计而好好生活。作为新时代中国设计师,只有将设计事业视为己任,从自身能力出发,立足于服务社会,思考国家乃至世界的未来,结合当下社会情况、艺术文化、科学技术以及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情况,才能做好中国设计。任重道远,唯有开拓创新,才能不负使命。
参考文献:
[1]郝娟娟,本刊资料库.科技+艺术,赋能设计新生态[J].服装设计师,2021(07):60-61.
【作者简介】:
王喆倩 (1999- ),女,汉族,山西晋中人,桂林理工大学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