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路上的科技尖兵
2021-09-29
福建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茶叶虽“小” 融“科”则强
中国农技协福建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由中国农技协主办,福建省科协、中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南平市科协、建瓯市科协、建瓯市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共同创建,依托成龙茶厂,成立专家团,主要包括中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2019年5月成立,是全国第一个建立在茶产业上的科技小院。小院依托建瓯市成龙茶厂建立示范基地,对助力精准扶贫,推动绿色发展,带动闽北乌龙茶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2020年,福建农林大学茶学专家老师到小院实地指导10次,其中包括对茶农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对研究生课题开展进行现场教学。小院入驻老师只增不减,后续会加强老师和小院的密切联系指导。截止目前,研究生常驻天数合计230天,共开展培训活动6次,针对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科学高效生产管理、复合型生态茶园建设、茶叶加工技术提升、茶叶品鉴、北苑贡茶茶文化挖掘与传播等重点培训,参与人员达1000余人。
对茶山以及加工厂间设立科学展板,涵盖育种、加工、茶园管理、茶文化相关内容。举办5次关于茶文化学习活动,发放宣传手册1200余本。开设“宋茶北苑”公众号,发表新闻动态及科普文章20余篇,浏览量超千。成龙茶厂茶园示范面积500亩,辐射面积达13000余亩。
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成立以来,探索“科特派+科技小院”工作模式,成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组建科技特派员工作团队。小院入驻的专家老师全部列为科技特派员,通过产学研用有效衔接,依托科技特派员的政策资源,加快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落地。
目前,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主要工作是对茶叶烘干机智能恒温控制系统升级、使用新型生物颗粒燃料的清洁化乌龙茶综合做青系统、茶叶精加工技术指标优化以及产品品质提升等开展一系列科技创新研究与示范。
江西彭泽虾蟹科技小院:虾蟹之地 致富之门
江西彭泽虾蟹科技小院于2019年11月挂牌成立,是以彭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依托,以虾蟹水产为特色的一家小院。小院已入驻水产养殖、水稻种植、水产品加工等10余名专家教授,依托彭泽科技小院,小院专家和研究生与当地15名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建立了20余处核心养殖户、样板示范田。
在小院技术指导下,彭泽县推广的稻虾共作模式可亩产有机稻600斤,小龙虾300斤,亩均收益6000元。小院在“发酵麸皮投喂及土壤改良技术”方面成效明显,养殖户姚友义采用小院的发酵麸皮投喂及土壤改良技术,短短66天时间内,小龙虾亩产超过210斤,总产超过4400斤。
小院自2019年开始,先后举办相关培训班16次,累计参训超过3000人次,并且邀请多领域专家田间观摩22场,观摩人次达200人,田间指导30次,指导农民50余人。小院先后入驻研究生4名,一共撰写日志158篇。小院目前有发酵饲料和土壤改良、稻杆发酵小龙虾虾苗过冬培育和虾蟹甲壳素提取等8种技术,并且与凯瑞加工厂合作,将小龙虾虾壳等变废为宝,制作虾味饼干、钙片、虾酱、虾松、口味肠等,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销售收入。
2020年7月份,小院积极相应江西农业大学号召,在江西彭泽虾蟹科技小院的平台基础上组建了“虾蟹科技小院精准扶贫服务团”,走访了贫困户、养殖户总计30余户,深入解了当地养殖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小院于2021年开始建设彭泽虾蟹科技小院示范基地,总面积达200余亩,小院研究生开展相关试验4个,技术辐射面积5000千余亩,探索推广从育苗到养殖、从储存到加工、从田间管理到病害防治的一系列有效技术。
四川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繁育良种 增产增收
四川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以下简称“小院”)自2019年2月始扎根在深度贫困高原彝族地区布拖县,近三年来,从三个方面发力推进了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
以小院为成果示范区,以研究生为骨干,在小院建立学生党小组,以党旗感召学生克服扶贫面临的各种困难,奋力打通科技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科普宣传培训让现代马铃薯种植技术进村镇、到田间、入农户,用科技扶贫、扶智、扶志,将输血手段转化为造血功能。开展集中培训100余次、現场技术指导700余次,提供马铃薯等作物栽培手册2000余份,培养科技示范户50余户、农技人员150余人、本土人才1000余人。
构建布拖县马铃薯新产业主体思路,引进优质种薯资源,建立工厂化脱毒种苗繁育中心,提高三级脱毒种薯生产效率,指导建立5000平米智能种薯生产基地,周年生产原原种能力达1700万粒。计划三年实现布拖县20万亩优质种薯全覆盖。完成从前端品种研发到末端马铃薯深加工与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闭环形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全产业链,提升产能5.1亿元。
主编出版《助力布拖县脱贫攻坚——四川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纪实》《科技小院——青年学子新时代逐梦随笔》书籍,向政府、企业提交调研报告和建议50余篇。向布拖县政府提交无人机统防统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建议并得到采纳,协助马铃薯晚疫病无人机防治示范面积2.2万亩,增产440万斤,增收308万元。改善1000平米贮藏库管理,马铃薯贮藏损失由30%降低到5%以内,折合效益50万元以上,间接效益提升500万元以上。
小院科技助力特木里镇荣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十佳示范点。小院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农技协十佳科技小院”,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网、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中国科普网、中国科技网相继报道小院事例。“让薯农种上高活力的脱毒薯,吃上不发芽的安全薯,卖出高效益的致富薯”的梦想开始在布拖落地生根。