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篮球教学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方法探究

2021-09-29薛培育

科技资讯 2021年17期
关键词:篮球教学课程思政大学生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2-5042-5143

摘  要: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一直困扰着教育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已经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根本性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八大报告明确把“立德树人”写进教育方针,它坚定而有力地回答了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切实联系实际,通过篮球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

关键词:课程思政   篮球教学   大学生   社会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6(b)-0186-03

Research on Basketball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XUE Peiyu

(Wuxi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Arts & Technology, Wuxi, Jiangsu Province, 2142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social adaptability have been perplex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order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the state has defined the fundamental na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om to cultivate and how to cultivate" is a fundamental problem that must be s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education. The repor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 forward that "education should serve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and the people, take Lide Shuren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que and beauty". The repor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clearly put "Lide Shuren" into the educational policy. It has a strong and powerful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related to the future and destiny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which is of milestone significance. With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Lide Shuren", we should practically integrate with practice and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through basketball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Basketball teachi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adaptability

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及电子产品的层出不穷,使得大学生生活变得更具多元化,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过度地迷恋电子游戏,长时间地待在宿舍和网吧缺少沟通,使得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得不到充分的发展[1-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以篮球教学为载体来结合课堂思政观[3]。最终目的是顺应“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融入工作岗位、更好地融入社会。

1  篮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的提高

1.1 集体协同性提高大学生团队意识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篮球运动要求每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必须做到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需要各个位置地紧密协作。进攻时需要各种掩护、挡拆、传接球等,有时候一个投篮需要全队进行各种掩护才能获得一次出手机会。在防守过程中,面对对手的进攻需要及时地调整防守阵型,面对对方突破能力较强的对手要采取协防,面对对方投篮命中率较准的神投手要尽量限制其接球。在进攻时,面对对方严密的防守要学会阅读比赛,针对对方的防守站位等进行针对性的试探和假动作。这些攻防也是对于进攻和防守的阅读和心理交流。在协同攻防的同时也加大了队友间的交流沟通,使大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1.2 凶悍对抗规律加强学生阅读比赛能力

篮球运动是一个攻与守的同场对抗项目,高速的对抗体现在用合乎规则要求的手段在地面和空中相互制约对方[4-5]。在比赛时间的限制下,加速进攻与攻守转换速度,提高运用技战术间衔接的速率和战术变化的节奏,以增加攻击次数,提高得分的几率,已成为篮球运动攻守对抗中制胜的法宝。比赛中不仅仅需要良好的地面力量,还需要很好的弹跳能力,这就要求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有研究表明,在篮球运动中能够增强上下肢以及腰腹力量,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够改善情绪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1.3 攻守平衡规律提高大学生解决矛盾的能力

篮球比赛是由两个队在规则规定的时间内不断地进行攻防转换完成的。进攻与防守是篮球运动竞赛的一对基本矛盾。从总体上说,进攻是第一位的,只有进攻才能得分,只有得分才能赢得胜利。但在竞赛过程中,双方在同一时间段里非攻即守,交替转换,一次进攻结束后就是另一次防守的开始,周而复始。在篮球运动竞赛中,尽管进攻占主导地位,防守相对居第二位,但若积极主动获球,不仅可加快由守转攻的过程,而且能有力地破坏对方的下一次进攻。因此,攻守并重是篮球运动中相对平衡的一条规律。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见各种困难和各种矛盾,遇见困难和矛盾时要学会正确地处理,学会宏观地看清问题所在,针对问题进行合适的处理。

1.4 动态变化规律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处理好生活和家庭

篮球运动是一项动态性的运动。攻守双方布阵互动,动中守、动中攻、动中及时转换,不间断地实施谋略,以主动的“动”迫使对手被动的“动”。不断地变化动的节奏和方向,力争主动,这是现代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变”是篮球运动的灵魂,“动”是变的基础,“动”是绝对的。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与运动员心理上的微妙变化,都处在不停的动态变化之中。大学生毕业以后面临工作上的黄金期也到了组建家庭的年龄,既要做好工作也要照顾好家庭[6]。在篮球课堂教学中,通过篮球比赛为载体,一方面提升大学生的技战术水平,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动态平衡、攻守兼备。

2  篮球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对策

2.1 利用课堂常规和裁判法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

(1)第一节课强调课堂纪律要求。出勤要求:上课严禁迟到、旷課以及早退,并且告知学生违反这些纪律会得到怎样的处罚。着装要求:体育课堂需要穿着运动服装,这样能够保证运动时能够更好地进行体育动作的练习,在着装要求上严禁穿着牛仔裤、皮鞋、雪地靴等不利于运动的服饰。在要求后也同时告诉同学们,国家有法律法规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学校和课堂有校规校纪和课堂常规,保证我们教与学的正常运行。从而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2)在教学比赛中,遵守比赛规则,出现违例或犯规时,裁判及时地终止比赛并进行判罚。该交换球权的交换球权,该罚球的罚球,不要太多的争论,要使学生认识裁判法的客观性,将来步入社会学生如果触犯法律了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让他们守规矩不逾矩,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同时在教学比赛中,裁判员也由学生进行担任,让学生成为“执法者”懂得使用该有的权力,同时也让学生使用权力的同时规范自己,执法时要保持客观性和有效性。

2.2 篮球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在篮球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篮球授课计划中技术教学主要是“传接运投”等技术教学,在技术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像奥运会格言:更高更快更强。更高更快更强而不是最高最快最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要求我们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只要努力一点点再努力一点点再努力一点点,有时候事情的结局就会不一样。在教学中精炼学生的技术学习,在小组练习中将学员分为练习组和指导组,两组同学相互帮助,促进技术水平的提升。

2.3 通过教学比赛教学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

(1)传接球是篮球比赛中进行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地支配球、转移球的方法。它是进攻队员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战术的纽带,也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传接球也体现出集体意识和队友间的默契程度。篮球比赛中对于不传球的学生要进行指正,对于没有机会进攻时主动给队友进行无球掩护的学生进行表扬,要让他们认识团体的重要性,要有团体意识[7]

(2)教学比赛中对于基础差的同学进行言语鼓励,不仅仅是言语上的鼓励,还要在比赛中多给这类学生传球,鼓励学生大胆投篮、大胆突破。时间久了会发现,技术好的同学也给基础差的这些同学喂球,基础差的同学也有了自信,技术好的同学也学会了助攻传球,也懂得了乐于助人。一个学期下来会发现,学生不仅仅增强了体质,提升了篮球技战术,同时也收获了一大帮朋友,让他们的大学生活又多了一种色彩。同时,也通过这种美好的经历让篮球运动成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项目。

(3)体育比赛更直接地面对成绩结果,在面对结果后要有正确对待比赛的结局的态度,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失败的伤心,培养抗挫折能力。进入社会以后会有更多的挑战,会有更多的不确定。在篮球比赛过程中,既能培养抗挫折能力,也能够通过运动发泄自己的心理创伤和不如意。通过体育比赛让学生提升心理抗挫能力。

(4)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对待队友和对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学会处理对手以及队友之间的人际关系。进攻时,通过技战术进行,而不是通过恶意的进攻来获得胜利,同样防守时通过正规的防守来获得球权。通过以上几点最终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顺应“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思想,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融入工作岗位、更好地融入社会。

3  结语

篮球运动对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善情绪状态、降低焦虑水平,确立良好的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精神,消除心理疲劳,缓解心理应激,让运动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兴奋状态在一个适宜水平。参与篮球运动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使参与者能够尽快地适应周围的各种人和各种变化,尽快地为他人所接受、所理解。当前,篮球作为健身、娱乐、会友、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接受,人们通过篮球运动增进了解,适应环境和社会。

参考文献

[1] 王寅枚,何聪,童腮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及教育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8,2(2):65-70.

[2] 和红,杨洋.北京地区大学生社会支持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7,35(2):204-207.

[3] 薛培育.高校篮球选项课对体育精神培育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8):93-95.

[4] 陈学洪,肖美萍,陈建文.大学生自尊特点与性别、年级及心理因素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7,11(39):7884-7887.

[5] 尹剑春,季浏.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应激的调節作用:来自纵向研究的证据[J].天津体育学院学 报,2014,29(1):38-41.

[6] 高刚,马忆南.家庭环境因素对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1):1713-1715.

[7] 马丽,刘晓磊,阿不来提·买买提.团体心理辅导及体育锻炼对维吾尔族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3):455-457.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能性研究》(项目编号:2020SJA0962)。

作者简介:薛培育(1990—),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统计理论与实践及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篮球教学课程思政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浅谈循环训练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借助体育游戏教学法促进小学篮球教学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